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腰椎简易跪式手术床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4 位作者 蔡国荣 王学山 花红 陈巍 王永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8期501-501,505,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床 跪式 设计 下腰椎 腰椎后路手术 基层医院 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
下载PDF
Ⅰ期趾甲延长术9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功林 郭翱 +6 位作者 章鸣 徐招跃 张灵芝 王顺柄 李俊 吴发林 郁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Ⅰ期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行趾甲延长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趾甲延长方法对9例(男7,女2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8例,食指1例。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5m... 目的:总结Ⅰ期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行趾甲延长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趾甲延长方法对9例(男7,女2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8例,食指1例。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5mm处,去除1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2mm,宽度与趾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换敷料逐渐愈合。再造的拇(手)指全部成活,可延长趾甲2~3mm,改善了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无指甲生长畸形发生。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趾甲外形较好。结论: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应用Ⅰ期趾甲延长术,使趾甲从短小向纵向延长,缩小手指甲与足趾甲之间差异,能改善再造拇(手)指甲外形,且不影响再造指的活动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 再造 拇(手)指
下载PDF
肩关节直立性脱位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顺炳 吴发林 +1 位作者 章鸣 何继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859-859,共1页
关键词 肩关节活动受限 右肩关节脱位 直立性 右肩部疼痛 病例报告 活动障碍 弹性固定 手指感觉
下载PDF
介绍一种应用阔筋膜瓣做预制皮瓣的新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5 位作者 蔡国荣 郁辉 黄建华 王干生 陈剑峰 凌爱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阔筋膜瓣移植 预制皮瓣 组织移植 游离皮片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应用 血管束 轴型皮瓣
下载PDF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八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顺炳 郁辉 郭维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2期1043-1044,共2页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尺骨鹰嘴骨折 钢丝张力带
下载PDF
手部高压油漆喷枪注射伤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顺炳 吴发林 +2 位作者 夏丽萍 黄建华 倪生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28-128,共1页
例1,男,35岁。因左中指被高压油漆喷枪击伤8d,左手、前臂肿胀,疼痛逐渐加重入院。伤后在当地医院简单清洗、包扎,抗炎、退肿治疗无效。局部检查:左手背、前臂明显肿胀,手指及手掌被银灰色油漆污染,左中指掌指关节掌侧见0.5cm... 例1,男,35岁。因左中指被高压油漆喷枪击伤8d,左手、前臂肿胀,疼痛逐渐加重入院。伤后在当地医院简单清洗、包扎,抗炎、退肿治疗无效。局部检查:左手背、前臂明显肿胀,手指及手掌被银灰色油漆污染,左中指掌指关节掌侧见0.5cm创口,渗出淡黄色液体,各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中指血运差,感觉减退,皮温低。X线片示左中指近节被油漆异物包裹(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油漆喷枪 注射 手部 前臂肿胀 掌指关节 黄色液体 屈伸活动 感觉减退
下载PDF
介绍一种足跟预制皮瓣新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5 位作者 蔡国荣 郁辉 黄建华 王干生 陈剑峰 凌爱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预制皮瓣 足跟 阔筋膜瓣移植 皮肤结构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应用 吻合血管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趾甲延长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功林 郭翱 +6 位作者 章鸣 徐招跃 张灵芝 王顺炳 李俊 吴发林 郁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77-79,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趾甲延长术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用这种方法对12例(男9,女3)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10例,食指2例。病人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0.5cm处... 目的总结趾甲延长术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用这种方法对12例(男9,女3)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10例,食指2例。病人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0.5cm处,去除一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0.2cm,宽度与趾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再造的拇(手)指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趾甲外形较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应用趾甲延长术,可延长趾甲2~3mm,改善了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没有发生甲生长畸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 再造 拇(手)指
下载PDF
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功林 陈克明 +3 位作者 郁辉 王干生 赵来绪 杨军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 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为蒂的肌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4 位作者 张金福 郭翱 王干生 凌爱军 彭俊洋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胫前区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上1/3软组织缺损5例,胫骨中1/3缺损3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皮瓣切取大小4cm×5cm^5.5cm×8cm。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胫前区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上1/3软组织缺损5例,胫骨中1/3缺损3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皮瓣切取大小4cm×5cm^5.5cm×8cm。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人随访10个月~2.5年(平均1年8个月),供共除植皮外仅有一线性疤痕,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受区的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带蒂移植 缺损
下载PDF
移位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11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4 位作者 张文正 蔡国荣 王顺炳 王干生 杨德福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髋臼 移位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趾甲需要延长吗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功林 郭翱 +6 位作者 章鸣 徐招跃 张灵芝 王顺炳 李梭 吴发林 郁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趾甲 指甲 外观
下载PDF
介绍一种指尖与甲床缺损的分类方法
13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3 位作者 郭翱 吴发林 吴辉国 王干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5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甲床缺损 指尖损伤 分类方法 治疗效果 临床实践 缺损程度 手外伤 指甲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瓣治疗胫骨上端创伤性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5 位作者 郭翱 蔡国荣 王干生 荆浩 凌爱军 彭俊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岛状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上端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岛状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上端创伤性慢性骨髓炎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8岁(平均32岁)。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肌瓣表面行...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岛状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上端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岛状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上端创伤性慢性骨髓炎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8岁(平均32岁)。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随访半年~5.5年(平均2.5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肌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肌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骨上端慢性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瓣 移植 骨髓炎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邢跃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6-957,共2页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根据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特点,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加强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除1...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根据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特点,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加强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除1例皮瓣坏死,其余25例均成活,平均随访15个月,皮瓣外形及肢体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使皮瓣成活率达9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四肢创伤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介导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16
作者 朱建军 朱人敏 +3 位作者 沈天华 何小平 王琳 胡瑞英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5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并评估在内镜介导下采用大直径(φ35mm)的气囊扩张器扩张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999年3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所选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摄片和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为原... 目的观察并评估在内镜介导下采用大直径(φ35mm)的气囊扩张器扩张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999年3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所选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摄片和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并除外有其他严重心肺脑疾患者。采用直径为35mm之Rigiflex气囊扩张器(美国Microvasive公司产品)在内镜介导下使用不同压力扩张贲门狭窄部位,使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部分肌纤维断裂而致贲门扩张松弛,从而解除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结果 6例患者术后2h均能进食半流质或普食,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扩张有效率100%。随访1~27个月,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症状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介导下大直径的气囊扩张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作用少,也比较安全,目前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气囊扩张器 扩张治疗术 贲门失弛缓症
下载PDF
腰椎椎弓崩裂影像诊断与分析(附82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玉权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9期169-170,共2页
椎弓崩裂是指椎骨一侧或两侧的上下关节突间骨质失去连续性,亦称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的发病病因基本有2种学说:即先天性及获得性,以第五腰椎最多见,约占90%[1~2]。普通X线只能确定腰椎峡部崩裂的骨性改... 椎弓崩裂是指椎骨一侧或两侧的上下关节突间骨质失去连续性,亦称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此病的发病病因基本有2种学说:即先天性及获得性,以第五腰椎最多见,约占90%[1~2]。普通X线只能确定腰椎峡部崩裂的骨性改变,CT和MRI不仅能确定其骨性改变,而且能发现并发的周围软组织异常,使诊断更加明确。现就82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崩裂 诊断 影像分析
下载PDF
美国产CT高压注射器接口的改进与应用
18
作者 丁峰 陈必宏 +4 位作者 曹晓进 高国良 韦海和 蒋瑜林 陈玉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美国产CT高压注射器接口 医疗器械 医疗成本 尼龙棒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与分析(附62例报告)
19
作者 陈玉权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7期161-161,共1页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质脆易破,是腹腔内脏中最容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器官。腹部外伤最容易造成脾脏损伤,直接引起脾断裂、血肿或包膜下血肿等,CT对于脾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明确损伤的程度与范围,为临床提供充分的诊...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质脆易破,是腹腔内脏中最容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器官。腹部外伤最容易造成脾脏损伤,直接引起脾断裂、血肿或包膜下血肿等,CT对于脾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明确损伤的程度与范围,为临床提供充分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本组收集了2002~2008年共62例,对其CT表现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脾脏损伤 CT表现
下载PDF
桥式交叉“T”形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4 位作者 郭翱 郁辉 吴发林 丁法明 张文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介绍改进桥式交叉游离皮瓣移植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分析。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应用桥式交叉“T”,形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48岁(平均32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0cm&#... 目的介绍改进桥式交叉游离皮瓣移植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分析。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应用桥式交叉“T”,形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48岁(平均32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0cm×9cm-32cm×11cm。皮瓣血管蒂切取时携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使蒂呈“T”形,将其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血管蒂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包裹,未用皮管,小腿供区切口直接缝合。结果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换药2周后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7年),未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皮瓣外形较好,供区小腿经临床观察与多普勒检查证实胫后动脉通畅。结论利用“T”形血管与胫后血管吻合,降低对侧小腿供区的损伤,只要血管吻合质量好,对皮瓣血供无影响。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小腿软组织缺损须行血管吻合的皮瓣修复、但肢体仅有一根主要血管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四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