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通产业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蒋伟 张丽琼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共4页
本文研究了流通产业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理论假设:流通产业效率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流通产业效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 本文研究了流通产业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理论假设:流通产业效率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流通产业效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杜宾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选取的我国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四大经济板块12个省市区的经济数据,研究发现流通产业效率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且流通产业效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均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产业效率 经济发展 空间效应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作用——基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视角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绪华 吕程扬 丁绪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均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只有基础研究显著促进经济动能转换;②东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阶梯式地区异质性影响,即对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动能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应用研究无显著地区异质性影响;③基础研究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基础研究才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④为实现2025年前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需保持在[24.7%,29.3%]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异质性影响 中等收入陷阱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碳解锁效率研究——基于SE-DEA-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济建 刘清 丁绪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章从碳解锁效率角度出发客观评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绩效,采用非期望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8年碳解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效率分解及动态分析,并借助Tobit面板模型探究碳解锁效率驱动因素。结果显示:... 文章从碳解锁效率角度出发客观评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绩效,采用非期望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8年碳解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效率分解及动态分析,并借助Tobit面板模型探究碳解锁效率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碳解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各省市间的差异性先扩大后缩小并逐步趋于稳定,上中下游省市碳解锁效率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总体碳解锁效率变化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依靠技术进步能够有效提高碳解锁效率水平;地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及城镇化水平与碳解锁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呈现负向效应。政府应充分考虑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性,合理制定碳减排目标和碳减排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解锁效率 SE-DEA-Malmquist指数 Tobit面板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碳锁定嵌入机制及产业低碳转型研究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华平 张济建 孙立成 《产业经济评论》 2016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提高各类型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探索有效的"碳解锁机制"已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效率视角对区域碳锁定及低碳转型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梳理发现,目前... 提高各类型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探索有效的"碳解锁机制"已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效率视角对区域碳锁定及低碳转型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锁定的表现特征、宏观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等方面,但对于如何测度碳锁定以及到底哪些因素影响碳锁定还没有确切而系统的深入分析,尤其是碳锁定的微观嵌入机制及技术演化机理还不明确,如何找到碳锁定制度共生的边界条件与破解机制尚需要学界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为解决搭便车等问题,各级政府也应肩负起供应低碳公共品的责任,适时采用环保资金投入、配额及现金奖励、支持低碳技术优先发展等正向激励政策手段,鼓励全社会更多地消费低碳产品,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锁定 嵌入机制 效率 碳解锁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产业集群开放治理内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绪华 张晶 《经济论坛》 2018年第9期19-26,共8页
收集近10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中以"集群治理"和"集群开放"为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借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既有研究进行编码和提炼,提出产业集群开放治理内涵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集群开放... 收集近10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中以"集群治理"和"集群开放"为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借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既有研究进行编码和提炼,提出产业集群开放治理内涵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集群开放治理分为内部开放治理和外部开放治理,分别通过主体交互性和客体流通性打破集群主体内部交互和生产要素外部流通壁障,实现创新驱动集群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开放治理 主体交互性 客体流通性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57,共6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GML指数 Super-SBM模型 空间影响
下载PDF
创新要素驱动江苏产业园高质量转型的效率评价——以苏州工业园为例
7
作者 贺丹 苗芃加 杨加亮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年第7期93-98,共6页
本文构建产业园创新生态系统,系统分析产业园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载体的功能及作用。构建DEA模型,并基于苏州工业园2012~2019年创新要素投入产出数据测算Malmquist指数,对苏州工业园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苏州工业... 本文构建产业园创新生态系统,系统分析产业园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载体的功能及作用。构建DEA模型,并基于苏州工业园2012~2019年创新要素投入产出数据测算Malmquist指数,对苏州工业园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完善,并不断促进园区的高质量转型,园区的创新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创新资源浪费或错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要素的质和量,优化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其对园区高质量转型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产业园 高质量转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价值链曲线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云香 孙华平 +1 位作者 张茜 刘宏笪 《经济研究参考》 2019年第9期46-51,共6页
基于价值链曲线理论,本文总结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上下游产业在研发、制造和销售等环节的具体分布情况,并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的价值链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与竞争力提升的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我国... 基于价值链曲线理论,本文总结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上下游产业在研发、制造和销售等环节的具体分布情况,并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的价值链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与竞争力提升的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应当向“研发设计”与“销售品牌”两端攀升,抢抓研发高地、推动行业集群式发展、建立人才联盟并培育电池回收服务体系将有效引导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动态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曲线 新能源汽车电池 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 回收体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间创新溢出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儒奇 胡绪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3期12-22,共11页
构建以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区域创新系统,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泉。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深入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间创新溢出效应,并利用广义空... 构建以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区域创新系统,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泉。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深入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间创新溢出效应,并利用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GS3SLS)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主体跨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产学研三类主体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企业创新能力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高校次之,科研机构居于末位。(2)在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中,产学研三类创新主体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在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中,科研机构与高校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对“学研”的反馈机制还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主体 溢出效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产业生命周期视角下产业集聚对电子通信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研究
10
作者 余思勇 胡绪华 王儒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8-47,共10页
当前关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诸多争论,相关文献多为静态研究,较少地考虑产业集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演化阶段的影响变化。故本文基于1996-2016年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川贵渝地区12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龚柏兹曲线... 当前关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诸多争论,相关文献多为静态研究,较少地考虑产业集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演化阶段的影响变化。故本文基于1996-2016年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川贵渝地区12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龚柏兹曲线与计算判断法对上述三个地区所处产业生命周期进行判别,并运用SFA方法中的BC95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产业集聚对电子通信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均已进入成熟期,川贵渝地区则处于成长期。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产业集聚对电子通信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由正转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命周期 龚柏兹曲线 产业集聚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基于异质性收敛的中国碳排放强度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1 位作者 孙华平 赵桂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PS收敛模型 EKC空间计量 脱钩效应 差异化碳减排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池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华平 胡凌翔 +1 位作者 葛慧敏 刘桂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发展特征,采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该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和纯上游研发企业专利池的形成机制。构建三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专利所有权人决定是否组成专利池;第二阶段,企业根据许可方式来...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发展特征,采用动态博弈方法研究该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和纯上游研发企业专利池的形成机制。构建三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专利所有权人决定是否组成专利池;第二阶段,企业根据许可方式来预测行业产量对于许可费率的反应函数;第三阶段,下游制造商进入市场,同时决定最终产品的产量来最大化其利润。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企业与纯上游研发企业组建一个专利池,那么无论是纵向一体化企业还是纯上游研发企业,它们获取的利润都要更为理想。同时专利池的组建也会使得下游市场产品总产量提高,价格降低。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许可费科学分配、研发合作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池发展与长期稳定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专利池 纵向产业链 博弈分析
下载PDF
产业创新集群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汉辉 沈群红 +3 位作者 胡绪华 王贤梅 吴小松 孙雨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34-44,146,共12页
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来临,面临新形式的全球化和基于我国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之背景,在生产制造集群普遍向创新型集群升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向产业创新集群的进一步转型演化特征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揭示... 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来临,面临新形式的全球化和基于我国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之背景,在生产制造集群普遍向创新型集群升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向产业创新集群的进一步转型演化特征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揭示其通过产业创新能力的累积和原创性成果的应用导致新兴、未来产业的形成,引领实体产业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作用。在产业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中,“产业链”和“创新链”在特定区域上的协同性融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特色的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相辅相成是这一产业组织新形态的明显特征。包括政府在内的不同创新主体间的有目的的协同性合作生态,以及围绕应对产业创新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的多目标需求而协作的系列探索性、突破性的产业创新活动是产业创新集群成功的基础。包括苏州在内的一些沿海地区正在进行的产业创新集群实践提供了客观观察产业创新能力的系统性提升,以及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的高质量协同的典型样板。建设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既是基于建立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之历史使命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担当与战略选择,也是顺应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集群 集群升级 产业发展 中国理论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中碳排放转移规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华平 耿涌 +1 位作者 孔玉生 张济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0-44,共5页
碳转移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升,因而碳转移规制设计必须有利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区域协同治理。区域碳转移规制模式基本架构应为:出台全国性的污染税替代目前运行不佳的污染收费制;设定汽车燃油标准并... 碳转移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升,因而碳转移规制设计必须有利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区域协同治理。区域碳转移规制模式基本架构应为:出台全国性的污染税替代目前运行不佳的污染收费制;设定汽车燃油标准并鼓励企业积极研发低碳技术;以区域差异化碳税模式为主体制度,辅以污染权许可跨区域交易制度,以有偿竞争竞拍等方式发放有期许可证,并对各区域内部诸多类型企业经营主体均持开放原则。同时,应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低碳基础设施,提升能源协同效率,改善能源供需结构,构建区域碳排放收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碳排放 碳转移 规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蓝色粮仓”的海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华平 周罡 +1 位作者 蒋丹 周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农业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基于"蓝色粮仓"的海洋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完善海洋水产品产业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农业生态系统和优化海洋农业空间布局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蓝色粮仓” 海洋农业 产业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中国内地26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0-79,共10页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城市化 协同驱动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空间效应分解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绿色创新了吗?——基于动态视角与门槛属性的双重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8-65,107,共9页
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异质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流通与共享,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论文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Cobb-Douglas函数糢型,运用系统GMM法与门槛回归法对我国200... 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异质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流通与共享,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论文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Cobb-Douglas函数糢型,运用系统GMM法与门槛回归法对我国200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产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地区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好;在人力资本门槛作用下,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本门槛具有明显差异,而跨越一定人力资本门槛界限后,产业协同集聚的绿色创新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引申的启示是:要多元化发展地方产北集聚糢式,通过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政策及地方人才政策的融合与完善,从而最终实现创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约束路後的“双解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集聚 绿色创新 人力资本 系统GMM 门槛回归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空间共聚与绿色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1 位作者 罗雨森 陈业昕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112,共16页
区别于既有研究割裂"产业—空间"单独探究产业布局绿色绩效的视角,尝试基于产业耦合协调约束与产业空间共聚的新维度,对产业空间共聚背后的绿色创新绩效机理予以梳理,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赋权法对2004—2017年间中国261... 区别于既有研究割裂"产业—空间"单独探究产业布局绿色绩效的视角,尝试基于产业耦合协调约束与产业空间共聚的新维度,对产业空间共聚背后的绿色创新绩效机理予以梳理,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赋权法对2004—2017年间中国261个城市制造业子系统与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协调性与空间布局分异进行测度比较,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耦合协调约束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4—2017年间城市内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轻度失调,濒临衰退性协调]之间,濒临失调衰退型的过渡型耦合协调成为当前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主要特征;区域演化趋势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高,联系更为紧密;总体样本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程度每提升1%,绿色创新效应便会提升1.568%;异质时间趋势表明:2011—2017年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共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更为明显;差异性城市比较表明:较弱的产业耦合协调利于促进一线与二线城市产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提升,较强的产业耦合协调有利于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产业空间共聚的绿色创新效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共聚 绿色创新效应
下载PDF
中外合作产业园创新转型的主要历程、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丹 李文超 彭阳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05,共8页
中外合作产业园是开发区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自然升级,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试点,然而传统要素红利的不断衰减使中外合作产业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转型的压力。该文将中外合作产业园的主要发展历程划分成三个阶段,梳理各阶... 中外合作产业园是开发区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自然升级,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试点,然而传统要素红利的不断衰减使中外合作产业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转型的压力。该文将中外合作产业园的主要发展历程划分成三个阶段,梳理各阶段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深入剖析其在创新目标设定、创新通道建设和创新模式应用方面的主要困境,并基于此,从适宜技术选择、主导产业链培育和园区创新体系有序调整等方面依次提出中外合作产业园创新转型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产业园 创新转型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企业OFDI影响因素及区位分异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华平 胡凌翔 杜运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2,共8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表明:在六大因素中,东道国市场容量与中国OFDI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双边贸易额、东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表明:在六大因素中,东道国市场容量与中国OFDI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双边贸易额、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地理距离以及双边汇率与中国OFD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因素影响不显著。在区位分异方面,发达经济体东道国的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教育水平对中国OFDI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影响,汇率水平则差异不大,且双边贸易额和地理距离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区位分异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