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液体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尚武
凌智勇
+4 位作者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2-113,共2页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微机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微流体系统越来越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微流体系统不是简单的在尺度上面的减小,而是随着尺度的减小,流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在宏观中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微观中可...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微机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微流体系统越来越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微流体系统不是简单的在尺度上面的减小,而是随着尺度的减小,流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在宏观中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微观中可能会占主导作用。在本文章中,主要是实验的形式对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液体是两种介质(水和硅油),采用的不同的微管内径13μm,20μm,50μm和100μm,长度为40mm。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液体的流动压力和流量仍呈现线性关系,与宏观大管道的理论预想基本相同,宏观管道内采用的N-S方程在此实验条件仍可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微流动系统
流动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硅油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凌智勇
孙尚武
+4 位作者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0,共2页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微流动技术作为其重要的分支 ,其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主要对硅油在不同的微管内径下的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探索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的区别。本实验中采用的介质是高黏度的硅油 ,微管内径分别为 5 0 μ...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微流动技术作为其重要的分支 ,其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主要对硅油在不同的微管内径下的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探索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的区别。本实验中采用的介质是高黏度的硅油 ,微管内径分别为 5 0 μm和 10 0 μm ,管长为 4 0mm ,测量了硅油在该微管道中流动的流量和压力特性。在本实验条件下 ,试验结果基本上与宏观流动特性相似 ,流量和液体的压降呈线性关系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道
硅油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接触铜铝纳米薄膜侧向移动相互作用的分析
3
作者
钱龙
程广贵
+4 位作者
凌智勇
张忠强
丁建宁
孙东健
张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985,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铜铝纳米薄膜相对侧向移动的相互作用能.研究了铜薄膜的侧向位移从0到50时温度、相互作用间距、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对作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相互作用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铜铝纳米薄膜相对侧向移动的相互作用能.研究了铜薄膜的侧向位移从0到50时温度、相互作用间距、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对作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相互作用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为研究薄膜在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温度
间距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液体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尚武
凌智勇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机构
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2-113,共2页
基金
江苏大学基金资助(1391400001)
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文摘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微机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微流体系统越来越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微流体系统不是简单的在尺度上面的减小,而是随着尺度的减小,流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在宏观中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微观中可能会占主导作用。在本文章中,主要是实验的形式对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液体是两种介质(水和硅油),采用的不同的微管内径13μm,20μm,50μm和100μm,长度为40mm。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液体的流动压力和流量仍呈现线性关系,与宏观大管道的理论预想基本相同,宏观管道内采用的N-S方程在此实验条件仍可适用。
关键词
液体
微流动系统
流动特性
Keywords
Liquid
Microfluidics
Flow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P27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TH1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硅油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凌智勇
孙尚武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机构
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0,共2页
基金
江苏大学微 /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12 914 0 0 0 0 1)
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资助 (2 0 0 45 0 9)
文摘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 ,微流动技术作为其重要的分支 ,其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主要对硅油在不同的微管内径下的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探索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的区别。本实验中采用的介质是高黏度的硅油 ,微管内径分别为 5 0 μm和 10 0 μm ,管长为 4 0mm ,测量了硅油在该微管道中流动的流量和压力特性。在本实验条件下 ,试验结果基本上与宏观流动特性相似 ,流量和液体的压降呈线性关系 ,N
关键词
微管道
硅油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分类号
TH137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接触铜铝纳米薄膜侧向移动相互作用的分析
3
作者
钱龙
程广贵
凌智勇
张忠强
丁建宁
孙东健
张睿
机构
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
大学
江苏
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
技术
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98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103
11102074)
文摘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铜铝纳米薄膜相对侧向移动的相互作用能.研究了铜薄膜的侧向位移从0到50时温度、相互作用间距、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对作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相互作用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为研究薄膜在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温度
间距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Keywords
molecular dynamics, temperature, distance, surface morphology, surface roughness
分类号
O369 [理学—流体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液体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孙尚武
凌智勇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硅油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凌智勇
孙尚武
杨继昌
丁建宁
范真
李长生
杨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接触铜铝纳米薄膜侧向移动相互作用的分析
钱龙
程广贵
凌智勇
张忠强
丁建宁
孙东健
张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