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1
作者 杨馨颖 余红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定型期,以江苏丹阳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在汉唐基础上融入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纻丝。明清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成熟期,叙事背景围绕“丹阳”展开,丝织品种类在宋元基础上增加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绫、缎、绸三类。根据民俗经济是一种认同性经济的经济民俗学理论,尝试探索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变历程,深入挖掘江苏董永传说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传说 丝织文化 江苏 历史演化 民俗经济
下载PDF
中华文化对赛珍珠文学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左月平 孙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11-15,共5页
赛珍珠童年时期生活在中国并受中华文化熏陶,这对其创作观念的形成、题材内容的选择和作品的叙述手法均有深刻影响。赛珍珠从私塾教育与仆人口述等渠道习得中华文化,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民间文化,都在赛珍珠作品中体现出其中华文化的涵... 赛珍珠童年时期生活在中国并受中华文化熏陶,这对其创作观念的形成、题材内容的选择和作品的叙述手法均有深刻影响。赛珍珠从私塾教育与仆人口述等渠道习得中华文化,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民间文化,都在赛珍珠作品中体现出其中华文化的涵养效果。赛珍珠汲取这些文化精华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话语转化,将文化习得经历转化为文学创作经验,使得自己从故事讲述者转化为小说创作者,成为体裁形式意义的探索者。她因中华文化习得而对中国底层社会生活有了深入体验,从而以“格物致知”进行中国乡土题材文学创作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华文化 习得经历 儒家文化 民俗文化 文学创作经验
下载PDF
从长安到润州——玉蕊花的迁徙及其文学意象变迁
3
作者 李歆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35-37,共3页
玉蕊花是唐代名花,曾生长于唐代长安和润州两地,后因多次战乱消失于唐末。在长安,玉蕊花盛极之时有仙人下凡折花的传说,引发了咏花诗的创作热潮。在润州,李德裕以一首玉蕊唱和诗使润州玉蕊花闻名于世,后遂使玉蕊亭因之暴得大名,并成为... 玉蕊花是唐代名花,曾生长于唐代长安和润州两地,后因多次战乱消失于唐末。在长安,玉蕊花盛极之时有仙人下凡折花的传说,引发了咏花诗的创作热潮。在润州,李德裕以一首玉蕊唱和诗使润州玉蕊花闻名于世,后遂使玉蕊亭因之暴得大名,并成为后世文人歌咏的对象。对比两次创作热潮,可发现玉蕊花的文学创作经历了创作中心由长安到润州的变更,与此同时,玉蕊花的文学意象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创作主题由玉蕊花变为玉蕊亭,情感色彩由赞咏花事变为追忆怀古的趋势,最终玉蕊花的赏花游仙色彩减弱,逐渐成为文人怀古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蕊花 咏花诗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格”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文学写作的教学策略
4
作者 蒋传红 《广西教育》 2018年第39期129-132,共4页
本文论述“格”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文学写作的教学策略,提出将作家文学作品的“格”分为大格、中格和微格,作为大学生文学创作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文学作品的写作和修改要以作家和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的“格”为基础,在比较中遵循文体的基本... 本文论述“格”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文学写作的教学策略,提出将作家文学作品的“格”分为大格、中格和微格,作为大学生文学创作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文学作品的写作和修改要以作家和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的“格”为基础,在比较中遵循文体的基本规范,同时结合个性和作品本身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理论 大学生文学写作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古代游记文的文学化历程探究
5
作者 王志华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3期25-28,共4页
学术界关于以游览为主题的文学文献的创始、发展历程的探讨新见迭出,并聚焦游记文的文体归属。而这种悬而未定的争论,伴随着游记文的产生发展一直未曾停歇,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古代书目中对游记文体的定位摇摆上。从历时性的角度考辨游记... 学术界关于以游览为主题的文学文献的创始、发展历程的探讨新见迭出,并聚焦游记文的文体归属。而这种悬而未定的争论,伴随着游记文的产生发展一直未曾停歇,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古代书目中对游记文体的定位摇摆上。从历时性的角度考辨游记文的学术定位,分析游记文的破体现象,对探究游记文的文学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 文学化 历时性 文学文献 文体归属 学术定位 发展历程 文学性
下载PDF
湖湘山水的文学书写——以晚清游记文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王志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7期37-39,共3页
游记作品往往于风土人物的摹写中寄予情感心志,而将故乡作为游记描写的对象,对于作者的写作心理及地域文化之间的探析更具意义。本文撷取晚清湖湘地区的湘军将领、地方大儒及著名文士作为代表,对其游记进行分析解读,并探析其中所包蕴的... 游记作品往往于风土人物的摹写中寄予情感心志,而将故乡作为游记描写的对象,对于作者的写作心理及地域文化之间的探析更具意义。本文撷取晚清湖湘地区的湘军将领、地方大儒及著名文士作为代表,对其游记进行分析解读,并探析其中所包蕴的情感意蕴与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湖湘游记 地域文化
下载PDF
留学生汉语学习语伴模式现状调查——以江苏大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雯婷 张晓焕 陈晓红(指导) 《文教资料》 2019年第4期135-136,36,共3页
"语伴",即语言学习的伙伴。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语伴模式成了帮助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以及课后学习汉语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江苏大学的语伴模式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开展语伴模式的建议,实现语伴双方合作... "语伴",即语言学习的伙伴。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语伴模式成了帮助留学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以及课后学习汉语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江苏大学的语伴模式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开展语伴模式的建议,实现语伴双方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伴 江苏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 留学生
下载PDF
基于QCA方法的大学生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沙博翰 任晓霏 沙彦飞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力正成为高校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采用QCA研究方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故事为案例,并从中随机抽样选择30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赏识教育、家庭规矩教育、个体兴趣、风险倾向和求异精神为...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力正成为高校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采用QCA研究方法,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故事为案例,并从中随机抽样选择30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赏识教育、家庭规矩教育、个体兴趣、风险倾向和求异精神为前因变量,多维度探索大学生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单一影响大学生创新力的因素,创新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赏识教育、规矩教育与风险倾向或赏识教育、规矩教育与求异或赏识教育、个体兴趣和风险倾向同时高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创新力的影响较高;在个体兴趣与求异精神同时低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创新力的影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兴趣 个性特质 大学生创新力 QCA
下载PDF
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的调查——以江苏大学为例
9
作者 安婷婷 张娟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大学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的问卷调查及书面采访,考察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便于学校对... 本文通过对江苏大学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的问卷调查及书面采访,考察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便于学校对留学生进行更完善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跨文化生活适应度 江苏大学
下载PDF
基于母语教学现状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探究——以江苏大学为例
10
作者 乔子路 《文教资料》 2018年第4期46-47,共2页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发受到瞩目,随之引发的国际汉语热潮与国内母语教学滞后现状形成对比。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应承担起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其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基于母语教学现状,以江苏大学大学...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发受到瞩目,随之引发的国际汉语热潮与国内母语教学滞后现状形成对比。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应承担起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其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基于母语教学现状,以江苏大学大学语文为例探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考察主体,结合相关教学方法和理论,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供的建议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教学现状 大学语文 建设方案
下载PDF
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
11
作者 余红艳 孟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峨眉山 白龙洞 景观叙事 景观生产
下载PDF
刘勰古典主义思想的跨语际之辨
12
作者 戴文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5,共6页
国内外学者对刘勰古典主义者这一身份标签的界定莫衷一是。为此,将刘勰古典主义者文化身份问题置于海外汉学视域下加以整体观照,通过中西文论的双向阐释,对刘勰古典主义思想中的“文用之辨”“古今之辨”和“奇正之辨”深入剖析,辨驳海... 国内外学者对刘勰古典主义者这一身份标签的界定莫衷一是。为此,将刘勰古典主义者文化身份问题置于海外汉学视域下加以整体观照,通过中西文论的双向阐释,对刘勰古典主义思想中的“文用之辨”“古今之辨”和“奇正之辨”深入剖析,辨驳海外汉学视域中有关“刘勰是不彻底的古典主义者”“刘勰的古典主义是一种文学退化历史观”以及“刘勰对待《楚辞》的态度偏离儒家正统文学观”等观点。在中西文论的互通与互识之中,解构刘勰古典主义者的文化身份,为系统识解刘勰古典主义思想的内在机理、促进中西文论的生成性比较与对话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古典主义 阐释 误读
下载PDF
端午节多元文化的矛盾与融合之道
13
作者 余红艳 田兆元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良智慧为前提,在端午节俗中体现大爱,体现对于子孙兴旺的期盼,解构了五月“污名化”问题,很好地享受了五月的灿烂阳光。节庆的矛盾属性与统一性,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讨论端午节的文化多元性问题,应特别关注其矛盾对立要素在节日中的共融,从节日神话叙事的视角切入,呈现节日文化构成的矛盾-融合的独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节 五月污名化 仪式叙事 矛盾-融合
下载PDF
中华本《事类赋注》校订
14
作者 王勇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北宋吴淑撰并自注《事类赋注》三十卷,凡一百篇,以一题为一赋,注释广征相关典籍故实,引文简要精审,为后世文学家、文献学家所推重。因成书于一千年前的北宋,其文献价值较高。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点校本《事类赋注》甚便阅读,然该书主要... 北宋吴淑撰并自注《事类赋注》三十卷,凡一百篇,以一题为一赋,注释广征相关典籍故实,引文简要精审,为后世文学家、文献学家所推重。因成书于一千年前的北宋,其文献价值较高。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点校本《事类赋注》甚便阅读,然该书主要做版本校勘,而对于书中征引的大量文献只是偶尔核校。因此,该版仍存在征引文献出处、引文、标点等方面的讹误。兹对所引文献进行校订,选出16条加以考证,以备修订及研究者参考,并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吴淑 《事类赋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研究
15
作者 余红艳 杨馨颖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建构民众集体记忆的关键工具。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在山东博兴、山西万荣、河南武陟、湖北孝感、江苏东台、江苏丹阳、云南新平、安徽马鞍山、南京江宁区共七省十一地形成了孝道文化空间,地方依托董永卖身葬父的孝道文化符号打造了一系列孝文化景观,如“佣耕侍父”景观群、“卖身葬父”景观群、“望仙盼母”景观群等,让景观成为记录传说的重要物质性载体的景观叙事手法,集中体现民众对董永孝道精神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一方面,董永传说在不同地域的历史语境下经历了复杂而丰富的演变;另一方面,传说与当地的孝道景观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不断产生新的叙事内容和文化形态。结论:董永卖身行孝的故事不仅是孝道景观建构的原始文本,还是七省十一地人民集体记忆之中的普遍性的文化内涵元素,对于重构和发扬乡村孝道文化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振兴乡村文化、构建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董永传说孝道文化资源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承乡村孝道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董永传说 孝道文化 景观叙事
下载PDF
索莱尔斯中国文化观的三个阶段及其价值定位
16
作者 罗昔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法国文学的中国文化资源取径孕育了很多风格独特的法国经典作品。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当代法国作家中,索莱尔斯无疑是最具开拓意义的代表之一。索莱尔斯对中国文化的汲取,从古典中国到现代中国,从汉字到绘画,从道家到儒家,从间接认知到... 法国文学的中国文化资源取径孕育了很多风格独特的法国经典作品。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当代法国作家中,索莱尔斯无疑是最具开拓意义的代表之一。索莱尔斯对中国文化的汲取,从古典中国到现代中国,从汉字到绘画,从道家到儒家,从间接认知到直接经验,都是一种积极的追求和选择。对索莱尔斯来说,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一个作为异质他者的外在参照系,更是他积极吸纳非西方文化因素推动自身文本革命的重要路径,中国文化在其文学创造力及思想体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厘清索莱尔斯中国文化观的三次发展与定位,可为检视其文本革命的“中国特色”及相应的文化逻辑提供更为深入的认知,这其中纵然可见西方视角下的各种曲解与误读,然而一定程度上也闪耀着睿智与创意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莱尔斯 《原样》中国文化 间距
下载PDF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的主要贡献及深远影响
17
作者 李金坤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切实的“文化”定义与进化的文化史观;二是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的鲜明色彩;三...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切实的“文化”定义与进化的文化史观;二是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的鲜明色彩;三是对忠孝伦理观念的诠释与肯定;四是尊崇孔子与崇尚周礼;五是中肯允当的文化评判。在近百年中,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成为各类文化史著作的蓝本,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思想 柳诒徵 文化史研究 文化史观 文化评判 民族主义精神 五个方面 开山之作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的非遗跨文化传播
18
作者 余红艳 白金晨 《非遗传承研究》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国际学生了解、理解继而认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跨文化传播应充分认识到非遗保护理念与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要求的共通性,以及非遗项目与国际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在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 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国际学生了解、理解继而认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跨文化传播应充分认识到非遗保护理念与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要求的共通性,以及非遗项目与国际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在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教学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师资非遗知识体系构建、挖掘利用当地非遗教学资源、开展非遗现场教学、注重跨文化比较和文化对话,在系统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非遗教学的基础上,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助推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文化教学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晓霏 蒋传红 周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第7期154-160,共7页
目前,学界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从新文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出发,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学界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从新文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出发,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明确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目的,即有效提升师范生职场竞争力,增加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衔接度和推进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化,最后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化、实践教学的时代性以及实践教学信息化三方面构建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 师范教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言者介词“凭”的语义建构和情态选择
20
作者 钱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介词“凭”是介引对某一先行言行进行评价理据的言者介词,其语法意义是“择据评行”。“凭”的语义建构过程可构拟为“择据赋值—按律得常—较行验值”三步,句法组配规律为介词选择“高值条件”和“低值条件”两类宾语,分别对应“合常... 介词“凭”是介引对某一先行言行进行评价理据的言者介词,其语法意义是“择据评行”。“凭”的语义建构过程可构拟为“择据赋值—按律得常—较行验值”三步,句法组配规律为介词选择“高值条件”和“低值条件”两类宾语,分别对应“合常”和“反常”后续小句。情态选择限制是要求介词句主语言行体现“意志自由、过程自信、结果自立”的“自主性”。从方法论角度说,“凭”的语义建构和情态选择显示了介词语义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者介词 介词“凭” 语义建构 情态选择 语义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