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德鑫 左君波 +3 位作者 严玉兰 张珍珍 高生宝 步雪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胃癌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1例和非肌少症组148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分析肌少症...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胃癌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1例和非肌少症组148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分析肌少症对胃癌患者主要和次要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于非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白蛋白、血红白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或P<0.01或P<0.001)。肌少症组术后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14.9%、P=0.002)。肌少症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非肌少症组,总住院费用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肌少症是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肌少症 胃切除术 预后 并发症 骨骼肌指数
下载PDF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男性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盛建 徐青 +2 位作者 陈锦鹏 何志贤 杨金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6-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常出现严重的与自主神经损害有关的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可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排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仍是术后比较常见的问题。本文旨... 背景与目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常出现严重的与自主神经损害有关的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可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排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仍是术后比较常见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PANP组)和不保留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组)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TME组和TME+PANP组的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P+TME组的性功能、排尿功能优于TME组,PANP手术分型与性功能、排尿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TME+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既保证根治,又降低了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ANP手术保留神经越完整,手术后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肿瘤 性功能 排尿功能
下载PDF
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双吻合加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国强 于晓天 洪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术加预防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直肠癌超低双吻合术146例,分成施行和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两组,比较两组间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82例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 目的探讨双吻合术加预防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直肠癌超低双吻合术146例,分成施行和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两组,比较两组间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82例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发生吻合口漏7例,(8.5%),64例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发生吻合口漏仅1例(1.5%)。结论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双吻合加预防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术 回肠造口术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EMS1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盛建 徐青 +1 位作者 陈锦鹏 何志贤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EMS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分析EMS1 mRNA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94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EMS1mRNA相对含量,以乳腺癌癌旁组织EMS1 mRNA的... 目的:通过检测EMS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分析EMS1 mRNA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94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EMS1mRNA相对含量,以乳腺癌癌旁组织EM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值为界限,乳腺癌组织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ELIVISON二步法,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根据基因聚类分析进行分子分型;分析EMS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MS1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0.578±0.105和0.397±0.079,高表达率为60.6%(57/94)。Basal-like型乳腺癌中EMS1平均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他分子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S1 mRNA高表达与患者年龄≥50岁、绝经后和腋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和TNM分期状况无关。结论:EMS1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一种新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MS1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腋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PPG手术治疗40例早期胃癌的诊治分析
5
作者 陈志红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保护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日本国立癌中心病院从2007年9月1日到2008年1月10日之间40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术后住院期间以及短期随访中,PPG术... 目的探讨幽门保护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日本国立癌中心病院从2007年9月1日到2008年1月10日之间40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术后住院期间以及短期随访中,PPG术后患者的餐后症状少,胃潴留症状也不多、结论中间段早期胃癌患者应用PPG手术,既能达到理想的根治效果,又能满意地保存了幽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幽门保护胃切除术 术后评价 餐后症状 胃潴留
下载PDF
胃癌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G6PD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霞 陈斌 +4 位作者 黄超 韩志强 陈志红 许文荣 朱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究胃癌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6PD在GC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目的探究胃癌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6PD在GC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和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预处理BMMSCs中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MSCs中G6PD的活性。活性氧(ROS)探针检测MSCs中ROS的表达水平。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G6PD对MSCs和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s增殖能力。结果GCMSCs中G6PD的表达量及活性较BMMSCs明显升高(t分别为7.497、11.75,P<0.01),且GCMSCs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较BMMSCs明显增强(P<0.05)。胃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通过调节P53,上调BMMSCs中G6PD的表达水平(P<0.01)。G6PD可清除MSCs细胞内活性氧,维持MSCs在低胎牛血清(t=11.29,P<0.01)或H2O2(t=3.444,P<0.05)的条件下存活,并促进MSCs增殖和迁移(P<0.01)。胃癌患者肿瘤基质细胞G6PD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大小及转移有关(P<0.05)。结论GCMSCs通过高表达G6PD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肿瘤基质G6PD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胃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外泌体 迁移
下载PDF
血糖不稳定指数在评估重症监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蔡燕 马圭 +2 位作者 金兆辰 张文波 蒋鹏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2853-2857,共5页
目的评估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72例危重症患者入ICU24h内每2h的血糖情况,计算血糖GLI,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值... 目的评估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72例危重症患者入ICU24h内每2h的血糖情况,计算血糖GLI,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值(MEAN),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观察患者30d转归;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根据MEAN和GLI的中位数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30d病死率。结果72例患者中31例死亡,总体病死率为43.1%。GL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8±0.051)优于MAGE(0.785±0.053),LAGE(0.772±0.056),SD(0.761±0.056),CV(0.729±0.059)及MEAN(0.670±0.065)的AUC。GLI与入ICU24h内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2=0.787,P〈0.001)。亚组分析显示,低MEAN+低GLI组呼吸机撤机时间、CRRT使用率、ICU入住时间和30d病死率分别为(3.3±4.4)d,41.6%,12.5%,(4.6±4.5)d,16.7%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其预后最佳,高MEAN+高GLI组预后最差。结论入ICU24h内GLI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与危重症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血糖 血糖不稳定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p53、CerbB-2、ER、PR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陶曙 邱志远 +5 位作者 雷珍 许跃 陆莉 钟锡明 范钰 范磊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p53、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ILC中p53、CerbB-2、ER、PR和Ki67的表达。结果 27例ILC患者的p53、CerbB-2、ER、PR和Ki67阳性率... 目的探讨p53、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ILC中p53、CerbB-2、ER、PR和Ki67的表达。结果 27例ILC患者的p53、CerbB-2、ER、PR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33.3%、33.3%、77.8%、59.3%和70.4%。肿瘤直径≥3cm组的p53阳性率高于肿瘤直径<3cm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R、Ki67和p53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CerbB-2、ER、PR和Ki67表达与年龄、乳头侵犯和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CerbB-2、ER、PR和Ki6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ILC的生物学行为,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P53 CERBB-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KI67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 3’-UTR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苏君 张云 +1 位作者 朱淼 史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3’-UTR各调控元件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HT29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扩增COX-23’-UTR全长2217bp,上下游引物5’端接xbaI酶切位点。通过PCR制备3’端缺失体方法结合荧光素酶报...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3’-UTR各调控元件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HT29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扩增COX-23’-UTR全长2217bp,上下游引物5’端接xbaI酶切位点。通过PCR制备3’端缺失体方法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构建含COX-23’-UTR不同区域长度的报告质粒(包括3’UTR的全长、前端156bp区域、前端347bp区域、前端1006bp区域、156~347bp区域、157—2217bp区域)。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含COX-23’-UTR不同区域长度的报告质粒和内参pRL—SV40质粒共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24h,然后分别测定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3,_UTR的全长、前端156bp区域、前端347bp区域、156~347bp区域分别可将荧光素酶活性下凋70.4%、37.4%、64.8%、24.2%(t=6.13,7.73,9.75,3.92,P〈0.05)。前端1006bp区域、157~2217bp区域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t=0.13,0.01,P〉0.05)。结论在COX-23’-UTR156~347bp区域有-重要调控元件可与ARE元件共同作用下调目的基因表达。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COX-23’-UTR中含多个调节元件,通过协调作用控制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株HT29 环氧合酶2 3’-UTR
原文传递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建立及论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志红 钱海鑫 +2 位作者 秦磊 周晓俊 殷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03-1506,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RTl 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1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d用FK506 0.2mg.kg-1.d-1灌...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RTl 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1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d用FK506 0.2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原位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志红 蒋鹏程 +5 位作者 马圭 张守亮 林建扬 刘俊 许彬彬 汪超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2458-246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行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周出现吻合口部分裂开,1例术后12d... 目的 探讨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行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周出现吻合口部分裂开,1例术后12d出现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6~54个月,1例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为1或2级,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需要定期扩展。结论 腹腔镜部分或次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原文传递
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一例
12
作者 陈志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981-1982,共2页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切除术 括约肌 大便带血 治疗 入院查体 2009年 移动性浊音
原文传递
幽门保护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29例分析
13
作者 陈志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保护胃切除术(PPG)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日本国立癌中心病院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间行PPG的2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餐后无消化道不适症状。25例(86.2%)患... 目的探讨幽门保护胃切除术(PPG)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日本国立癌中心病院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间行PPG的2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餐后无消化道不适症状。25例(86.2%)患者接受了6个月随访,有2例餐后出现不适:1例为上腹痛,另1例为呕吐;未出现肿瘤复发患者。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行PPG手术,短期观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术后评价
原文传递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志红 张守亮 林建扬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22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22例均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的中1/3者16例,胃下1/3者6例,离幽门均在5 cm以上,均行PPG。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出现;有饥饿感...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22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22例均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的中1/3者16例,胃下1/3者6例,离幽门均在5 cm以上,均行PPG。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出现;有饥饿感者20例(90.91%)。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中1例是上腹饱胀隐痛,另1例是呕吐;有饥饿感的是18例(81.82%)。结论胃中部早期胃癌患者采用PPG手术,既能达到理想的根治效果,又能满意地保存了幽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胃切除术 保留幽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