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疗法”运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研究
1
作者 孙文文 刘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27-27,共1页
探析“亚低温疗法”运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所在科室66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亚低温疗法组和传统治疗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33例,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头部... 探析“亚低温疗法”运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所在科室66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亚低温疗法组和传统治疗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33例,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头部降温法治疗,亚低温疗法组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相对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疗法组的复苏后24h和复苏后72h的APACHEⅡ评分无差别,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复苏后7d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心脏骤停患者,APACHEⅡ评分改善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 心脏骤停 优化治疗 临床作用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ARDS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尹其翔 梁亚鹏 周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376-3378,共3页
目的建立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模式,并比较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入住该中心的创伤性ARDS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64例。分为两组,有创组32例采取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序贯... 目的建立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模式,并比较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入住该中心的创伤性ARDS并需机械通气的患者64例。分为两组,有创组32例采取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32例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序贯组拔管前与拔管24h后血气分析结果;两组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镇静剂使用量、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伤后28d临床结局。结果序贯组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模式治疗创伤性ARD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性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急性病 胸部损伤
下载PDF
留学生法医学全英教学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熊昌艳 郭书华 +1 位作者 王永忠 官大威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9期885-886,共2页
针对留学生和法医学学科特点,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研究如何有效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从全英教学的准备、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留学生法医学全英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法医学 全英语教学 留学生教育
下载PDF
物理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符海燕 万兵 +2 位作者 徐芳 尹江涛 王芝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对100例危重患者按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综合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除疾病所需治疗外,从第1天起,综合预防组使...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对100例危重患者按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综合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除疾病所需治疗外,从第1天起,综合预防组使用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血栓,第1、3、7、14天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综合预防组1例(2%)发生下肢DVT;对照组8例(16%)发生下肢DVT,DVT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效果显著,值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肝素 低分子量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沈雁波 俞燕 +2 位作者 唐建中 袁鼎山 蔡丹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1-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110例住院UA患者入院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TpP水平,出院后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TpP水平各等级间患者发生阳性心脏事件数。结果有100例患...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110例住院UA患者入院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TpP水平,出院后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TpP水平各等级间患者发生阳性心脏事件数。结果有100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总共17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三组不同等级TpP水平的心脏事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心脏事件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与TpP水平有关,且随着TpP水平的增高,其危险度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国庆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796-799,共4页
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以肺动脉循环障碍为基础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栓子以血栓最常见,也可以是脂肪、羊水或空气等。据报道,儿童尸检发现PE约占3%,>60岁者可达20%,90%致... 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以肺动脉循环障碍为基础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栓子以血栓最常见,也可以是脂肪、羊水或空气等。据报道,儿童尸检发现PE约占3%,>60岁者可达20%,90%致死性PE发生在50岁以上[2],提示PE不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程度也有加重表现,应当引起重视,然而,目前对PE的认识普遍不足,不少PE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使死亡率明显上升(30%比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临床特点 肺动脉栓塞 诊断方法 肺栓塞 基础疾病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致死性 二聚体
下载PDF
脂肪栓塞中苏丹Ⅲ染色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昌艳 郭书华 +1 位作者 王永忠 孙瑞清 《刑事技术》 2013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苏丹Ⅲ染色如何定量应用于脂肪栓塞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应用苏丹Ⅲ对11例肺脂肪栓塞猝死的案例和11例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进行染色,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脂肪栓塞的阳性面积百分率及脂肪栓子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脂肪栓塞致死者肺... 目的探讨苏丹Ⅲ染色如何定量应用于脂肪栓塞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应用苏丹Ⅲ对11例肺脂肪栓塞猝死的案例和11例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进行染色,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脂肪栓塞的阳性面积百分率及脂肪栓子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脂肪栓塞致死者肺内苏丹Ⅲ染色阳性面积百分率为(5±1.7)%、脂肪栓子数为(9±2.4)%,均远大于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P<0.01)。结论苏丹Ⅲ染色法定量分析在脂肪栓塞中的法医学鉴定上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苏丹Ⅲ染色 脂肪栓塞
下载PDF
百草枯一次灌胃构建家兔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8
作者 郭书华 尹江宁 +1 位作者 任国庆 蔡华忠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构建百草枯致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2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家兔以40 mg/kg体质量百草枯一次性灌胃,并于染毒后第3、7、14、28天处死,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并于第28天处死。观察两组家兔的一般情... 目的:构建百草枯致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2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家兔以40 mg/kg体质量百草枯一次性灌胃,并于染毒后第3、7、14、28天处死,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并于第28天处死。观察两组家兔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结构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家兔在染毒后1 h即出现中毒性改变,肺组织在第28天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结论:百草枯灌胃法能可靠地构建出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百草枯 中毒 动物模型 家兔
下载PDF
血友病患者外伤后死亡2例
9
作者 熊昌艳 郭书华 +1 位作者 王永忠 孙瑞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1案例 1.1案例1 某男.34岁.某日自行驾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人院时患者无昏迷,自觉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胸闷气急。急诊凝血功能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51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S... 1案例 1.1案例1 某男.34岁.某日自行驾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人院时患者无昏迷,自觉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胸闷气急。急诊凝血功能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51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S)46.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血友病 伤病关系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振军 张登奎 +3 位作者 梁亚鹏 周峰 刘志祯 蔡华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3-651,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8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65例,女263例;年龄18~91岁[(53.8±12.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8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65例,女263例;年龄18~91岁[(53.8±12.4)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57分[(26.3±7.6)分]。死亡153例,生存875例。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77例作为构建模型的训练集,而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1例作为模型的验证集。根据患者的预后结局,将训练集分为死亡组(115例)和生存组(66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致伤机制、头颈部损伤、颌面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四肢骨盆损伤、体表损伤、损害控制手术、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ISS、休克指数,以及入院6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乳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糖。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并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损伤、四肢骨盆损伤、损害控制手术、GCS、ISS、休克指数、血乳酸、白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糖与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CS≤8分(OR=1.99,95%CI 1.12,3.53)、ISS>25分(OR=7.39,95%CI 3.50,15.61)、休克指数>1.0(OR=3.43,95%CI 1.94,6.08)、血乳酸>2 mmol/L(OR=9.84,95%CI 4.97,19.51)、纤维蛋白原≤1.5 g/L(OR=2.57,95%CI 1.39,4.74)及血糖>10 mmol/L(OR=3.49,95%CI 2.03,5.99)与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显著相关(P<0.05或0.01)。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AUC为0.91(95%CI 0.87,0.93),验证集AUC为0.90(95%CI 0.84,0.9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趋于一致。DCA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中,训练集χ^(2)=9.69,P>0.05,验证集χ^(2)=9.16,P>0.05。结论GCS≤8分、ISS>25分、休克指数>1.0、血乳酸>2 mmol/L、纤维蛋白原≤1.5 g/L及血糖>10 mmol/L是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6个预测变量构建的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展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为临床医师综合评估病情、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死亡 乳酸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苗振军 刘志祯 +3 位作者 周峰 魏法星 蔡华忠 吕汪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9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损伤部位数目、损伤严重度评...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9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损伤部位数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24h内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入院24h内是否合并休克、入院3d后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实施损害控制手术、住院时间及预后结局等。根据MODS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ODS组(94例)和非MODS组(20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对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损伤部位数目、ISS、入院24h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APTT、D-二聚体水平、入院24h内是否合并休克、入院3d后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实施损害控制手术及预后结局等10个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入院24h内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时间等6个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入院24h内D-二聚体水平、入院24h内是否合并休克及入院3d后是否合并感染等4个指标与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显著相关(P<0.05)(OR分别为1.048,3.913,27.715和1.015)。ISS预测多发伤并发MODS的ROC曲线下面积Az=0.726(95%C10.667-0.784);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Az=0.638(95%CI0.571~0.706)。结论影响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ISS、入院24h内D-二聚体水平、入院24h内是否合并休克及入院3d后是否合并感染。在多发伤的救治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的评估,积极复苏纠正休克、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减少和预防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血清PCT、IL-6水平及SIRS对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殷晓娟 李大鹏 +1 位作者 尹其翔 梁亚鹏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无全身感染(SIRS组),14例患者在并发脓毒血症(Sepsis组);血清PCT及IL-6在Sepsis组伤后第1天就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CRP相近;血清PCT及IL-6水平结合SIRS表现诊断多发伤后脓毒血症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严重多发伤后第1天血清PCT和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全肺灌洗对百草枯所致家兔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江宁 殷雪平 +3 位作者 蔡华忠 郭书华 陈义坤 任国庆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选用3~6月龄健康家兔18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肺灌洗组3个组,每组6只;分别对模型组、全肺灌洗组家兔按体表面积予以500 mg/m2的百草枯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建立百草枯致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相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染毒前及染毒... 选用3~6月龄健康家兔18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肺灌洗组3个组,每组6只;分别对模型组、全肺灌洗组家兔按体表面积予以500 mg/m2的百草枯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建立百草枯致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相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染毒前及染毒后14 d、21 d、28 d经耳中央动脉采集各组动物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值,比较各组血氧分压差异。灌洗组于染毒后24 h和48 h分别行左肺和右肺灌洗。于染毒后28 d动脉血气分析完成后,分别处死各组动物,留取右肺中叶标本,固定,制作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病理切片,按Szapiel等的半定量方法判断肺纤维化程度,比较各组间肺纤维化程度。染毒前各组动物血气分析氧分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14 d、21 d、28 d氧分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全肺灌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全肺灌洗组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染毒后28 d各组动物肺纤维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全肺灌洗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全肺灌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肺灌洗对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灌洗 百草枯 肺纤维化
原文传递
甲泼尼龙早期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其翔 刘志祯 梁亚鹏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脊髓损伤(ASCI)早期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的经验,指导今后的诊治工作。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诊治的36例A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14例未接受MP冲击治疗,为对照组。B、C两组均接受MP冲击治疗,为治... 目的:总结急性脊髓损伤(ASCI)早期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的经验,指导今后的诊治工作。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科诊治的36例A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14例未接受MP冲击治疗,为对照组。B、C两组均接受MP冲击治疗,为治疗组。其中B组20例,伤后就诊时间<3h;C组16例,伤后就诊时间为3~8h。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美国第2次急性脊髓损伤研究(NASCISⅡ)推荐甲泼尼龙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MP冲击治疗。同时积极行手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炎、止血、脱水、机械通气、预防应激性溃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后2周、1年分别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评分标准、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年随访,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B组评分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ASCI患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早期干预 甲泼尼龙
原文传递
皮肤烧伤愈合过程中磷酸化c-Jun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昌艳 郭书华 +2 位作者 官大威 甄博 王永忠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79-280,299,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烧伤后人皮肤磷酸化c-Jun(p-c-Jun)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烧伤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2例烧伤后住院植皮患者的烧伤周边区皮肤为实验组;另取正常皮肤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HE染色检测p-c-Jun在皮肤烧... 目的观察烧伤后人皮肤磷酸化c-Jun(p-c-Jun)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烧伤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2例烧伤后住院植皮患者的烧伤周边区皮肤为实验组;另取正常皮肤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HE染色检测p-c-Jun在皮肤烧伤周边区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为(13.9±2.7)%;实验组p-c-Jun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炎细胞中,阳性细胞率上升至(47.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后人皮肤p-c-Jun的表达可能与创面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烧伤 磷酸化c-Jun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睾酮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任国庆 薛亚威 +2 位作者 张浩 徐颖佳 孙文文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41-2243,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睾酮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EPCs,以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后分为五组:A组为空白对照;B、C和D组分别加入睾酮1、10和100nmol/L;E组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 目的观察睾酮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EPCs,以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后分为五组:A组为空白对照;B、C和D组分别加入睾酮1、10和100nmol/L;E组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 40μmol/L预处理1h后,加入睾酮10nmol/L。培养48h后,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量,RT-PCR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 B、C和D组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73.68±26.24)pg/ml、(252.25±9.33)pg/ml和(296.38±18.31)pg/ml,VEGF mRNA表达分别为9.19±3.48、11.05±2.19和14.87±7.36,均明显高于A组的(106.61±18.26)pg/ml和0.13±0.16(P<0.05)。E组的VEGF蛋白和mRNA表达与A组相仿(P>0.05)。结论睾酮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外周血EPCs分泌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