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朱国 吴达 +3 位作者 周志平 宋金海 沈春升 齐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分,mRS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将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行组间比较。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64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5例,预后不良组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闭塞血管造影侧支分级(angiographic collateral grading system for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CGS-BA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20分及ACGS-BAO分级≤2级与不良预后相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不良预后与术前高NIHSS评分,低ACGS-BAO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后循环 大血管 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俊兰 江文杰 +6 位作者 丁伟良 朱涛峰 朱文娇 马铁梁 谈永飞 葛志军 许文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各30例,脓毒症患者中包括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27和降钙素原(P... 目的探讨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各30例,脓毒症患者中包括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27和降钙素原(PCT)浓度。并随访28 d观察预后。结果脓毒症组血清IL-27浓度明显高于SIRS组[(3.39±1.77)ng/m L vs(2.28±1.35)ng/m L,P<0.01)],以2.94 ng/m L为临界值,ROC曲线分析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82%;IL-27联合PCT检测AUC值为0.9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6%。严重脓毒症患者IL-27浓度明显高于单纯脓毒症患者[(6.38±2.54)ng/m L vs(3.04±1.25)ng/m L,P<0.01],以4.71 ng/m L为临界值,其AUC值为0.76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和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7能有效评估患者预后(P<0.05)。结论IL-27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联合PCT效果更好,并能有效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27 降钙素原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国 张旭辉 +1 位作者 万春阳 丁大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3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对肺部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的80例STBI患者资料,A组(受伤后3 d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45例,B组(受伤4~7 d行经皮气管切开术)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对肺部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的80例STBI患者资料,A组(受伤后3 d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45例,B组(受伤4~7 d行经皮气管切开术)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入住ICU时间,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率,特殊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预后等指标。结果 A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特殊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率、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率及GO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患者早期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颅脑外伤 重型 时机
下载PDF
动态颅压监测对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陆云鹏 许文辉 +2 位作者 万春阳 吴达 宋金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3-165,168,共4页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去骨瓣... 去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通过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对评估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甘露醇使用总剂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0天白血病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水平显著较低,术后半年ADL等级明显提高。这表明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应用药物降压,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颅内压监测 去骨瓣减压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国 吴达 +3 位作者 周志平 宋金海 沈春升 陆云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7-823,853,共8页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8例,均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急诊行经皮颅内动...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8例,均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急诊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33例)和支架取栓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栓塞病因(心房颤动、瓣膜病、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栓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入院时头部CT血管成像(CTA)侧支循环分级、入院时CTA血栓负荷评分、静脉溶栓情况、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华法林、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情况、血栓逃逸、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mTICI分级2b~3级为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有效性指标(一次血管再通率、一次血管再通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安全性指标(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6分为死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栓塞病因、栓塞部位、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S、入院时CTA侧支循环分级、入院时CTA血栓负荷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及术前长期使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抽吸取栓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取栓组[60.6%(20/33)比21.8%(12/55),χ^(2)=13.41],一次血管再通时间及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支架取栓组[30.0(21.0,35.0)min比42.5(31.0,65.0)min,Z=-2.419;33.0(25.0,56.0)min比80.0(60.0,112.5)min,Z=-5.560],取栓次数少于支架取栓组[1(1,2)次比2(2,3)次,Z=-3.9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mTICI分级占比及血栓逃逸、补救措施、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占比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心源性栓塞的临床预后相似,抽吸取栓的效率略优于支架取栓。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心源性脑栓塞
下载PDF
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云鹏 许文辉 +2 位作者 周立平 周志平 蒋敏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0...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9例(5. 29%),植物生存10例(5. 88%),重度残疾19例(11. 18%),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2. 35%(38/170)。单因素分析得出不良预后发生率在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2 h、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术前GCS评分≥9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1. 507,P <0. 05)。结论高龄、瞳孔发生变化、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超过12 h、术前GCS评分偏低、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均会增加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预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春升 吴达 张旭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928-929,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75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存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66例(阿司匹林49,氯吡格雷17)。375例中,破裂动脉瘤158例(42.1%)。多因素log...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75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存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66例(阿司匹林49,氯吡格雷17)。375例中,破裂动脉瘤158例(4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1;95%CI 0.09~0.46;P<0.001)。结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外侧裂入路与皮质造瘘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立平 蒋宽 +1 位作者 沈春升 蒋建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7-778,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中基底节区出血占70%,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脑出血的疗效,减少死亡率、病残率极为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HICH的外科治疗优于内科[1-2],提高手术效果是目前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中基底节区出血占70%,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脑出血的疗效,减少死亡率、病残率极为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HICH的外科治疗优于内科[1-2],提高手术效果是目前外科治疗发展方向.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HICH患者中,分别采用皮质造瘘及经侧裂-岛叶人路血肿清除术各5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侧裂入路 疗效分析 治疗方法 造瘘 皮质 基底节区出血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企源 许文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诊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手术治疗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227例,对其中103例进行了二次手术。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本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诊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手术治疗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227例,对其中103例进行了二次手术。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23例,中残21例,重残23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多部位颅骨骨折、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和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术后迟发血肿再次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为4.290、3.662、2.557、1.893)。迟发血肿主要出现在颞叶和额叶,出血来源:脑挫伤组织51.5%,骨缝31.1%,硬脑膜表面小动脉8.7%,静脉窦8.7%。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手术前后均应该预判断,根据生命体征、症状的变化,尽早手术干预,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手术后出血 迟发性颅内血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俊 许文辉 +1 位作者 朱立平 吴小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369侧)成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19例(19侧)。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CT表现(血...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369侧)成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19例(19侧)。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CT表现(血肿侧别、密度、形态)及术后颅内积气情况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用t检验比较复发组血肿厚度、术后脑复张率与未复发组的差异。结果高龄(年龄>70岁)、双侧血肿、分隔型血肿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复发的显著危险因素;血肿高密度者的复发率高于低密度和等密度者;血肿厚度及术后脑复张率对复发有影响。结论发病年龄、凝血功能障碍、脑组织的机能状态、血肿的CT表现等因素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术前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对治疗策略的制订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下血肿
原文传递
颅脑交通伤21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铁安 许文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交通伤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6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6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年龄(45.4±15.9)岁,男女比为3.28∶1。外伤多发生在夏初、秋末,一天之中以21~23点之间发生率最高... 目的探讨颅脑交通伤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6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6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年龄(45.4±15.9)岁,男女比为3.28∶1。外伤多发生在夏初、秋末,一天之中以21~23点之间发生率最高。摩托车及汽车是致伤的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多发伤患者以胸部损伤为主,占46.69%。结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改善车辆的设计及有效的临床救治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交通伤
原文传递
改良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36例分析
12
作者 张翔 沈春升 +3 位作者 许文辉 蒋建刚 万春阳 吴小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引流治疗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改良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置管冲洗
原文传递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27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立平 刘企源 +2 位作者 许文辉 蒋震伟 吴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7例DTIC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减速伤、广泛脑挫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手术、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均与迟...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7例DTIC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减速伤、广泛脑挫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手术、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均与迟发颅内血肿密切相关(P<0.05)。入院时GCS评分低、多发伤、肺损伤是导致DTICH患者预后差的主要相关原因。结论对存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相关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预后判断。早期手术清除出血灶和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DTICH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原文传递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国 许文辉 +1 位作者 姚亮 吴俊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007-2009,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CMS)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STBI患者(病例组)的心肌损伤保护实施CMS,内容包括控制心率、管理血压、控制感染、改善缺氧、维持内环境稳定、活血化瘀及营养心肌等。检测入院后...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CMS)在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STBI患者(病例组)的心肌损伤保护实施CMS,内容包括控制心率、管理血压、控制感染、改善缺氧、维持内环境稳定、活血化瘀及营养心肌等。检测入院后第1、7、14天时的心肌酶谱。结果与2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分层分析第7天时有无感染、缺氧和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心肌酶谱。结果病例组入院后第1、7天时的心肌酶谱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基本恢复。第7天时,有感染、缺氧和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均高于无感染、缺氧和电解质紊乱患者(P<0.05)。结论 CMS有助于保护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心肌酶谱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