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宗良 朱建中 +3 位作者 谷惠敏 王国强 杨向军 蒋文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36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分析运动试验后6 min内收缩压异常升高...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6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36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分析运动试验后6 min内收缩压异常升高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与冠心病组(318±142)s比较,非冠心病组(446±174)s,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运动后收缩压异常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38,P<0.01);收缩压指标诊断冠心病价值优于ST段压低标准。结论运动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可作为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试验 血压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宗良 陈乐 杨向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33-1937,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缺血后适应(IP)对实验兔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兔结扎左室支(LVA)后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松结后直接再灌注)、G-CSF组(松结并于术后12 h开始使用G-CSF皮下注射)、IP组(...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缺血后适应(IP)对实验兔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兔结扎左室支(LVA)后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松结后直接再灌注)、G-CSF组(松结并于术后12 h开始使用G-CSF皮下注射)、IP组(予以IP行改良再灌注)和G-CSF+IP组(联合应用IP及G-CSF干预)。观察各组术中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手术前后血常规和心肌钙蛋白I(cTnI),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各组梗死心肌的面积、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凋亡。结果:IP组术中ST段回落快于模型组;G-CSF处理后,实验动物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增高;IP组、G-CSF组及联合治疗组术后7 d的cTnI明显低于模型组;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IP组、G-CSF组及联合治疗组指标好于模型组,联合治疗组最佳;IP组、G-CSF组及联合治疗组梗死心肌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梗死周边细胞凋亡程度低、血管密度高,联合治疗组最好。结论:G-CSF联合IP可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后急性期的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恢复期的心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宗良 陈乐 杨向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缺血后适应(IP)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实验动物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兔结扎心脏左室支(LVA)后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松结后直接再灌注;G-CSF组,松结并于术后12 h开...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缺血后适应(IP)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实验动物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兔结扎心脏左室支(LVA)后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松结后直接再灌注;G-CSF组,松结并于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G-CSF,连续5 d;IP组,缺血后先行IP再完全灌注;G-CSF+IP组,联合应用IP及G-CSF干预。术中监测心电图ST段改变,同时测定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WBC)、肌钙蛋白I(cTnI),于术后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的面积,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IP组的ST段回落明显优于IR组;G-CSF组的WBC较IR组明显增高;IP、G-CSF及G-CSF+IP组的术后7 d cTnI含量均显著低于IR组;同时IP、G-CSF及G-CSF+IP组的心功能均优于IR组,其中G-CSF+IP组最好;TTC染色表明IP、G-CSF组梗死心肌面积均明显低于IR组,且G-CSF+IP组的梗死心肌面积最小,超微结构观察也显示G-CSF+IP组的心肌肌丝和线粒体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联合应用IP和G-CSF干预可减少实验动物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线粒体损伤,并能促进心功能恢复,减轻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尿酸、胱抑素C水平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闻加升 于宗良 +2 位作者 谷慧敏 张娴 顾水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75-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尿酸(UA)、胱抑素(Cys)-C水平变化及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尿酸(UA)、胱抑素(Cys)-C水平变化及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清标本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水平变化参与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且病情越严重各指标水平越高,可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_9 尿酸 胱抑素-C 冠心病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4例
5
作者 谷惠敏 顾明 +2 位作者 于宗良 赵志强 冯振勤 《交通医学》 2009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了解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除颤阈法测定(DFT)的必要性及ICD治疗后的效果。方法:4例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两者兼有的男性患者(冠心病3例,扩心病1例)进行ICD治疗,ICD具有多项治疗和信息存储记忆功能... 目的:了解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除颤阈法测定(DFT)的必要性及ICD治疗后的效果。方法:4例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两者兼有的男性患者(冠心病3例,扩心病1例)进行ICD治疗,ICD具有多项治疗和信息存储记忆功能,可通过体外程控仪随访体内资料进行分析和参数调整。结果:4例均成功植入,2例因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差未在术中进行除颤阈测定。随访4-30个月,平均12.4个月,2例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除颤治疗,其中1例术中未行DFT测定。术后24小时内发生电风暴,ICD进行ATP治疗后除颤成功。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而改善心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避免电解质紊乱是保证ICD有效治疗和减少放电次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循环miRNA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浩军 顾明 +2 位作者 于宗良 谷惠敏 王炳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miRNA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0例ACS患者为研究组,匹配冠脉造影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再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32)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血清miR-1,m... 目的:探讨循环miRNA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0例ACS患者为研究组,匹配冠脉造影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再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32)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血清miR-1,miR-133a,miR-208b,miR-499。结果:AMI患者的血清miR-1,miR-133a,miR-208b,miR-49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上调了4.15,4.46,7.95,6.62倍,UAP组较对照组也显著上升,分别上调了1.62,1.98,2.32,2.98倍,P均<0.05。4种miRNA在AMI患者中的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发病时显著升高,发病后6 h最高,发病后24 h,72 h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miR-1,miR-133a,miR-208b,miR-499对AMI患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75,0.80,0.73,介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之间。结论:循环特异性miRNA的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MIRNA 诊断
下载PDF
经改制球囊导管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浩军 于宗良 +2 位作者 顾明 朱建中 谷惠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95-497,共3页
目的 观察经改制球囊导管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及慢血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9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分为单纯经指... 目的 观察经改制球囊导管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及慢血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9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分为单纯经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的对照组(24例)和经改制球囊导管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的实验组(25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流TIMI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流TIMI分级增加,校正TIMI帧数减少,为[(2.23±0.91)级vs.(2.74±0.36)级]和[(19.30±17.90)帧vs.(13.70±7.10)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8例(33.3%)、恶性心律失常7例(29.2%)、心源性死亡1例;实验组发生心力衰竭2例(8.0%)、恶性心律失常1例(4.0%)。对照组较实验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66.7%vs.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改制球囊导管冠脉内远端注射维拉帕米较单纯经指引导管途径能改善冠脉血流,并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维拉帕米 无复流 慢血流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赵波 邹操 +1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88-1389,共2页
目的:采用心率变异性(HRV)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行CPVI术的PAF患者35例,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平均心率、HRV... 目的:采用心率变异性(HRV)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行CPVI术的PAF患者35例,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平均心率、HRV各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房颤(AF)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平均心率和HRV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d,rMSSD和LnHF指标在未复发组中降低更明显(P〈0.05)。在PAF未复发组患者中,术后3d平均心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能维持≥3个月(P〈0.05)。结论 CPVI术后,长期持续的低迷走神经活性也许有助于减少PAF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吗啡联合渐进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磊 吴冰颖 +5 位作者 莫雁飞 朱建中 王俊锋 顾明 许浩军 于宗良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前使用吗啡联合术中应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前使用吗啡联合术中应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PPCI的STEMI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渐进IPostC组(32例)、吗啡组(30例)、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30例)和常规再灌注组(32例),比较4组患者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回落幅度总和百分比(Sum-STR)、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患者满意度等的变化。结果:渐进IPostC组、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28.1%、26.7%∶56.3%,均P<0.05),渐进IPostC组和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12.5%、10.0%∶40.6%,均P<0.05),吗啡组(33.3%)较常规再灌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室颤动、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在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渐进IPostC组、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Sum-STR、CTFC、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Sum-STR:(60.1±21.4)%、(62.8±20.4)%∶(45.3±20.2)%;CTFC:(22.34±7.24)帧、(20.91±6.33)帧∶(28.48±8.73)帧;CK-MB峰值:(106.0±78.4)U/L、(98.4±80.4)U/L∶(135.4±75.7)U/L;均P<0.05],且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作用相较单独采用渐进IPostC组效果更优;渐进IPostC组、吗啡联合渐进IPostC组LVEF水平均高于常规再灌注组(0.546±0.033、0.540±0.032∶0.525±0.036);联合组患者满意度最高。结论:吗啡联合渐进IPostC能更显著减轻STEMI患者PPCI术中的心肌再灌注损伤,吗啡和渐进IPostC对心脏保护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吗啡 缺血后适应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原文传递
心源性晕厥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振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心律失常性晕厥47例(87.0%),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歇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心律失常性晕厥47例(87.0%),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歇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洋地黄中毒1例;器质性心脏病7例(13.0%),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经治疗44例(81.5%)未再发生晕厥。结论心源性晕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及时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源性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枫燕 钟绍 +9 位作者 赵波 李琳 朱文华 方玲娜 卢冰 张莉 沈莉雯 潘颖 马丹 李全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维生素D在钙和骨代谢中有着明确的作用,除此之外,最近人们已经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症和糖尿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进展有关。这是由于在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可调节多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和免疫细胞的表达,包括抗细... 维生素D在钙和骨代谢中有着明确的作用,除此之外,最近人们已经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症和糖尿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进展有关。这是由于在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可调节多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和免疫细胞的表达,包括抗细胞增殖、免疫调节、血管生成、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本文拟分析已开展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代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锦洪 史伟峰 +3 位作者 于宗良 徐良洁 严金川 陆荣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06-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代谢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组104例;健康对照组102例,采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血清Hcy、TC、TG...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代谢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组104例;健康对照组102例,采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血清Hcy、TC、TG、HDL-C和LDL-C水平;对随访患者6个月后进行血清Hcy水平检测,并同步采用冠状动脉CT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及高Hcy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血脂代谢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内血清Hcy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支数、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随访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控制组血清Hcy水平降低。结论血清Hcy水平在冠心病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为冠心病的预警因子及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