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的影响及意义思义 被引量:6
1
作者 蔡福良 刘龙 +1 位作者 曹臻 王晓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14)及对照组(n=14)。对照组予以机械辅助通气、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14)及对照组(n=14)。对照组予以机械辅助通气、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1次/12h,连用7d。留取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beadarray,CB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必净组IL.6、TNF-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02/Fi0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血必净组Pa02/Fi0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I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必净组CPIS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O.05)。治疗7d内,血必净组有6例患者停用呼吸机,对照组2例停用呼吸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1.5±2.0d,对照组为1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控制肺部炎症反应的作用,通过调节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其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肺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臻 倪春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KI,分为脓毒症非AKI组(75例)与脓毒症AKI组(60例)。入组患者均于确诊24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血H-FABP。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O2)/FiO2],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血小板、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cTnI)、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辅助手段[血管升压药、气管插管、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等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FABP与C反应蛋白、cTnI、NT-proBNP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上述5种指标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价值,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脓毒症AKI组年龄、SOFA评分、C反应蛋白、cTnI、NT-proBNP、H-FABP水平及使用血管升压药和CRRT的比例均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均P<0.01)。(2)H-FABP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AUC[0.813(0.737~0.875)]高于C反应蛋白[0.624(0.537~0.706)]、cTnI[0.641(0.554~0.722)]、NT-proBNP[0.660(0.574~0.739)],但与SOFA评分[0.834(0.760~0.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T-proBNP≥3367 ng/L、H-FABP≥6.2μg/L及SOFA评分≥4分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4)H-FABP与C反应蛋白(rs=0.663)、cTnI(rs=0.688)、NTproBNP(rs=0.727)、SOFA(rs=0.490)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H-FABP或可成为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有效预测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危险因素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倪春华 吐尔逊江 +1 位作者 杨超 李昊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20-522,546,共4页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急诊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急诊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60例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n=28)和轻度感染组(n=32),并与30例非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5.32±3.21)ng/mL和(16.51±6.82)mg/L,轻度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1.25±1.11)ng/mL和(10.11±4.50)mg/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24±0.21)ng/mL,(3.52±2.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有效抗菌治疗后感染患者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0.5 ng/mL、CRP≥8 mg/L为界,PCT与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均为88.3%,PCT的特异性(93.3%)高于CRP(76.7%)。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且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冰 陆益民 +2 位作者 袁华 张燕 陈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4日—2020年4月25日确诊的1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4日—2020年4月25日确诊的1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了重型与非重型患者的数据差异,并评估NLR、PLR等各项指标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入组患者中非重型患者143例,重型患者40例。重型患者入院时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均明显高于非重型患者,而淋巴细胞计数则明显低于非重型患者。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于60岁患者住院时间较短(HR=0.583,95%CI:0.391~0.870;P=0.008);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低(HR=4.129,95%CI:1.979~8.617;P<0.001)及NLR高(HR=1.601,95%CI:1.064~2.409;P<0.001)与COVID-19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HR=6.004,95%CI:2.167~16.636;P=0.001)及NLR(HR=1.397,95%CI:1.092~1.853;P=0.037)是COVID-19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NLR、PLR对COVID-19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NLR、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COVID-19的重要预后预测指标,NLR越高、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LR PLR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甲醛致疼痛小鼠炎症介质释放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黎 林欣 +1 位作者 孙岩 王永芳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醛致疼痛小鼠炎症介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C57小鼠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醛致疼痛小鼠炎症介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C57小鼠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10、20、30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10 mL/kg等渗NaCl溶液。注射后30 min,在异氟烷麻醉下于各组小鼠右足底皮下注射2%甲醛20μL,记录各组小鼠的舔舐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脊髓和神经节SP和CGRP表达水平,并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脊髓和神经节上清中SP、CGR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表达水平。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对照组小鼠的舔舐时间为(12.9±5.0)s,而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舔舐时间分别为(8.4±3.1)s、(7.9±2.7)s、(7.8±2.5)s。4组小鼠舔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72,P=0.018),且对照组小鼠舔舐时间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显著延长(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SP表达量较高,可见亮绿色荧光纤维,低、中剂量组S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小鼠SP表达最少;且各组小鼠脊髓背角和结状神经节处CGRP表达均较低,未见明显红色阳性纤维和神经元胞体。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 [(43±9)、(33±7)、(31±7)、(20±5)ng/L]、结状神经节处SP [(30±7)、(20±5)、(22±5)、(13±3)ng/L]以及血清中TNF-α[(381±60)、(340±54)、(330±48)、(289±41)ng/L]、IL-1β[(68±19)、(55±16)、(52±16)、(41±13)ng/L]和IL-6 [(55±15)、(53±15)、(45±11)、(39±10)n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27、5.269、35.612、33.843、37.175,P=0.031、0.022、0.036、0.048、0.029)。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血清中TNF-α和IL-1β以及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脊髓背角处SP、结状神经节处SP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更低(P均<0.05)。结论脊髓背角及结状神经节处的神经肽SP可能参与了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而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其表达,同时减轻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疼痛 神经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左心室-动脉耦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影响每博输出量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曹臻 倪春华 邵军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动脉耦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影响每博输出量(SV)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ICU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依据NE输注后SV的变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NE致SV增加≥15%认定... 目的:探讨左心室-动脉耦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影响每博输出量(SV)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ICU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依据NE输注后SV的变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NE致SV增加≥15%认定为SV反应者,纳入SV反应组(S组);NE致SV增加<15%认定为SV无反应者,纳入SV无反应组(N组)。最终S组、N组分别纳入18例、16例患者。记录NE用药剂量、尿量、NE输注至MAP稳定所需时间及累积液体输注量,所有患者均实施经胸超声心动图并记录相关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E导致SV增加的潜在预测因子。绘制Ea/Ees比值、SAP、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依据ROC曲线计算Ea/Ees比值、SAP、SV和LVEDV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NE输注至MAP稳定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E使用剂量和研究期间尿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NE输注前LVESV值和Ea/Ees比值明显高于N组,Ees则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NE输注后DAP明显高于N组,Ees则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NE输注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Ea/Ees明显低于NE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NE输注后SAP、DAP、Ea、Ees明显高于NE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SAP、VTI、SV和LVEDV与SV对NE的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Ea/Ees则与SV对NE的反应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VEDV、SAP、SV的AUC均<0.7,Ea/Ees的AUC为0.924。Ea/Ees的最大约登指数为0.701,对应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100.0%。结论:输注NE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患者Ea和Ees的变化,左心室-动脉耦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输注NE后SV反应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动脉耦合 感染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每博输出量
原文传递
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对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沈小琴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8期2578-2579,共2页
目的探讨做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时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外流脑... 目的探讨做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时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外流脑脊液护理干预,监测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昏迷结果评分法(GC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0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在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护理干预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定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恢复良好55例(83.3%),对照组恢复良好35例(53.O%),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组中度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以及死亡病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及护理干预可有效干预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引流 持续腰大池引流 原发性脑室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