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治教学法对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培训的效果
1
作者 郁婷婷 蔡爱敏 +1 位作者 吴静 朱晓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7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对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在常州市某医院急诊科任职的32名护士[女性22名,男性10名,年龄(28.75±5.14)岁]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对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在常州市某医院急诊科任职的32名护士[女性22名,男性10名,年龄(28.75±5.14)岁]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人;两组均接受相同内容和时间(12周)的培训,但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观察组采用“三明治教学法”。两组教学内容相同,培训时间均为12周。培训结束后,对比两组护士进行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问卷得分和操作考核以及对培训满意度的调查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得分[(87.06±3.89)分]高于对照组[(80.44±6.92)分](t=3.34,P=0.002);观察组护士对培训学习的满意率[100.00%(16/16)]高于对照组[68.75%(11/16)][P(双侧)=0.043]。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用于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援培训,可增加其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提高培训质量、改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教学法 灾害救援 培训 护理 急诊科
下载PDF
“三明治”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郁婷婷 王洁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2016年7月入科的72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三明治&...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2016年7月入科的72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三明治"教学法,两组教学内容相同,培训时间均为4周。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护理文书书写考核以及对培训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7.19±4.28)分,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6.56±3.69)分和护理文书书写考核得分(85.19±3.08)分均高于对照组[(84.36±5.01)分、(83.67±5.51)分、(78.69±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培训学习的满意率100.00%(36/36)高于对照组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教学,可增加其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改善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教学法 护理实习教学 急诊科
下载PDF
爆炸复合伤的救治护理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爱敏 恽芬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爆炸复合伤的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例爆炸复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爆炸复合伤护理要求高,早期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爆炸复合伤 救治 精心护理 病死率
下载PDF
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健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1X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诊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结果...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诊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72,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泮托拉唑,可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混合中毒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严牟芳 《常州实用医学》 2012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硫化氢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强抑制剂,进入组织后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结合使之失活,以致阻断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细胞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到影响。吸人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吸中枢... 硫化氢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强抑制剂,进入组织后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结合使之失活,以致阻断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细胞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到影响。吸人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吸中枢麻痹。一氧化碳属于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强大,经肺泡人血后能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同时又阻碍氧和血红蛋白分离,引起组织缺氧,两者都引起组织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硫化氢 中毒患者 细胞色素氧化酶 碳氧血红蛋白 呼吸中枢麻痹 组织缺氧 护理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6
作者 吴娟 《常州实用医学》 2012年第6期401-402,共2页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无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型中等毒性除草剂,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高。近年来,误服、自服百草枯导致中毒病例日益增多,本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无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型中等毒性除草剂,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高。近年来,误服、自服百草枯导致中毒病例日益增多,本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7例,通过采用胃肠道净化救治措施及精心护理,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患者 精心护理 百草枯 救治 急性 人体毒性 农业生产 中毒病例
下载PDF
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郁婷婷 蔡爱敏 +1 位作者 朱晓瓞 蒋春霞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制定具体评定细则。对全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并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后转运的5 9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 850例,女性3 108例;年龄14~99岁,平均(51.97±10.15)岁。以2016年7至12月实施的2 650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17年1至6月实施的3 308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了上述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比两组在急诊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护理合格率差异;再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其患者及相关科室满意度、措施执行规范性的差异,以评价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05/3 308),低于对照组15.5%(412/2 650),且仪器设备故障、氧气及药物维持不足、管路异常及患者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等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90.13%(137/152)比75.17%(112/149)]、患者(家属)及[93.42%(142/152)比84.56%(126/149)]相关转运科室[90.79%(138/152)比71.17%(106/149)]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但转运护理措施的执行规范性中,仅在"物品准备不完备"[1.32%(2/152)比9.39%(14/149)]以及"终末处理不到位"[1.97%(3/152)比4.03%(6/149)]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其余4项(未通知目的科室、未做好医患沟通、管道护理不到位、护理交接不清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急诊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能体现急诊专科特色,可有效评价和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护理质量审核
原文传递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蔡爱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3期4039-40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 目的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模式 急救 分组定位 严重多发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