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研究
1
作者 谢帅伟 谢志芳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6期514-520,共7页
生活幸福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物质与精神并重、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以及劳动作为幸福之源的重要地位。基于这一理论视角,本文审视了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处... 生活幸福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物质与精神并重、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以及劳动作为幸福之源的重要地位。基于这一理论视角,本文审视了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其值得关注。对此,本文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教师的幸福个体意识;在中观层面,建构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满意感;在宏观层面,强化政府与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支持。本文旨在为改善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以期促进教师与社会整体幸福感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高校教师 职业幸福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老子哲学中异化思想的比较
2
作者 王紫骄 《哲学进展》 2024年第5期941-946,共6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理论在其思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思考之中。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没有明确提出异化的概念,但其异化思想在《道德经》中已有萌芽。马克思以劳动异化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理论在其思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思考之中。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没有明确提出异化的概念,但其异化思想在《道德经》中已有萌芽。马克思以劳动异化的角度为核心批判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老子则通过对人性异化的角度批判当时的礼乐文明,无论是劳动异化还是人性异化,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异化,但马克思与老子提出的解决方法却是不同的。马克思提出在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中才能得以解决,而老子提出通过“道”最终才能得以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老子 异化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困境及策略探析
3
作者 宋碧文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3期8719-8723,共5页
电商经济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又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实践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路与政策建议,... 电商经济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又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实践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路与政策建议,为我国农村电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The e-commerce economy is both a new form of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new engine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to analyze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ural e-commerc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t puts forward several theoretical idea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mmerce economy, and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mmerce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技术批判理论视域下的平台算法探析
4
作者 汪嘉晨 阎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存在的二重性,即技术潜在蕴含着人类解放的维度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技术异化。共产主义最终将扬弃资本主义技术异化,恢复无产阶级对技术的占有。算法作为数字社会的底层逻辑架构,其与数...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存在的二重性,即技术潜在蕴含着人类解放的维度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技术异化。共产主义最终将扬弃资本主义技术异化,恢复无产阶级对技术的占有。算法作为数字社会的底层逻辑架构,其与数据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二者统一于平台资本体系。平台体系中的算法与资本存在共谋,处于异化状态。马克思的技术批判理论可以透视数字劳动者“困在算法里”和算法推荐两种算法异化样态,揭示资本增殖和意识形态控制的实质,并逐步构建超越资本逻辑的共同富裕逻辑,贯穿平台算法治理,使算法从异化转化为善用,助力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批判 平台算法 共同富裕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5
作者 谢帅伟 谢志芳 《哲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178-1183,共6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是指导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遵循,而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思想则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马克思劳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是指导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遵循,而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思想则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把握应以马克思劳动思想为前提基础,在思想史的高度上科学把握劳动教育作为人的发展途径、生产力发展途径、人的解放途径的三重科学内涵。在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科学引领下,坚持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扫清劳动教育的观念阻碍,赋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劳动教育 人的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基于实践生存论的当代新阐释
6
作者 周子铭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978-1985,共8页
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必然有其存在论基础和依据。从前的哲学,对辩证法的理解或是被消极地排除在知性范围之外,如康德提出的“先验幻象”;或是如黑格尔一般将辩证法理解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过程之本身。尽管各式各样的理解促进了辩证... 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必然有其存在论基础和依据。从前的哲学,对辩证法的理解或是被消极地排除在知性范围之外,如康德提出的“先验幻象”;或是如黑格尔一般将辩证法理解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过程之本身。尽管各式各样的理解促进了辩证法本身的发展,但就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及现实冲动而言,都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理解,始终以一种知性思维的方式理解辩证法,其后果必然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故辩证法始终受到轻视或误解。只有以实践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的生存活动,才能成为辩证法真实的理论根据,才能确保辩证法的合法性依据。辩证法只有在实践生存论基础上,才能彰显其向往自由与解放,充满超越与创造的人文精神与旨趣。Dialectic, as a philosophical theory, must have its existential foundation. In previous philosophies, the understanding of Dialectic was either negatively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of knowledge, as in the case of the “a priori illusion” proposed by Kant, or, as in the case of Hegel, understood Dialectic as the process of self-realisation of the Absolute Spirit itself. Although these various understanding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 itself, they are all in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in terms of Dialectic’s critical nature and realistic impulse. Because such an understanding always understands Dialectic in a way of intellectual thinking, the consequence of which is inevitably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Dialectic, and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alistic and the ideal, Dialectic has always been despised or misunderstood. Only the existential activity of practice as the existential life of man can be the real theoretical basis of Dialectic and ensure the legitimacy basis of Dialectic. Only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istentialism can Dialectic manifest its humanistic spirit and interest, which aspires to freedom and liberation and is full of transcendence and crea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实践 生存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心理学发展的新思考
7
作者 谢庆旦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9期4032-4037,共6页
心理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借助于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必将获得全... 心理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借助于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必将获得全新的研究视角。基于此,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融合之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照心理学,既深化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维,还拓展了心理学发展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中“生态文明”概念争议及其疏解
8
作者 郭昭君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1期41-50,共10页
“生态文明”概念源自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历经了生态意识觉醒以及工业文明反思的过程。在其提出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学术分歧和争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生态文明”概念所旨向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自然观、以劳动... “生态文明”概念源自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历经了生态意识觉醒以及工业文明反思的过程。在其提出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学术分歧和争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生态文明”概念所旨向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自然观、以劳动为中介纽带的人的自然化与自然人化统一的实践观以及最终实现人的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概念放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中来看,它既具有历史现实性同时也具有理想指向性,并因其现实实践性使得学界对其所存在的争议得到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视域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9
作者 李梦佳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建立在他们对16至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缺陷,深刻透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引起的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在对时代背景剖析过程中形成共同富裕思...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建立在他们对16至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缺陷,深刻透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引起的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在对时代背景剖析过程中形成共同富裕思想,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步骤以及阶段性的实现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成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的过程中做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与批判性和建构性相结合,对如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批判与超越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三重意蕴及当代价值
10
作者 郭静雨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观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向度进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和劳动创造世界历史的劳动价值观;政治经...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观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向度进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和劳动创造世界历史的劳动价值观;政治经济学从价值从何而来、价值被谁占有、价值如何评价三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从劳动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论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历久弥新,充分理解其蕴含的本源性价值、经济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对当前社会发展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观 意蕴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五个维度及其新时代文明意蕴
11
作者 阎静 邓美宝 邹博延 《哲学进展》 2023年第2期335-340,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发展成果的逻辑呈现,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社会实践以及社会主体能动创造基础上的文明话语叙事,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恩研究人类社会文明的根本方法、以阶级...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发展成果的逻辑呈现,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社会实践以及社会主体能动创造基础上的文明话语叙事,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恩研究人类社会文明的根本方法、以阶级分析法剖析阶级社会的文明、以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阐释文明体之间的关系、文明动力论和文明进步论是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五大重要维度。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道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自我意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鲜明立场和精神特质,开创了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唯物史观 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及其时代价值
12
作者 程海廷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十分重要的思想观点,有着丰富且深刻的内涵,是新时代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价值遵循。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厘清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实现的重要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十分重要的思想观点,有着丰富且深刻的内涵,是新时代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价值遵循。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厘清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实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以及世界的视野进行有效结合,探讨分析其时代价值,揭示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观 时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与当代价值
13
作者 朱晓颖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马克思基于人与实践、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结合自身的哲学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人类社会突出的生态问题,还能够帮助人类社会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 马克思基于人与实践、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结合自身的哲学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人类社会突出的生态问题,还能够帮助人类社会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引领作用。为此本文简要地分析分析马克思自然观产生渊源,阐释了其中涉及的核心内容,然后从自然、人类与社会历史三个维度探讨了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蕴,最后揭示了马克思自然观在当代的重要价值,为化解当代生态危机给出了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意蕴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14
作者 李婉君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有利于生态健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从提出便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思考,大自然孕育人类的诞生,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使其促进自身发展,而只有当...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有利于生态健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从提出便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思考,大自然孕育人类的诞生,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使其促进自身发展,而只有当两者处在彼此平衡的位置时,才能真正实现各自的价值,过度的开采资源不但会造成生态资源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是极大的损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经百年,仍然具有其当代价值,不断为我国的生态发展和世界各国生态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15
作者 华小蕾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分析,归纳了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于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系、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等观点。本文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分析,归纳了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于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系、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等观点。本文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浅析了坚持唯物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权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信访制度的理论缺位与现实走向
16
作者 徐文睿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是群众参与政治、表达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信访制度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展现。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知偏差,引发对信访工作理念和问题解决途径的误读误解,造...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是群众参与政治、表达诉求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信访制度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展现。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知偏差,引发对信访工作理念和问题解决途径的误读误解,造成信访工作的理论式微和实践困境。社会矛盾的衍生细化使信访工作难以精准回应,社会矛盾主体变化搦战了信访问题的固有解决路径,社会矛盾叙事结构挑战了传统信访模式等。其落脚点在于既“减”又“生”,既减少矛盾问题,又生长服务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机制。具体而言,应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绝对领导、夯实源头治理、强化过程处理和创新考评机制,全面提高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社会矛盾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壮丹丽 董德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6,共4页
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哲学基础。受此哲学影响的单向灌输方式,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英化、贵族化倾向,无法深入群众。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 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哲学基础。受此哲学影响的单向灌输方式,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英化、贵族化倾向,无法深入群众。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必须转向一种新的指导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即采用基于平等互动理念的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人民大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方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历史转折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国忱 郭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运、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事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时扑捉社会需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进行理论探索,扬弃传统的、甚至权威的理论话语,提出科学思想体系,把社会推向前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结合历史事变和社会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社会必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事变 转折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德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理论方面的创新;前者为后者奠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并列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回溯”现象的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幸平 付清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理论同实践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青春与活力之源。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走向却是重新哲学化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化、知识化、职业化和学院化,马克思主义日益蜷缩在狭小的学术圈子内,变成由少数精英把玩的智力游戏,在单纯的文... 理论同实践的真正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青春与活力之源。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走向却是重新哲学化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化、知识化、职业化和学院化,马克思主义日益蜷缩在狭小的学术圈子内,变成由少数精英把玩的智力游戏,在单纯的文本解读和话语的加倍增殖中趋于思想化和思辨化,从而解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武装,最终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使其退回到马克思批判过的旧哲学形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回溯"现象。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质的重温及对"回溯"现象的反思,目的是超越单纯的认知偏好,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干预能力和大众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回溯” 哲学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