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石郁喜 丁红梅 耿德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0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 (Cys-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 (Cys-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无斑块组(46例)与有斑块组(5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清FIB、Cys-C、ox-LDL水平及三者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有斑块组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例数占比及入院时总胆固醇、血清FIB、Cys-C、ox-LDL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脂血症及入院时高血清FIB、Cys-C、ox-LDL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结果显示,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血清FIB、Cys-C、ox-LDL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纤维蛋白原 胱抑素C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异常的分析——不同梗死病变部位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为生 石郁喜 朱秀引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病变部位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梗死部位,通过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组)和认知功...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病变部位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梗死部位,通过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MoC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情况,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动眼期(REM)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情况并比较,分析不同梗死病变部位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94例,认知功能正常56例(28.87%),认知功能障碍138例(71.13%)。与N组患者相比,CI组不同梗死病变部位患者的MoCA总分较低(P<0.05);其中额叶和丘脑梗死7个因子得分均较低,顶叶和颞叶梗死有5个因子得分较低,枕叶和基底节内囊梗死有4个因子得分较低(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额叶、颞叶和丘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P<0.05)。与顶叶、颞叶和枕叶梗死相比,额叶、丘脑和基底节内囊梗死的TSH、SE均显著降低,PSQI得分显著升高(P<0.05);而丘脑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EM显著低于其他5个部位梗死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额叶、颞叶和丘脑梗死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额叶、丘脑和基底节内囊梗死对患者睡眠的影响较大,值得临床关注并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梗死部位 认知功能 睡眠 Logistics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程鸿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5期382-383,共2页
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6例(脑梗死498例,脑出血2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中继发癫痫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3~82岁;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痫性发作分类方案诊断标准:
关键词 脑卒中 继发性癫痫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为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其与脑梗死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病例组,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其与脑梗死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病例组,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病例组传统危险因素水平: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评价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的传统危险因素中尿酸、脂蛋白(a)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201,0.106,P<0.05)。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尿酸、脂蛋白(a)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甘露醇在早期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为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甘露醇在早期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早期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单纯应用脱水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营养神经、清除... 目的:分析探讨甘露醇在早期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早期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单纯应用脱水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等药物,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露醇治疗.分别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明显低于实验组94.12%,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出血患者应用甘露醇对于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以及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早期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