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肺通气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亚华 李秀满 王立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骤停即刻分别进行C-CPR、D-CPR、A-CPR和L-CPR。复苏2min后停止按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实验猪恢复自主呼吸。测定并比较基础状态时和复苏时4种复苏方法产生的潮气量(VT),并计算分钟通气量(MV);比较各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基础状态下,4组间VT和M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min时的VT和MV,D-CPR组高于C-CPR组,A-CPR组高于D-CPR组,L-CPR组高于A-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min时,L-CPR组HR恢复接近于基础值,A-CPR组HR维持在呼吸骤停即刻水平,C-CPR组和D-CPR组HR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复苏2min后给予机械通气,复苏5min时各组HR均接近基础值。结论在呼吸骤停猪模型中,L-CPR较其他3种CPR法能产生更大的VT和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潮气量 通气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