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期对江苏徐州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轲 张利华 +2 位作者 吴世明 张仁祖 张会云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125-131,共7页
以徐麦33号为材料,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内进行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0~30 cm土... 以徐麦33号为材料,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内进行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播期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和11月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0~30 cm土壤墒情,在小麦生育后期尤为明显,但对30~50 cm土壤墒情无明显影响。推迟播期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播期为10月10日与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播种的比较产量分别降低9.7%、18.0%、26.1%。但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来看,10月20日播种比10月10日播种提高了1.5%,比其他2个播期则分别降低9.0%和17.0%。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但过晚播种不仅降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土壤水分 干物质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用气象因子预测徐州地区棉花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利华 张永强 +1 位作者 张仁祖 闫伍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8-110,共3页
利用棉花生育期间的气象资料,研究了徐州地区棉花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棉花产量的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能满足业务要求。
关键词 气象因子预测 徐州地区 棉花产量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rea YIELD 预测准确率 棉花生育期 预测模型 气象资料 关系
下载PDF
徐州市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霄 孙建印 +1 位作者 葛淑芬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35-136,165,共3页
针对江苏省徐州市的具体气象条件特点和自然条件,通过对多年来徐州市农气观测站的观测记录数据的分析,结合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客观地阐述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这3个主要的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科学分析了各种气... 针对江苏省徐州市的具体气象条件特点和自然条件,通过对多年来徐州市农气观测站的观测记录数据的分析,结合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客观地阐述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这3个主要的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科学分析了各种气象条件的作用强弱和利弊,为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全程化监控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气象减灾和灾害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气 水稻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下载PDF
2016—2017年徐州市冬小麦发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思远 张利华 +1 位作者 秦颖 吴世明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1期21-22,共2页
根据徐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徐州本站2016—2017年冬小麦发育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徐州市2016—2017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发育期间≥0℃积温为2 578.... 根据徐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徐州本站2016—2017年冬小麦发育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徐州市2016—2017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发育期间≥0℃积温为2 578.6℃·d,较常年偏多;降水量382.8 mm,较常年偏多;总日照时间为1473.6 h,较常年偏多;秋季播种遇连阴雨出现烂耕烂种现象,苗青不平衡性突出;冬季气温偏高,暖冬明显,冬小麦一直处于缓慢生长阶段;春季气温回升快生育期提前,高温干燥有利于减轻赤霉病影响;后期高温雨少,光照充足,对小麦灌浆攻籽、增加粒重有利,同时晴好天气有利于抢收成熟小麦,做到颗粒归仓,确保丰产丰收。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利多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发育期 气象条件 徐州市
下载PDF
台风“烟花”衰减后引发江苏中部降水加强分析
5
作者 李静怡 武艳 +2 位作者 席琳 薛丹 张庆池 《气象科技》 2023年第6期835-847,共13页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但中尺度CMA模式更能体现极端降水的量级和落区。分析降水增强原因可知,“烟花”移动时受到高空引导气流作用较小,其在安徽境内打转时,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南下降低了大气稳定度并强迫暖湿空气抬升。高低空散度场与涡度场集中在较窄区域内,构成了垂直互耦的优势配置,有利于形成强烈且深厚的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动力机制。强降水区位于湿位涡(MPV)负中心的暖湿气流中,MPV负值区可反映暴雨落区。MPV1和MPV2分布体现了冷空气入侵所引发的对流降水特征。此外,江苏中部位于螺旋云带右侧高湿高能区,东北气流与西南气流汇合形成了旺盛的线状对流云团,配合地面辐合线对中尺度系统的触发和维持,从而产生极端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极端强降水 对流不稳定 湿位涡 MPV
下载PDF
徐州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仁祖 徐为根 +1 位作者 张利华 王少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4-79,共6页
根据徐州地区日光温室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室内气象要素(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室内外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调控日光温室温度、相对湿度、光照... 根据徐州地区日光温室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室内气象要素(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室内外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调控日光温室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 徐州地区
下载PDF
1960-2012年江苏省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夏露 张强 +2 位作者 孙宁 翟颖佳 王世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0-1489,共10页
运用统计学方法,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分析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从1960-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研究表明,该时间段内,江苏地区有明显增暖趋势;年平均降水... 运用统计学方法,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分析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从1960-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研究表明,该时间段内,江苏地区有明显增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但是两者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以长江为界区分,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深层探究江苏地区升温的原因是最低温度的升高,而江南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则是江南最高气温的升高.通过四季对比研究得出,该地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其中以最低温度的升高最为显著.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显,夏秋季降水增加,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对于气温、降水的EOF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总体趋势.进一步讨论得出,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小,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江苏地区 气候倾向系数 EOF
下载PDF
沂沭泗流域2020年一次致洪暴雨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8
作者 张庆池 席琳 +4 位作者 孙磊 胡楠 曹梦瑶 李静怡 孙雪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本文利用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5)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数据集(V2.0)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1.0版),对比分析沂沭泗流域2019年1909号台风“... 本文利用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5)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数据集(V2.0)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1.0版),对比分析沂沭泗流域2019年1909号台风“利奇马”和2020年8月13日特大暴雨2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特征。2次过程前期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利奇马”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区域广,过程雨量大,沂沭泗流域面雨量达1978年最强,但前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五成以上。而8.13致洪暴雨过程前期沂沭泗出现多次强降水,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较常年偏多八成,前30日累计降水总量为1978—2020年历史最大值。分析造成2020年前期降水异常偏差成因:7月20日~8月15日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脊线偏西,且贝加尔湖-蒙古地区冷涡不断有冷空气分裂南下,冷暖空气在江淮-黄淮地区对峙,沂沭泗流域有利于出现连续性强降水。此外,分析8.13致洪暴雨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可知,降水区处于东北冷涡底部和副高边缘,副高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高压坝,有利于降水系统稳定少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切变线维持。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使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剧,降水区垂直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沂蒙山区地形不仅有利于流域坡面汇流,而且造成风场迎风坡辐合,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影响降水落区。最后,研究相对风暴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螺旋度对降水预报提前量超过4 h,且螺旋度中心值越大,雨强越大,螺旋度中心强度的维持预示着强降水的持续,因此相对风暴螺旋度在沂沭泗流域暴雨的预报中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泗 降水异常 高、低空急流 螺旋度
下载PDF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信志红 郭建平 +4 位作者 谭凯炎 刘凯文 杨荣光 张利华 孙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5-1217,共13页
选用南北方冬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冬小麦籽粒性状和内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选择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绘制品质响应曲线,构建冬... 选用南北方冬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冬小麦籽粒性状和内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选择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绘制品质响应曲线,构建冬小麦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均属中蛋白品种,其主要品质性状中,淀粉含量最高且变异程度最小,蛋白质含量次高变异程度居中,脂肪含量最低但变异程度最大;蛋白质、脂肪和产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品质含量地域分布总体呈北方较南方高而稳定的特点;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品质可由3个主成分解释,一般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最低,北方麦区氨基酸品质优于南方麦区,表明北方气温日较差大更利于提高氨基酸含量;脂肪组分脂肪酸品质可由4个主成分解释,一般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十五碳一烯酸含量最低。温湿条件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可通过调整开花—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蛋白质或氨基酸品质,通过调节开花—成熟期最低气温和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脂肪或脂肪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南北方冬麦区 籽粒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棉铃发育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贵永 闫跃 +1 位作者 张利华 王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46-148,共3页
在江苏丰县研究了棉花伏桃和秋桃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总结出了丰县棉花伏桃和秋桃结铃期的适宜气象条件,据此提出了提高棉花铃重的几点农业技术措施。
关键词 棉铃 生长发育 气象因子 关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半冬性小麦灌浆速度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信志红 郭建平 +3 位作者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36-1746,共11页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灌浆速度 通径分析 决策指标
下载PDF
2020年江苏泰州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丽 张庆池 +1 位作者 王琴 刘俊 《气象科技》 2022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2020年1月12—15日江苏泰州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雾-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空气质量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气团后向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日变化特征,霾... 2020年1月12—15日江苏泰州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雾-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空气质量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演变特征、成因、气团后向轨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日变化特征,霾期间对应的PM_(2.5)和PM_(10)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相较于雾略高,这与大雾造成的湿沉降有关。此次东路冷空气对泰州影响较弱,前期易造成污染物在本地聚集。夜间至清晨相对湿度90%以上,风小,弱的垂直交换为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动力条件。白天相对湿度减小至80%,风速增至2 m·s^(-1),此时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雾转换为霾。13日900 hPa以上暖平流增强,边界层内逆温和90%以上相对湿度的存在,使得雾和霾均加强至最强。此外,分析气团的后向轨迹特征发现,霾天气期间500 m以下气团稳定少动。14日500 m以上清洁气团向低空补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霾减轻。15日傍晚,风力增强并伴有降水出现,雾-霾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稳定层结 边界层逆温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徐州地区太阳辐射状况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利华 刘杰 张仁祖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基于天文学知识,计算了江苏徐州地区的天文辐射及其月际变化规律,以海拔高度、纬度、月平均云量和月平均风速作为参数,运用气候学方法,得出徐州地区太阳辐射的月际变化呈低-高-低的趋势,其中6月最高,12月最低。20世纪60~70年代... 基于天文学知识,计算了江苏徐州地区的天文辐射及其月际变化规律,以海拔高度、纬度、月平均云量和月平均风速作为参数,运用气候学方法,得出徐州地区太阳辐射的月际变化呈低-高-低的趋势,其中6月最高,12月最低。20世纪60~70年代,太阳辐射较低,进入80年代后太阳辐射明显上升,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评估结果认为:徐州市太阳辐射资源属一般可利用地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年际变化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对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太阳辐射 评估
下载PDF
基于QFD的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世明 仲维建 +3 位作者 侯宜广 段培法 张玉芹 杨莹 《气象科技》 2013年第4期639-643,共5页
将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引入到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研究中,建立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满意度测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通过两个阶段的质量屋结构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逐步展开为观测员所关注... 将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引入到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研究中,建立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满意度测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通过两个阶段的质量屋结构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逐步展开为观测员所关注的具体细节,该模型不但可以帮助自动站设计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及测报员直观了解自动气象站运行现状,而且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指明了需要改进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质量测评 质量功能展开 满意度
下载PDF
徐州地区冬小麦成熟期预报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利华 孟锦 +2 位作者 张永强 仲维建 张仁祖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7-159,共3页
利用小麦发育期物候和气象资料,研究徐州地区冬小麦生长期长与发育期物候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小麦成熟期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满足业务要求。
关键词 冬小麦 成熟期 气象
下载PDF
引种南方甘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气象条件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开林 苏恩南 朱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44,47,共3页
引种南方甘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气象条件及技术要点张开林,苏恩南,朱萍(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甘蔗,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区,据有关资料所载,在32°N以北≥20℃... 引种南方甘蔗优质高产栽培中的气象条件及技术要点张开林,苏恩南,朱萍(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甘蔗,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区,据有关资料所载,在32°N以北≥20℃的活动积温有80%保证率的年平均值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质 高产 栽培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近50年徐州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莹 王丽 +3 位作者 李现锋 吴世明 张玉芹 张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7-131,共5页
利用徐州市日照等观测资料,对徐州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近50年来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从各季日照时数来看,夏冬两季均有减少,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从各月日照时数... 利用徐州市日照等观测资料,对徐州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近50年来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从各季日照时数来看,夏冬两季均有减少,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从各月日照时数来看,6月、7月、8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和90年代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降水量、云量、雾日、轻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徐州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徐州市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可能影响
下载PDF
徐州市2010年秋冬连旱成因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百战 吕翔 +3 位作者 孙建印 宋林军 赵杰 彭明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95-19197,共3页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①La Nina事件在干旱中伴有主要角色;②秋冬季特殊的环流特征及其异常的演变阻碍了低纬度海面上的水汽向北方陆地输送,秋季盛行高指数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的纬向环流指数异常偏低,有利于强冷空气频繁爆发南下,导致了秋季干热和冬季干冷即秋冬连旱;③降水量分布极端的不均匀也是秋冬连旱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3个成因可作为今后干旱预测的着眼点和预测因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连旱 成因分析 拉尼娜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基础气象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宜广 赵瑾 +1 位作者 李冰峰 王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219-222,270,共5页
基于历史资料应用的便捷性、安全性考虑,舍弃C/S模式的库管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网络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管理应用系统。其中系统资料导入功能可以将徐州市(含5个县站)地面报表文件序列整编入库,构建徐... 基于历史资料应用的便捷性、安全性考虑,舍弃C/S模式的库管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网络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管理应用系统。其中系统资料导入功能可以将徐州市(含5个县站)地面报表文件序列整编入库,构建徐州及5个县站1953年至现在的Oracle历史资料库,并分别建立时、日、旬、月、季、年历史资料、气候资料等数据表;编制资料库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实现对资料库进行指令级的管理调度及用户间的资源均衡分配;同时编制基于Web管理应用界面以满足用户对资料库的各种检索需要,页面针对各气象要素提供分时、日、旬、月、季、年及气候资料统计查询等应用功能,从而满足气象科研及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资料统计查询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气象数据 管理系统 WEB应用 开发
下载PDF
徐州市11月下旬两次寒潮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磊 彭明艳 +1 位作者 张方方 安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801-15803,共3页
通过对2011年11月18~20日和11月29日~12月1日2次临近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在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冷空气源地、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其主要差异在于第1次寒潮过程属小... 通过对2011年11月18~20日和11月29日~12月1日2次临近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在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冷空气源地、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其主要差异在于第1次寒潮过程属小槽发展型,南支系统活跃程度较弱;第2次属低槽东移型,南支系统活跃,低层有低涡配合,地面有气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对比分析 徐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