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昌跃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年第S2期75-75,共1页
沪教版第五章第四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的演示实验,教材上的做法是将生石灰放在水槽内并倒入适量的水,在水槽上放一金属盘,然后把生鸡蛋打在盘内,一段时间后,鸡蛋被煮熟,从而证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关键词 生石灰 水反应 演示实验 鸡蛋 放热反应 水槽 实验改进 热实验 可视性 教材
下载PDF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技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继阁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实验创新思路,设计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 技法 学生探究 教学资源 创新思路 创新实验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固体压力与重力关系演示装置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继阁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年第6期37-38,共2页
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之一,对于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和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一直没有有效的突破办法,教学中多采用硬性说明和灌输的方法。为此自制了“固体压力与重力关系演示装置”,以直观形象的实验... 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之一,对于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和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一直没有有效的突破办法,教学中多采用硬性说明和灌输的方法。为此自制了“固体压力与重力关系演示装置”,以直观形象的实验手段来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装置 压力 重力 固体 教学难点 初中物理 实验手段 体表面
下载PDF
创设情境,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4
作者 葛素玲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36期22-22,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但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但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我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 激活 新课程改革 百花齐放 教无定法
下载PDF
创设对比实验增强“可见度”
5
作者 吴继阁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第1期25-26,共2页
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增强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目的之一。这里所说的“可见度”并不单纯指常规情况下视觉效果上的清晰可见,还包含对所要说明问题的可见度,使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从思维加工上“清... 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增强实验“可见度”是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目的之一。这里所说的“可见度”并不单纯指常规情况下视觉效果上的清晰可见,还包含对所要说明问题的可见度,使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从思维加工上“清晰可见”。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实行实验动态操作、利用放大法放大实验效果等可以有效增强实验“可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实验 可见度 实验设计 视觉效果 思维加工 物理原理 实验器材 放大法
下载PDF
层层推进实验创新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
作者 吴继阁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第4期47-48,共2页
《义务教育法》和新课程改革都十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思维枷锁,打破常规,倡导求异思维,突破思维习惯和障碍,引导学生创新思... 《义务教育法》和新课程改革都十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创新,必须解放思想,打开思维枷锁,打破常规,倡导求异思维,突破思维习惯和障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的主阵地,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创新的补充和延伸。层层推进教学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创新思维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 创新设计 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法》 实验 课外实践活动
下载PDF
原生态实验场景的创设与应用
7
作者 吴继阁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实验场景的创设,多加修饰,剪枝去叶,总想以最简化思维、最接近学生思考的状态呈现,直逼问题或结果。这种“理想化”实验场景的创设,大大降低了实验内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实验场景的创设,多加修饰,剪枝去叶,总想以最简化思维、最接近学生思考的状态呈现,直逼问题或结果。这种“理想化”实验场景的创设,大大降低了实验内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给学生提供自然的“原生态”实验场景,才可以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场景 生态 应用 创新思维能力 加工能力 学生 理想化
下载PDF
体验—科学构建的根基
8
作者 吴继阁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1年第12期22-23,共2页
从三个方面证述如何利用学生在系统学习物理知识之前经历的体验活动中所积累的原始经验,在课堂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意义的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深化、活化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发展。
关键词 经验 体验 构建 认知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疑”之我见
9
作者 杜晔 《大观周刊》 2012年第44期254-255,共2页
《怀疑与学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 《怀疑与学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它告诉我们只有常常怀疑、常常思索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以“疑”为切入点,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疑”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历史这门课程的感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过程 辨别 迷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