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效力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艳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1期75-90,共16页
自文化产业在国家规划中被提到要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后,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文对2011年以来的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文化产业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客观地对评... 自文化产业在国家规划中被提到要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后,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文对2011年以来的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文化产业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客观地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文化产业政策评价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效力进行了量化实证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熵权法 文化产业 政策有效性
下载PDF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路径优化--以南京浦口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莉 张苏缘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新传媒时代科技变革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新的产业政策和市场机遇期。文化产业园区具有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多重功能,已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抓... 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新传媒时代科技变革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新的产业政策和市场机遇期。文化产业园区具有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多重功能,已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抓手。以南京市浦口文化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新传媒时代背景探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动力因素,寻求园区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园区建设 产业集聚 产业优化升级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文化赋能和技术赋能的深度互融:文化产业的内生逻辑及外在呈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月民 何守慧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1期14-24,共11页
作为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的混杂体,文化产业的演进自有其内生逻辑和外在呈现.文化产业的内生逻辑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问题,即文化何以成为产业,产业何以需要文化,文化产业何以成为一种生态.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技术赋能文化的产物... 作为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的混杂体,文化产业的演进自有其内生逻辑和外在呈现.文化产业的内生逻辑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问题,即文化何以成为产业,产业何以需要文化,文化产业何以成为一种生态.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技术赋能文化的产物.技术赋能与文化赋能的初步融合体现在文化产品的爆发式增长.随着文化赋能与技术赋能的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文化品牌的塑造时期.文化赋能与技术赋能深度融合,促使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文化生态化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布局与未来方向重点将是文化生态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赋能 技术赋能 文化产业 文化品牌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江苏省文化消费升级战略与有效路径研究
4
作者 陆建栖 陈鑫 陈亚兰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2期73-89,共17页
现阶段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江苏为样本,分析江苏文化消费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机制,探究江苏文化消费的升级战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江... 现阶段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江苏为样本,分析江苏文化消费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机制,探究江苏文化消费的升级战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江苏文化消费升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文化消费整体向好发展,处于全国较领先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例如增幅波动明显,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文化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本文认为,升级文化产品内容、创新展现形式以及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应用深度,是文化消费升级的有效战略和路径。最后,本文提出与之相对应并符合江苏文化消费当前发展状况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均衡发展 消费升级
下载PDF
移动支付促进我国居民文化旅游消费机制研究——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冉 陈璐 李妍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1期76-93,共18页
“国内大循环”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更多期待,互联网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数字金融正快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发展力量,其对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影响已经显现。本文基于中国家庭社会调查数据库(CFPS 2018)... “国内大循环”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更多期待,互联网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数字金融正快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发展力量,其对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影响已经显现。本文基于中国家庭社会调查数据库(CFPS 2018)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移动支付的使用对我国居民家庭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①使用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居民家庭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得到的结果依然稳健。②机制分析发现,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和降低不稳定预期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家庭收入的中介效应明显。③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显著促进有移动上网习惯的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对无移动上网习惯的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效应不显著;居民文化旅游消费存在城乡差异,移动支付显著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不显著。本文对于研究数字经济如何提高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微观证据,为提振文化旅游消费进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移动支付 文化旅游消费 CFPS数据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文化企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姬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2020年1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在全国各省蔓延并在多个国家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我国部分城市采取封闭交通、限制居民流动、延迟复工复学等举措。本文结合当前新型... 2020年1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在全国各省蔓延并在多个国家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我国部分城市采取封闭交通、限制居民流动、延迟复工复学等举措。本文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势,通过网络问卷调研对疫情下江苏文化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江苏文化企业中演艺、影视、文旅等行业领域面临全面冲击,损失巨大。中小文化企业当前最大的困难在于刚性支出高昂、收入锐减和信心受挫。危机同时也蕴含巨大的机遇,疫情对江苏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江苏 文化企业 影响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怎样培育文化消费新增长极?——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苏缘 刘柏阳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3期80-96,共17页
识别和培育有助于提升文化消费的潜在增长极,引导各增长极协同关联,并通过涓滴效应、扩散效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形成刺激文化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助推"十四五"时期文化消费增长、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现... 识别和培育有助于提升文化消费的潜在增长极,引导各增长极协同关联,并通过涓滴效应、扩散效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形成刺激文化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助推"十四五"时期文化消费增长、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江苏省文化消费现状作为分析对象,发现其存在区域极化现象突出、供需质量不平衡等问题,由此,以"十四五"时期孵化江苏省文化消费增长的加速器为主线,围绕"谁消费、消费什么、怎样共同消费"的重要问题,提出以下结论:(1)区域层面,增长极应当由试点城市向二三梯队城市过渡。(2)产业层面,关注"5G+"文化产业业态创新。(3)消费主体层面,重视迎合"Z世代"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最后,提出保障文化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文化消费 增长极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怎样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为例
8
作者 陈璐 石志如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3期320-335,共16页
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国家文化治理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为分析对象,发现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十四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 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国家文化治理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为分析对象,发现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十四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和管理主体不明确、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不足、统筹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由此,围绕“十四五”时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制度创新,即完善管理与保障体系;②业态创新,即探索传统文化创新型生产模式;③传播创新,即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十四五”时期 大运河江苏段
下载PDF
文化距离与“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对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王冉 《文化产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90-213,共24页
以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文化距离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扩展引力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与我国有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26个国家2004—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文化距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民来华旅... 以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文化距离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扩展引力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与我国有旅游服务贸易关系的26个国家2004—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文化距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民来华旅游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对我国入境旅游规模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正向调节文化距离的负向效应。②整体上地理距离抑制了入境旅游规模,对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负向影响效应大于文化距离的负向影响;小于4000公里时,其对入境旅游规模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反之,对入境旅游规模的负向效应会显著增大。③文化距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来华旅游的负向影响显著高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也更明显。④客源国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居民来华旅游规模表现出强劲的正向促进效应,互联网上网率对入境旅游具有正向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友好城市 文化距离 入境旅游 引力模型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