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头社盆地湖沼相沉积孢粉记录的6.2~1.3 cal ka BP以来气候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振辉 马春梅 +1 位作者 齐士峥 赵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0,共9页
头社盆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东亚季风区的最前沿,对东亚季风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其中晚全新世以来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序列,探讨其气候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头社盆地泥炭—湖泊沉积的AMS14C测年、体积磁化率测... 头社盆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中部,东亚季风区的最前沿,对东亚季风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其中晚全新世以来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序列,探讨其气候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对头社盆地泥炭—湖泊沉积的AMS14C测年、体积磁化率测试的基础上,基于孢粉记录,重建晚全新世来植被变化,恢复古气候。结果表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分六个阶段:6.2~6.0 cal ka BP,气候凉干,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0~4.0 cal ka BP,气候转暖湿,植被类型为含较多热带成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0~2.2 cal ka BP,气候相对凉干,植被类型转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2~1.9 cal ka BP,气候又变暖湿;1.9~1.7 cal ka BP,气候快速冷干事件,森林退化;1.7~1.3 cal ka BP,气候重转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接近现代的沼泽草原。整体上6.2~2.2 cal ka BP的气候变化是由温暖湿润向温凉干燥转变的趋势,这是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导致热带辐合南移,进而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而2.2 cal ka BP之后气候波动较大,可能是在东亚夏季风减弱的背景下,ENSO活动加强与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全新世 东亚夏季风 古气候 孢粉纪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极端降水的分型及其前兆信号
2
作者 丁致远 哈瑶 钟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3-1666,共14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第三极地区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1/30°)降水数据集(TPHiPr,1979~2020)与大气再分析资料,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将青藏高原夏季(6~8月)极端降水划分为三类空间... 近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第三极地区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1/30°)降水数据集(TPHiPr,1979~2020)与大气再分析资料,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将青藏高原夏季(6~8月)极端降水划分为三类空间型,研究了1979~2020年高原夏季各类分型极端降水对应的环流异常及前兆因子等特征.研究表明,依据极端降水阈值可将高原夏季极端降水划分为西北(NW)型、东南(SE)型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麓(HS)型,当各分型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REPE)发生时,高原对应区域对流层中层均存在异常气旋性环流和异常上升运动.NW型和SE型主要受其上游中高纬地区异常信号的影响,而HS型则受局地副热带异常环流的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NW型发生前的第8天,在大西洋西部(60°W,50°N)附近出现气旋性异常,并激发出自西向东准纬向传播Rossby波;NW型发生当天,对流层高层自里海、新疆西部到青藏高原东北侧呈现出沿40°N纬向分布的正-负-正位势高度异常,水汽从阿拉伯海沿着位于高原西南侧异常气旋的东南边缘进入并在高原西北部辐合.相比于NW型,SE型的前兆信号出现的纬度偏高且强度更大,SE型发生前的第8天,格陵兰岛(60°W,70°N)附近出现气旋性异常并激发出向东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SE型发生当天,在对流层高层自乌拉尔山、伊朗高原到青藏高原北侧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负-正-负横跨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异常,水汽从孟加拉湾沿高原南部异常气旋的东南边缘进入高原东南部.HS型发生前的第6天,低纬度地区中低层的异常高压西伸,REPE发生当天高原南侧出现显著的反气旋异常环流,有利于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此外,200hPa位势高度上盘踞在高原东北部的气旋性异常增强了高原南部的西风,有助于高原南侧反气旋系统的维持,对HS型REPE的发生也具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极端降水 大气环流异常 前兆信号 遥相关波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