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小学生使用量角器常见错误的诊断与矫治
1
作者 田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7年第10期46-46,共1页
在最近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笔者与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讨论交流了有关小学生使用量角器的问题。教研组的老师们对小学生使用量角器常见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治策略。现整理如下:
关键词 矫治策略 量角器 小学生 常见错误 诊断 教研活动 教研组 老师
下载PDF
班主任工作中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其萍 殷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15期205-205,共1页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当小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一旦这些压力过大或是过于持久,就会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到...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当小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一旦这些压力过大或是过于持久,就会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重视。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对正方体展开图的深入研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志明 朱小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在近期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反映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算好。具体举例如下:
关键词 正方体展开图 学生 教研活动 知识掌握 教研组 老师
下载PDF
关于解方程新旧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8年第4期42-42,共1页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对解方程新旧方法孰优孰劣的话题展开了争议。争议缘由: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方程的教学。解方程的教学依据和老教材完全不同,老教材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解...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对解方程新旧方法孰优孰劣的话题展开了争议。争议缘由: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方程的教学。解方程的教学依据和老教材完全不同,老教材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解方程,新教材要求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方程 教学依据 教材利用 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 教研组 五年级 苏教版
下载PDF
课堂需要用“心”经营
5
作者 田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7年第6期16-16,共1页
这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的精彩片断: 师(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四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要求先猜想,后验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封,信封内装有同... 这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的精彩片断: 师(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四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要求先猜想,后验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封,信封内装有同样的四个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图形” “心” 经营 课堂 三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 苏教版
下载PDF
让错误和意外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玲俐 《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37-38,共2页
课堂是鲜活的,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生命历程.鲜活的课堂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机智的考验:有时是学生对文本认知的错误,有时是学生与文本意义理解相悖的意外,这些错误和意外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灵动资源,... 课堂是鲜活的,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生命历程.鲜活的课堂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机智的考验:有时是学生对文本认知的错误,有时是学生与文本意义理解相悖的意外,这些错误和意外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灵动资源,它们常常让教师们始料不及,无法招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意义理解 学生 鲜活 文本 生命历程 生成过程 教学机智 共同成长 资源 认知 教师 动态
下载PDF
警惕对学生思考力的“贬值”
7
作者 田志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学习的本质是思考.核心是思考,质量是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引领学生的思考力健康生长。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的不当行为导致学生思考力水平的“贬值”现象。
关键词 思考力 学生 贬值 脑力劳动 实际教学 学习的本质 不当行为 教师
下载PDF
学生的无意注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8
作者 第伟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2期52-52,共1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学生注意听讲,集中思想进行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组织学生的无意注意,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引导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学生注意听讲,集中思想进行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组织学生的无意注意,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引导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使教学过程在学生的无意注意中有效进行。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无意注意 有效性 学生 教学过程 事半功倍 思维 教师
下载PDF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语文教学谈
9
作者 蒋宝玉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1期59-59,共1页
影响学习的三个核心因素是状态、策略和内容.而“状态”恰恰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当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奇思妙想纷纷涌现,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这就是美好的教学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 影响学习的三个核心因素是状态、策略和内容.而“状态”恰恰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当师生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奇思妙想纷纷涌现,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这就是美好的教学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素质,从生命的内部去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状态 语文教学 学生 奇思妙想 语文教师 教学状态 情感素质 求知欲望
下载PDF
从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出发
10
作者 曹家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03年第7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习起点 认知规律 情感体验 学习资源
下载PDF
朗读,情动而辞发——对语文感情朗读的思考和实践
11
作者 陈金凤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2期8-10,共3页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恩想感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重在一个“情”字,在感情朗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恩想感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重在一个“情”字,在感情朗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感情”、蓄积“感情”、释放“感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 朗读 理论探寻 指导策略
下载PDF
关于运算律学习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志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运算律概述: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五个基本运算律,分别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 运算律概述: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五个基本运算律,分别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算律 学习情况 调查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原文传递
给猜想一个支点
13
作者 田志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8年第6期23-24,共2页
在近期的一次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师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教者赛前的磨课活动。其中有一个关于猜想的环节,其磨课前后的调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 逻辑可能性 猜想能力 红球 小组 学生 支点 教学片 青年教师 优质课评比 记录
原文传递
用“变通”的意识教数学
14
作者 田志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5期50-51,共2页
对于教材习题的处理,教师不应就题论题,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匆一讲而过,而应该用变通的思维,去发现普通习题中蕴含的价值因素,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对教材习题进行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又提升了... 对于教材习题的处理,教师不应就题论题,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匆一讲而过,而应该用变通的思维,去发现普通习题中蕴含的价值因素,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对教材习题进行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巩固新知,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材 习题 “变通”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