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提高儿科轮科护士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永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175-176,共2页
品管圈是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小组,使全员自发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一种运用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的改进程序。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理工作的基础操作和工作难点,患儿哭闹抗拒的现象随时发生。静脉留... 品管圈是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小组,使全员自发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一种运用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的改进程序。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理工作的基础操作和工作难点,患儿哭闹抗拒的现象随时发生。静脉留置针具有套管柔软、静脉内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等特点,为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本科采用留置针置管输液明显减轻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轮科护士 留置针穿刺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钱小芳 周永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1087例学龄期儿童RRTI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087例儿...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1087例学龄期儿童RRTI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087例儿童中发生RRTI共185例,发生率为1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吸烟史(OR=2.014)、饮食结构不合理(OR=1.612)、1,25-二羟基维生素D_(3)缺乏(OR=1.792)、CD4^(+)/CD8^(+)异常(OR=2.166)、IgG低表达(OR=2.181)、IGF-1低表达(OR=1.661)是学龄期儿童发生RRTI的影响因素。结论学龄期儿童RRTI发生风险较高,父母吸烟史、饮食结构不合理、1,25-(OH)2D3缺乏、CD4^(+)/CD8^(+)异常、IgG低表达、IGF-1低表达均是学龄期儿童发生RRTI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RRT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对改善哮喘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顾爱兰 王小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对改善哮喘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且正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对改善哮喘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且正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游戏引导的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及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方面,干预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时间方面,干预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游戏引导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显著提高哮喘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引导护理模式 哮喘性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肺功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小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内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诊和再次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儿童哮喘管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哮喘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年龄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风展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以及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对三组入院时总胆红素及2次光疗12 h后总胆红素减少的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及入院时总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2次光疗12 h后1组总胆红素减少量(99.14±53.75)μmol/L明显低于2组(135.57±31.85)μmol/L和3组(122.84±33.3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F=4.430,P=0.015)。结论出生<4 d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疗效可能没有4 d以上者好,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新生儿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光疗
下载PDF
12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风展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9期177-178,共2页
目的 进一步做好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住院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25例的治疗方法、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 目的 进一步做好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住院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25例的治疗方法、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皮肤黄染均明显消退或消失.41例光疗12h、8例连续光疗24 h、63例2次光疗12h前后ST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疗后出现惊跳增多5例(5/119),腹泻2例(2/119)、皮疹2例(2/119).结论 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快速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光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永芹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为(93.69±1.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25±3.69)分,住院时间为(12.12±2.28)d,短于对照组的(18.96±6.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0、15.256,P<0.05);与对照组(17.65%)对比,观察组(2.94%)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常规护理 系统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一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110-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中24 h内治愈55例(93.2%),因原发病过重放弃治疗2例(3.4%)。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低血糖患儿要动态监测血糖...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中24 h内治愈55例(93.2%),因原发病过重放弃治疗2例(3.4%)。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低血糖患儿要动态监测血糖,积极寻找低血糖的原因,及时纠正,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避免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 高危因素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爱明 《哈尔滨医药》 2015年第S1期75-75,共1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致使儿童人群出现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慢性咳嗽患者128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的差异,对造成其出现慢性咳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年龄段不同的儿童而言,致使其出现慢性咳嗽症状的原... 目的探讨临床中致使儿童人群出现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慢性咳嗽患者128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的差异,对造成其出现慢性咳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年龄段不同的儿童而言,致使其出现慢性咳嗽症状的原因差异较为明显,其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支原体感染、哮喘等。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而言,其病因差异相对较为明显,其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儿童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查明病因之后及时实施合理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慢性咳嗽 病因
下载PDF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秧年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181-182,182,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为治疗组患儿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单用...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为治疗组患儿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单用西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缩短其病程,防止其病情进一步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70例临床症状特征分析
11
作者 陆桂网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74-74,45,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为快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270例肺炎的症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只有咳嗽症状的72例患儿约经过8.87 d进展成肺炎;先咳嗽后发热的58例患儿约经过8.09 d进展成肺炎;发热病程约1.74 d。同时有... 目的:总结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为快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270例肺炎的症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只有咳嗽症状的72例患儿约经过8.87 d进展成肺炎;先咳嗽后发热的58例患儿约经过8.09 d进展成肺炎;发热病程约1.74 d。同时有发热、咳嗽症状113例的患儿约经过4.42 d进展成肺炎。只发热经过2.08 d进展成肺炎。先发热后咳嗽经过4.91 d进展成肺炎。结论:咳嗽伴发热的患儿容易进展成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发热 咳嗽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护理的效果探讨
12
作者 周莲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输液患者3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9)接受常规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n=19)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输液患者3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9)接受常规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n=19)在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基本情况、疼痛评分及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输液药瓶药液残留量(19.91±3.96)mL明显大于观察组输液药瓶药液残留量(8.56±4.38)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5.11±0.76)显著高于观察组疼痛评分(2.63±0.8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疼痛,而且能使药液进入体内达到最大目标剂量,保证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路径 干预 小儿输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