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1
作者 谢守俊 《语文天地》 2008年第11期46-47,共2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有这样两条,一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二是"注重个性化阅...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有这样两条,一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二是"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初中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东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6期101-101,共1页
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
关键词 学生学习 自主性 体育教学 初中 教学效果评价 终身体育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国建 《数学教学通讯》 2017年第32期36-37,共2页
简约教学,不是指教师要删减一些教学内容,而是指教师要应用简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客观、深入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够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与精力消耗,获得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简约教学
下载PDF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回头看”的策略
4
作者 王卫东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第8期56-57,共2页
对于初中化学,很多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兴趣,如果是能够用一种"回头看"的策略进行教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一、初中化学回头看教学概述化学课对于初中生来说,... 对于初中化学,很多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兴趣,如果是能够用一种"回头看"的策略进行教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一、初中化学回头看教学概述化学课对于初中生来说,它是一门启蒙性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化学课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比较繁琐,小的知识点很多,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比较乱,整节课下来就容易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化学课 知识点 初中生 学生 学习
下载PDF
探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5
作者 陈素萍 《数学之友》 2009年第24期18-20,共3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新的教学理念下探究性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新的教学理念下探究性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理性 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 合作交流 学习环境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下载PDF
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顺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第2期31-31,共1页
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逻辑思维发展速度不一致。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 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逻辑思维发展速度不一致。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一、分析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能力 逻辑思考 区别对待 理解水平 巩固练习 难度系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 区别性 重点部分 性决定
下载PDF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真情之美 被引量:1
7
作者 薛锁英 《语文知识》 2014年第12期81-82,共2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的是一位小人物,处在当时社会最底层没名没分甚至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保姆——长妈妈。这篇散文满含感激,深情回忆了作者自己幼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个片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真挚温馨的真情之美。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真情 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小人物 回忆 保姆
下载PDF
从地理角度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8
作者 陈晓武 《学子(理论版)》 2017年第21期21-21,共1页
事实上地理教学中涉及很多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比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等等,教学中老师应该依据地理教学的这个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向学生阐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 节能 低碳 地理教学 初中
下载PDF
浅谈初中语文的体验式教学法
9
作者 胡仁祥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24期58-59,共2页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贯穿于"课标"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体验"既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具有重感...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贯穿于"课标"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体验"既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体验式教学法 学生质疑 阅读教学
下载PDF
基于三大策略 引导数学探究
10
作者 陈国建 《名师在线》 2017年第17期82-83,共2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基于数学经验,开展探究活动''注重拓展延伸,拓展探究空间'这三大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探究 培养策略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11
作者 毛益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1年第9期40-40,共1页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改革数学课堂教... 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以课堂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 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学生思维
下载PDF
让学生的思绪在作文中自由飞翔
12
作者 吉顺斌 《语文天地》 2009年第9期24-25,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实际 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作文 思绪 写作教学 引导学生 自主写作
下载PDF
“骨感”变“丰满”——谈谈让作文内容充实起来的方法
13
作者 吉远根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2年第12期61-62,共2页
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有骨有肉,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善绘景物,美化内容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 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有骨有肉,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善绘景物,美化内容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还可以一线串珠,推动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内容 景物描写 初中生作文 渲染气氛 教师 烘托
下载PDF
泰格特的《窗》之美
14
作者 薛锁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2年第10期11-12,共2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短篇小说。其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意蕴、美好的情操等等都很耐人寻味。
关键词 《窗》 泰格特 短篇小说 澳大利亚 耐人寻味 女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