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甲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甲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乙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眼内炎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甲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2.00%,乙组发生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9例术后眼内炎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革兰阴性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术前甲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术后7 d 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应用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时,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甲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乙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眼内炎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甲组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2.00%,乙组发生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9例术后眼内炎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革兰阴性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术前甲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术后7 d 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应用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时,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