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珍 郑直 +2 位作者 陈国锋 王秀英 王建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 目的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除多动因子外干预组CBCL总分及其余因子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0.78±9.75)分vs(26.70±7.89)分、(3.59±2.11)分V8(3.74±2.50)分、(2.37±2.40)分vs(2.00±1.83)分、(2.22±1.65)分vs(2.74±2.00)分、(6.54±3.51)分vs(6.46±3.45)分、(1.73±1.34)分vs(1.66±1.72)分,P〉0.05)];而对照组和与正常组比较只有体诉和违纪因子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EMBU部分因子分值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采用儿童与父母相结合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儿童行为问题效果较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问题 父母养育方式 干预研究 儿童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2
作者 徐朝英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9期136-136,共1页
产后抑郁症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婴儿生长发肓,家庭和社会安宁。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促进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本文对4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评估,应... 产后抑郁症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婴儿生长发肓,家庭和社会安宁。为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促进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本文对4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评估,应用护理程序,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个性化沟通策略对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的影响
3
作者 章艳红 张永萍 +2 位作者 刘盼 李宁 常洁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在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在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青少年情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通过性格色彩分析问卷获取患者相应颜色的性格类型、性格特征及对应的护患沟通方法,采取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对照组按常规的护理交流方式进行护患沟通。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分量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后,出院时研究组患者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正性情绪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常见诱因是心情差和学习压力大,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方式是刀割伤,两组患者首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诱因及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实施基于性格色彩分析的个性化沟通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可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感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性格色彩分析 情绪管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行为问题儿童社交焦虑及个性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秀珍 邓冰 +1 位作者 王秀英 郑直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焦虑 危险行为 个性 交流障碍 儿童
下载PDF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与个性、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秀珍 郑直 +2 位作者 唐玉和 杨海英 王建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 目的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个性 父母养育方式
下载PDF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王秀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7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行为偏异 儿童时期 身心发展 不同程度 精神疾病 精神医学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探究性眼球运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珍 李坚 +3 位作者 陈桂兵 孙太鹏 王建文 陈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精神分裂症、健康儿童及其一级亲属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探究性眼球运动(EEM)的差异。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及同胞22例、父母80例,健康儿童59例及父母80例进行事件相关电... 目的:比较儿童精神分裂症、健康儿童及其一级亲属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探究性眼球运动(EEM)的差异。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儿40例及同胞22例、父母80例,健康儿童59例及父母80例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EEM检测。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组及其同胞组与健康儿童对照组P300、EE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儿童精神分裂症组及同胞组较健康儿童对照组N2及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凝视点数(NEF)、反应性探索评分(RSS)较健康儿童对照组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儿童精神分裂症父母组较健康儿童父母组以上检测结果类似(P均<0.01)。N2、P3波潜伏期与NEF、RSS均呈负相关(r=-0.344~-0.490,P<0.05、0.01);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0.414、0.451,P均<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均存在P300、EEM异常改变,P300、EEM缺陷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素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一级亲属 事件相关电位P300 探究性眼球运动
下载PDF
中学生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焦虑水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秀珍 邓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 目的: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父母,初三学生的SAS评分高于高三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TAS评分在初三和高三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的焦虑水平高于非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中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高考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对考生及家长采取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焦虑 焦虑 学生 表现焦虑量表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顾康莹 于腊梅 沈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P<0.01)、服药依从性(P<0.05)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抑郁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精神科开放病区的管理与护理安全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康莹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0X期102-103,共2页
总结精神科开放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病人及家属的因素;基础设施的隐患及医护人员自身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各种制度的执行,基础护理的实施,心理护理等。
关键词 精神科 开放式管理 护理对策
下载PDF
电话访问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11
作者 钱一平 王秀珍 +1 位作者 顾康莹 马昌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1-803,共3页
目的通过电话访问对出院后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观察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于出院2周后进行持续24周的电话访问,评估和分析患者在实施电话访问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的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脱... 目的通过电话访问对出院后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观察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于出院2周后进行持续24周的电话访问,评估和分析患者在实施电话访问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的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脱落5例,遵医服药的90例(94.7%),未坚持服药的5例(5.3%)。95例患者中有69例开始是被动服从治疗,经电话访问干预后,46例转变为主动遵医服药。结论电话访问干预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话 随访研究 病人依从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朝英 韩宏云 +1 位作者 徐桂红 彭晶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精神科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对研究对...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精神科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对研究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比较两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强迫(1.69±0.74)分、人际关系敏感(1.53±0.77)分、抑郁(1.82±0.61)分、焦虑(1.45±0.72)分、恐怖(1.62±0.51)分、偏执(1.67±0.72)分、精神病性(1.63±0.48)分、敌对(1.604-0.58)分、躯体化(1.52±0.50)分均低于对照组(2.17±0.81),(1.92±0.75),(2.32±0.54),(1.98±0.83),(1.93±0.47),(1.74±0.56),(1.71±0.56),(1.89±0.63),(1.92±0.48)分,观察组SDS评分(38.56±6.13)分低于对照组(62.12±6.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2,5.46,4.21,3.78,5.09,3.02,3.90,3.23,2.85,6.8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强迫症患者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综合护理干预 SCL-90 SDS
原文传递
258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秀珍 孙太鹏 +2 位作者 黄成兵 陈刚 刘文亮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58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6例(72.1%),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72例(27.9%)。单用利培酮66例...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58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6例(72.1%),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72例(27.9%)。单用利培酮66例(25.6%),奥氮平56例(21.7%),阿立哌唑35例(13.6%)。男性使用利培酮多于女性、使用阿立哌唑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8.380,均P<0.01)。合用抗抑郁剂48例(18.6%),合用情绪稳定剂16例(6.2%),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32例(12.4%),不同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1.482,均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以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使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存在性别差异,少部分患者联合两种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患者合用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和BZ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青少年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舍曲林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太鹏 王秀珍 +2 位作者 王建文 陈刚 张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1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舍曲林组、氟伏沙明组各30例,两药合用组31例,疗程为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评定疗效...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1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舍曲林组、氟伏沙明组各30例,两药合用组31例,疗程为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评定疗效和社会功能,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三组治疗的显效率分别为:舍曲林组43.3%、氟伏沙明组40.0%,两药合91组71.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Y—BOCS评分均显著下降,PSP评分均显著提高,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药合并组与单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在口干、便秘、头晕、乏力、恶心、焦虑、失眠的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舍曲林 氟伏沙明 合并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