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毓飞 鲍芳 +4 位作者 项颖 戴一龙 何进 马春燕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1~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75例未经...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1~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75例未经放、化疗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75例胃癌细胞中PD-L1的阳性率为37.3%(28/7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相关。肿瘤间质淋巴细胞PD-1的阳性率为46.7%(35/75),与p TNM分期相关。肿瘤细胞PD-L1及肿瘤间质淋巴细胞PD-1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Kaplan-Meier及Log-rank结果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p TNM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PD-1、PD-L1无关。短期随访14个月,肿瘤细胞PD-L1阳性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者差。结论 PD-1、PD-L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肿瘤细胞PD-L1阳性有助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与总生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D-1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Ki67、p63、P504s、LIMK1、Cofilin免疫组化检测在前列腺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进 徐月 沈文婷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p63、P504s、LIMK1、Cofilin阳性表达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行前列腺早期穿刺和电切患者190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样本进行分类,检测各... 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p63、P504s、LIMK1、Cofilin阳性表达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行前列腺早期穿刺和电切患者190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样本进行分类,检测各样本中Ki67、p63、P504s、LIMK1、Cofilin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检测前列腺癌样本中Ki67、p63、P504s、LIMK1、Cofilin的阳性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Ki67、P504s、LIMK1、Cofilin在前列腺癌中检出阳性率显著升高,p63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Ki67、p63、P504s、LIMK1、Cofilin阳性检出率和患者年龄无关(P>0.05),和前列腺体积、PSA浓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相关(P<0.05)。结论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p63、P504s、LIMK1、Cofilin等前列腺癌标志物,是检测前列腺癌的有效病理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KI67 P63 P504S LIMK1 COFILIN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植入性胎盘的产前诊断及处理的临床价值(附103例分析)
3
作者 夏珺 郭丽艳 +2 位作者 唐新生 李毓飞 夏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及处理植入性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个医疗单位从2003年3月~2010年3月被临床和产后病理诊断为植入性胎盘(PA)103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产前被诊断有"植入性胎盘",对照组产前未能诊断出"植入性胎盘"...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及处理植入性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个医疗单位从2003年3月~2010年3月被临床和产后病理诊断为植入性胎盘(PA)103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产前被诊断有"植入性胎盘",对照组产前未能诊断出"植入性胎盘"。研究组孕34~37周时,术前2 d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2 d后择期剖宫产,手术方式为胎儿娩出后不剥离胎盘即行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于剖宫产胎盘剥离时发现为PA并出现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对2组产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本样本数共103例,其中39例产前诊断有PA,64例未能诊断PA。产前诊断有PA的患者,产后出血量和产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产前诊断出植入性胎盘并择期手术能减少产妇分娩时出血的发病率,诊断出植入性胎盘在孕34~37周择期剖宫产分娩不会增加新生儿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植入性胎盘 肺成熟
下载PDF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毓飞 张智弘 项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0-672,共3页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因缺乏成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典型形态学特征故诊断较困难。JGCT预后较好,一般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仅5%为侵袭性。由于各疾病自然转归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鉴别JGCT,现回顾...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因缺乏成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典型形态学特征故诊断较困难。JGCT预后较好,一般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仅5%为侵袭性。由于各疾病自然转归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鉴别JGCT,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卵巢JGCT患者,探讨JGCT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LBP制片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鲍芳 李毓飞 +1 位作者 项颖 戴一龙 《交通医学》 2019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沉降式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preparations,LBP)制片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分别采用LBP和传统涂片(coventional smear,CS)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制... 目的:探讨二代沉降式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preparations,LBP)制片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细针穿刺检查,分别采用LBP和传统涂片(coventional smear,CS)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制片的标本质量和细胞病理诊断结果。细胞学诊断结果按照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进行分类。结果:LBP制片与CS比较,有效诊断细胞量增多,血细胞及炎症细胞更少,背景更干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形态与排列更清晰,三维立体感强,细胞重叠现象少。两种制片技术在细胞学诊断结果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BP制片的标本满意率为84.27%,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诊断率为3.74%,分别高于CS制片的75.28%和0.75%。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的质量及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液基细胞学 细针穿刺细胞学
下载PDF
江苏南部农村12883例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周扣兰 钱隽 +4 位作者 金秋明 李毓飞 鲍芳 张智弘 贾雪梅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50-951,共2页
目的了解江苏南部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探寻适合农村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江苏盛泽镇农村已婚妇女12 883例,采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进行阴道镜及... 目的了解江苏南部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探寻适合农村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江苏盛泽镇农村已婚妇女12 883例,采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结果 12 883例中,宫颈刮片细胞学ASCUS 531例(4.1%),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38例(0.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6例(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4例(0.5%)。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432例,炎性反应23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95例,CIN 2级42例,CIN 3级50例,浸润癌8例。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适合农村地区的宫颈癌筛查,结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减少宫颈癌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结肠癌患者VEGF和Ki-67及TRPC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何进 徐月 +1 位作者 沈文婷 马春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蛋白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蛋白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0例,存活组50例,同期选取本院病理科收集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非结肠癌的标本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组患者VEGF、Ki-67及TRPC6阳性表达率及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VEGF的阳性为82.86%(5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8/60);病例组患者Ki-67的阳性为85.71%(6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60),病例组患者TRPC6的阳性为80.00%(5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9、87.891、73.317,P均<0.05)。病例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的VEGF、Ki-67及TRPC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情况的VEGF、Ki-67及TRPC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_(肿瘤直径)^(2)=5.398、6.459、4.644,χ_(淋巴结转移)^(2)=5.013、4.039、6.058,χ_(临床分期)^(2)=9.272、20.000、19.659,P均<0.05);死亡组VEGF、Ki-67及TRPC6阳性表达率(100.00%、100.00%、100.00%)均显著高于存活组(76.00%、80.00%、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93、4.667、4.667,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Ki-67及TRPC6与结肠癌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均成正相关(r_(VEGF)=0.511、0.499、0.466、0.536,r_(Ki-67)=0.487、0.526、0.476、0.584,r_(TRPC6)=0.605、0.551、0.399、0.635,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Ki-67及TRPC6阳性表达率异常,可能协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67蛋白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原文传递
垂体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项颖 李毓飞 +3 位作者 鲍芳 戴一龙 王震 张智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8-649,共2页
患者男,54岁,因四肢乏力伴性功能减退6年,渐感左眼视力减退,于201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伴性功能减退,无明显头痛,当时未予重视,后感左眼视力减退,遂入院治疗.入院检查:MRI显示垂体窝增大,鞍内及鞍上可见... 患者男,54岁,因四肢乏力伴性功能减退6年,渐感左眼视力减退,于201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伴性功能减退,无明显头痛,当时未予重视,后感左眼视力减退,遂入院治疗.入院检查:MRI显示垂体窝增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2.2 cm×1.6 cm×2.0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图1),信号较均匀,病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被向上推压移位,考虑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垂体腺瘤可能大.2014年11月21日在全麻下行"经鼻腔垂体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呈淡粉红色,质韧,伴有纤维条索样变,刮、吸除病变困难,分块切除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占位性病变 性功能减退 入院检查 垂体瘤切除术 四肢乏力 视力减退 高信号
原文传递
宫颈类癌伴鳞状上皮内瘤变3级一例
9
作者 李海 鲍芳 +3 位作者 李毓飞 戴一龙 项颖 张智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7-348,共2页
患者女,44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余于2011年9月5日来本院就诊,既往无其他病史。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尚光滑,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提示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遂行宫颈活检术。病理检查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级,鳞状... 患者女,44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余于2011年9月5日来本院就诊,既往无其他病史。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尚光滑,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提示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遂行宫颈活检术。病理检查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级,鳞状上皮下宫颈间质内可见少量异型细胞巢,进一步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双附件正常,遂于2011年9月20日行宫颈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类癌 上皮内瘤变 鳞状上皮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接触性阴道出血 液基薄层细胞学 妇科检查 宫颈活检术
原文传递
骶尾部恶性副神经节瘤一例
10
作者 鲍芳 李毓飞 +2 位作者 项颖 戴一龙 张智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3-844,共2页
患者男,39岁。因"骶尾部疼痛、麻木2年,加重1周"于2011年1月入院。患者是一名司机,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麻木,晚上疼痛加重,未予重视,入院前1周疼痛、麻木加重,难以忍受,外院行MRI检查示"骶尾部肿瘤可能",遂入... 患者男,39岁。因"骶尾部疼痛、麻木2年,加重1周"于2011年1月入院。患者是一名司机,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麻木,晚上疼痛加重,未予重视,入院前1周疼痛、麻木加重,难以忍受,外院行MRI检查示"骶尾部肿瘤可能",遂入院治疗。体检:膀胱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入院后, MRI发现S1-4椎体、椎管内及椎体前方见肿块影(图1),S2-4椎体内病变呈膨胀性改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病变充填椎管内,部分骶神经显示不清。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S2-4骶骨明显破坏吸收,骶管明显受压变窄,向上累及S1水平, S5椎体信号不均匀。骶前软组织肿块与直肠脂肪界面清晰,两侧髂骨及骶骨翼信号不均匀。影像学诊断:S1-4椎体、骶管内及骶前占位性病变,考虑:(1)恶性肿瘤(淋巴瘤或骨髓瘤);(2)脊索瘤、巨细胞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遂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S2以下骨皮质明显破坏,骨皮质变薄,局部肌肉受侵袭,骶管膨胀性增大;病变侵袭全部骶神经, S3以下神经根因病变组织侵袭不能游离,取部分病变组织行快速冷冻切片,排除淋巴瘤后,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疼痛 恶性副神经节瘤 直腿抬高试验 骶尾部肿瘤 MRI检查 软组织肿块 结核菌素试验 体内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