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氟桂利嗪注射液人体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王大为 武洁 +1 位作者 王凌 杜贯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盐酸氟桂利嗪浓度的液相和串联质谱(LC-MS-MS)定量方法,考察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血清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萃取后,以水(0.01 mol·L-1醋酸铵,醋酸调pH值3.5)-甲...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盐酸氟桂利嗪浓度的液相和串联质谱(LC-MS-MS)定量方法,考察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血清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萃取后,以水(0.01 mol·L-1醋酸铵,醋酸调pH值3.5)-甲醇(25:75)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采用离子源为ESI源的LC-MS-MS测定样品。用上述方法研究了32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以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并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样品线性关系较好(r=0.999 9),氟桂利嗪的提取回收率均>90%,定量下限为0.5μg·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10%。单剂量静滴盐酸氟桂利嗪2.5,10,15 mg后估算的Tmax分别为(1.16±0.19),(1.22±0.09)和(1.18±0.12)h,t1/2分别为(7.37±3.26),(7.53±4.32)和(6.78±1.23)h,Cmax分别为(19.04±5.13),(95.62±20.27)和(142.08±37.57)μg·L-1,AUC0-t分别为(63.87±14.09),(320.46±77.50)和(518.48±129.13)μg·h·L-1。多剂量静滴盐酸氟桂利嗪10 mg后估算的t1/2为(7.81±1.68)h,Cav为(16.42±4.44)μg·L-1,DF为(5.36±0.98),AUCss,0-t为(418.81±113.16)μg·h·L-1。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注射液人体单剂量给药后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体内无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液相和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LC-MS-MS法测定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涛 王大为 +1 位作者 武洁 张健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方法:待测血浆0.5mL经乙醚-二氯甲烷萃取,以甲醇-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多反应离子检测...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方法:待测血浆0.5mL经乙醚-二氯甲烷萃取,以甲醇-1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多反应离子检测,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是伏立康唑m/z351.0→127.0[M+H^+]和地西泮m/z285.8→193.3[M+H^+]。结果:血浆中无干扰测定的内源性物质,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小于5min,线性范围为20.0~4000ng·mL^-1,定量下限为20.0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大于85%。结论:该法操作快诛、简单、准确、灵敏唐高,适用于阵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 血浆药物浓度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犬血浆中左卡尼汀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大为 武洁 +2 位作者 黄厚才 王志刚 胡春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建立 Beagle 犬血浆中左卡尼汀浓度的 LC-MS/MS 测定方法。方法:待测血浆50 μL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离心,取上清液10μL进样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05%醋酸溶液(30:70),色谱柱为江苏汉邦氰基柱(150 mm×4.6 mm,5μm),流速为1.0 ... 目的:建立 Beagle 犬血浆中左卡尼汀浓度的 LC-MS/MS 测定方法。方法:待测血浆50 μL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离心,取上清液10μL进样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05%醋酸溶液(30:70),色谱柱为江苏汉邦氰基柱(150 mm×4.6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LC-MS/MS 多反应离子检测,正离予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是左卡尼汀 m/z 162.2→84.7[M+H]和茶碱 m/z 181.2→124.0[M+H]。结果: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和内标的测定,样品分析时间小于5 min,左卡尼汀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mL^(-1),方法的回收率人于80%,批内和批问的 RSD 均小于10%,稳定性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LC—MS/MS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金刚烷胺浓度及其药动学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洁 王大为 何志强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建立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金刚烷胺浓度,并用于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氨酚咖黄烷胺片后金刚烷胺的药动学。方法血浆经乙醚一二氯甲烷(4:1,V/y)提取,采用C18柱为分析柱,甲醇-10mmol·L^-1醋酸铵溶液一冰醋酸... 目的建立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金刚烷胺浓度,并用于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氨酚咖黄烷胺片后金刚烷胺的药动学。方法血浆经乙醚一二氯甲烷(4:1,V/y)提取,采用C18柱为分析柱,甲醇-10mmol·L^-1醋酸铵溶液一冰醋酸(60:40:0.08,V/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后分流,0.2mL·min^-1进入质谱,柱温35℃。质谱检测方式:多反应离子监测,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 152→m/z 135(金刚烷胺)和m/z275→m/z 230(内标物,氯苯那敏)。结果金刚烷胺的线性范围为1—200μg·L^-1(r=0.9999),血浆中金刚烷胺的最低定量限达1μg·L^-1(RS,N〉10),回收率〉8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金刚烷胺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大为 武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LC/ESI-MS-MS)法。方法:待测血浆0.2 mL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离心,取上清液5 μL在氰基柱上分离,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30:70),流速为1.0 mL·...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LC/ESI-MS-MS)法。方法:待测血浆0.2 mL经甲醇沉淀除去蛋白,离心,取上清液5 μL在氰基柱上分离,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30:70),流速为1.0 mL·min^(-1),LC/ESI-MS-MS 多反应离子检测,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是二甲双胍 m/z 130.1→70.7和吗啉双胍(内标)m/z 172.2→59.6。结果:血浆中无干扰测定的内源性物质,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小于5 min,线性范围为10.08~1008 ng·mL^(-1),定量下限为10.08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大于85%。结论:该法操作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 血浆药物浓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清中的盐酸氟桂利嗪 被引量:3
6
作者 武洁 王大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清中的氟桂利嗪,并用于研究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注射液后的药动学。方法:血清经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后,正己烷-异丙醇(95:5)提取,采用Shimadzu ODS柱(150m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清中的氟桂利嗪,并用于研究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注射液后的药动学。方法:血清经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后,正己烷-异丙醇(95:5)提取,采用Shimadzu ODS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甲醇-醋酸铵溶液(10mmol·L^-1,冰醋酸调pH3.5)(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后分流,0.2mL·min^-1进入质谱,柱温35℃。质谱检测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 203.4→m/z 183.1(氟桂利嗪)和m/z 285.4→m/z 193.2(地西泮)。结果:氟桂利嗪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L^-1(r=0.9998),血清中氟桂利嗪的检测限达0.1μg·L^-1(S/N〉3),回收率大于8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氟桂利嗪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高效液相-质谱/质谱 药动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