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微损伤的影像学进展
1
作者 袁文欢 罗琳 +3 位作者 喻大华 张晓勃 安鹏 张芮浩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1101-1104,共4页
脑微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多项磁共振(MRI)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并用于评估脑微损伤,如功能磁共振、灌注MRI、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易感性图谱... 脑微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多项磁共振(MRI)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并用于评估脑微损伤,如功能磁共振、灌注MRI、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易感性图谱、Tmapping等。本研究综述了多模态MRI在脑微损伤中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了解脑微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脑微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损伤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脑结构 神经功能 综述
下载PDF
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魏巧兰 邱静 +2 位作者 栾云 李旻 唐小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VF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VF均成熟;对照组4例AVF未成熟重新手术;两组瘘口狭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F成形术后1周增加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干预,能有效增加AVF血流量,促进AVF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中药贴敷 温和灸 成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庄超 王黎明 +2 位作者 徐燕 刘钊 崔延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OA),探讨其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OA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BMSCs。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TNF-α和I...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OA),探讨其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OA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BMSCs。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TNF-α和IL-1β水平,MRI扫描,取膝关节标本行大体及病理观察并进行Mankin’s评分。结果:与OA组相比,BMSCs治疗组术后步态逐渐好转;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MRI示低信号区缩小,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无关节腔积液;大体标本见关节软骨表面趋于平坦完整,有软骨覆盖,但光泽欠佳;病理检查提示有透明样软骨形成,细胞排列整齐,厚薄基本一致,软骨相连。结论:BMSCs关节腔内可成软骨分化,为早期OA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性关节炎 早期
下载PDF
MRI技术在复杂型肛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唐晓雯 王中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肛瘘是连接肛管和肛周皮肤之间的异常肉芽肿性通道,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临床针对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复杂型肛瘘由于其瘘管走行复杂,影像学诊断容易遗漏分支瘘管、隐匿性脓肿等,导致术后复发率高。MRI检查因其... 肛瘘是连接肛管和肛周皮肤之间的异常肉芽肿性通道,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临床针对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复杂型肛瘘由于其瘘管走行复杂,影像学诊断容易遗漏分支瘘管、隐匿性脓肿等,导致术后复发率高。MRI检查因其软组织分辨力高,能直接多平面成像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复杂型肛瘘术前诊断的金标准;同时由于其没有辐射损伤,在术后疗效监测、防止复发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随着以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为代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发展,MRI技术已能对肛瘘等炎性病变的活动性加以定量评估,对病灶的诊断已从单纯影像形态学上的分析,逐步过渡到对组织器官的三维动态功能性评价。同时,其他新技术如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及数字减影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缩短总体检查时间,亦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中央型肺癌168例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钟珩 袁翠平 崔延安 《交通医学》 2013年第5期533-534,537,共3页
研究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168例,分为鳞癌组68例、腺癌组56例和小细胞肺癌组44例,对比各组间MSCT征象,包括肿瘤的大小、气道形态改变、阻塞性改... 研究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168例,分为鳞癌组68例、腺癌组56例和小细胞肺癌组44例,对比各组间MSCT征象,包括肿瘤的大小、气道形态改变、阻塞性改变,比较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结果:鳞癌、小细胞癌及腺癌在瘤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上肺癌的气道形态改变在鳞癌、腺癌与小细胞肺癌3组间比较,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χ2=18.15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33.949,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19.355,P<0.05),支气管形态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阻塞性改变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5,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5)。结论:MSCT表现对不同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鳞癌 腺癌 小细胞肺癌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软骨T2值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6
作者 胡旭宇 崔延安 +1 位作者 刘钊 庄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2年第45期8385-8389,共5页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T2值 骨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针刺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7
作者 殷长俊 黄海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 针刺治疗 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MSCT对食源性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婧玲 高希法 +2 位作者 李静 武惠明 赵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食源性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发生食管异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为食管异物的181例患者的MSCT及临床资料,根据MSCT检查结果将181例患者分为食管异物组(113例)和无食管异物组(68例)。记录患者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食源性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发生食管异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为食管异物的181例患者的MSCT及临床资料,根据MSCT检查结果将181例患者分为食管异物组(113例)和无食管异物组(68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异物种类,应用多种重建方法观察异物的位置、形态及是否有食管穿孔,颈椎椎体前缘有无骨质增生。结果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异物组年龄大于元食管异物组[(51.86±19.34)岁VS.(41.37±19.22)岁,P<0.01];食管异物组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比率高于无食管异物组(61.1% vs 29.4%,P<0.01)。结论MSCT对于食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食管异物的发生与年龄、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和MRCP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超 弓静 +1 位作者 郭帅 殷长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和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IPMT患者的CT和MRCP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支胰管型IPMN12例,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和MRCP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IPMT患者的CT和MRCP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支胰管型IPMN12例,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起;主胰管型IPMN 5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管壁结节样突起;混合型IPMN9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和囊性病变合并存在。9例手术病理结果为腺瘤1例,交界性肿瘤2例,腺癌6例。结论 MSCT和MRCP对发现和诊断胰腺IPMN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rs-fMRI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伟晓 刘永康 +1 位作者 姚刚 梁志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病人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的脑功能连接(F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IBS-D病人24例及正常对照(NC)组23例。IBSD病人接受“调神健脾”针刺法治疗6周(3次/周)...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病人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的脑功能连接(F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IBS-D病人24例及正常对照(NC)组23例。IBSD病人接受“调神健脾”针刺法治疗6周(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严重程度评分(SSS)、生活质量量表(QOL)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病情及针刺疗效。NC组仅于纳入当日行rs-fMRI检查,IBS-D病人分别于纳入当日和针刺治疗6周结束后48 h内行rs-fMRI检查。在自动解剖标记(AAL)脑区模板上选取双侧岛叶,扣带回(前、中、后部),杏仁核及丘脑为种子点,构建其与全脑各脑区的FC。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NC组及治疗前后IBS-D病人的FC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事后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对IBS-D病人治疗前后的差异脑区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IBS-D病人经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的SSS、HAMA评分下降(均P<0.05),QOL评分升高(P<0.05)。与NC组相比,治疗前IBS-D病人的左侧岛叶-右侧颞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颞极颞中回脑区的FC增强(均P<0.05);治疗后,上述FC均减弱(均P<0.05)。与NC组相比,治疗后右侧前扣带回-小脑蚓部3区的FC增强(P<0.05),左侧杏仁核-左侧中央后回的FC减弱(P<0.05);而治疗前上述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BS-D病人的右侧前扣带回-小脑蚓部3区间FC值(0.1±0.2)与HAMA评分(8.2±3.9)呈负相关(r=-0.451,P=0.027),左侧杏仁核-左侧中央后回间FC值(-0.1±0.2)与HAMA评分(8.2±3.9)呈负相关(r=-0.456,P=0.02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变IBS-D病人与内脏疼痛、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的FC,且与临床症状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五年一贯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3.5+0.5+0.5+0.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建新 李占峰 +2 位作者 徐党辉 魏宇波 姚志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工结合”专业,该专业课程种类多,教学难度大,专业设备价格高、更新快,目前的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教学要求,必须走校院合作之路.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工结合”专业,该专业课程种类多,教学难度大,专业设备价格高、更新快,目前的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教学要求,必须走校院合作之路.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实践显示,分段渐进、理实一体、情景教学、工学结合等策略适合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教学;由此探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3.5+0.5+0.5+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一贯制高职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校院合作
原文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12
作者 张曼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诊的5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回顾分析,执行CT检查的26例患者设置为CT组,执行核磁共振检查的26例患者设置为MRI组,在应用... 探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诊的5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回顾分析,执行CT检查的26例患者设置为CT组,执行核磁共振检查的26例患者设置为MRI组,在应用不同检查方式的条件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以及梗死灶检出情况。结果 CT组的检查时间短于MRI组,检查费用低于MRI组(p<0.05);但MRI组的梗死灶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组(p<0.05)。结论 临床在对腔隙性脑梗死症状实施检查时,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相对于CT检查的检出情况更好,不过CT检查操作更为简单、所需费用更低,因此,临床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再确定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核磁共振检查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13
作者 胡宇恒 赵文超 +2 位作者 童俊 刘茹 夏雨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636-640,697,共6页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两次球囊内皮剥脱术,在45只新西兰白兔的主动脉中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7只兔子继续相同的饮食,而18只兔子除了饮食...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两次球囊内皮剥脱术,在45只新西兰白兔的主动脉中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7只兔子继续相同的饮食,而18只兔子除了饮食外还接受了吡格列酮(10 mg/kg口服)。36只动物接受了18F-FDG-PET/CT,45只动物在基线、治疗开始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了DCE-MRI。同时,监测脑脊液代谢参数。成像完成后进行主动脉组织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8F-FDG-PET/CT检测到对照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升高(P<0.05),而治疗组SUV值稳定。DCE-MRI检测到吡格列酮组的曲线下面积(AUC)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脑脊液IL-6和TNF-α含量、载脂蛋白B密度以及氧化磷脂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滑肌肌动蛋白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到SUV和IL-6以及AUC和TNF-α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分别为r2=0.86,P<0.05和r2=0.66,P=0.004)。结论:18F-FDG-PET/CT和DCE-MRI无创地证明了吡格列酮对粥样斑块的抗炎作用,并可分析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两种成像方式均可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变化,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PET/CT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脑脊液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的CT、MRI特征及相关临床病理 被引量:28
14
作者 崔延安 李静 +2 位作者 袁翠平 胡旭宇 王中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SCST)的CT、MRI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方法对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44例的CT和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肿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SCST)的CT、MRI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方法对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44例的CT和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肿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计算各肿瘤实性成分在T_2WI上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相对比率、肿瘤增强前后CT最大净增值及最大信号强度比率,并与子宫肌层强化幅度比较。结果 10例颗粒细胞瘤中8例月经异常及6例激素水平异常;18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中14例>50岁;10例硬化性间质瘤发病年龄均在20~30岁间;6例Sertoli-Leydig细胞瘤均有月经异常及血清睾酮的增高。CT及MR增强检查示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明显强化,颗粒细胞瘤中度强化,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轻度强化。三组(因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影像特征相似因而合为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的CT最大净增值及MRI增强最大信号强度比率平均值分别为(87±16.21)HU、(30.25±11.84)HU、(10±3.67)HU及4.09±0.64、1.20±0.18、0.63±0.42,三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 T_2WI上纤维卵泡膜细胞组肿瘤实性成分呈低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率<1。结论 SCST在CT、MRI上有特征性表现,在排除了卵巢上皮来源性肿瘤后,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卵巢 性索间质肿瘤
原文传递
CT鉴别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和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伟晓 梁志鹏 +1 位作者 张林岑 刘永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41-2545,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卵泡膜-纤维瘤和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泡膜-纤维瘤和10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除1例卵泡膜-纤维瘤为双侧发病,余均为单侧发... 目的探讨CT对卵泡膜-纤维瘤和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泡膜-纤维瘤和10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除1例卵泡膜-纤维瘤为双侧发病,余均为单侧发病。二者均多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较大时可为分叶状。肿瘤囊性低密度区分布:卵泡膜-纤维瘤囊性低密度区多表现为包膜下边界清楚的大囊,而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多为病灶内多发片状不规则小囊,典型者呈"蜂窝状"。二者实性肿块或肿块实性成分平扫平均CT值分别为(37.35±8.58)HU、(37.30±7.6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988)。增强扫描后二者实性肿块或肿瘤实性成分净增CT值(ΔCT)分别为(7.8±2.65)HU及(46.6±12.65)HU,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8.001,P<0.01)。本组中50%(5/10)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见多发迂曲、扩张血管显影。23枚卵泡膜-纤维瘤均未见此征象。1枚卵泡膜-纤维瘤内见结节样钙化。1例卵泡膜-纤维瘤及5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见斑片状出血。10例卵泡膜-纤维瘤及3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伴不等量腹/盆腔积液。结论卵泡膜-纤维瘤和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在肿块囊性低密度区分布、实性部分强化方式及伴发出血、钙化及腹盆腔积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仔细分析其特征,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