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久红 《群众》 2018年第5期21-23,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逻辑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有力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幸福的根本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逻辑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有力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幸福的根本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包涵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幸福论新篇章,为我们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提供了科学指引与价值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至上 幸福论 习近平 科学理论体系 逻辑主线 政治立场
下载PDF
海外学者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正 叶海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根源于生态破坏引发的对文明持续性发展问题的探讨,将生态保护从局限于单一的环境领域上升至国际性政治议题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基... 根源于生态破坏引发的对文明持续性发展问题的探讨,将生态保护从局限于单一的环境领域上升至国际性政治议题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基本内涵、时代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成果颇为丰富。综合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也存在基于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误读与偏见。未来研究中,国内学界可以选择性地汲取海外成果中适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有益成分;对海外研究中存在的误读与偏见,应通过官方宣传、学术交流等多重渠道予以澄清,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公正客观地认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者 生态文明 研究进展 启示
下载PDF
多元文化论、“文化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文化--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反思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之昕 袁久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1,共7页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和《文化》等著作中,从文化观念的视角批判了后现代多元文化论与"文化主义",揭示了导致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和文化危机的根源。这种文化危机遍存于国家内部和全球范围内,并日益演变为一种地缘政治的...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和《文化》等著作中,从文化观念的视角批判了后现代多元文化论与"文化主义",揭示了导致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和文化危机的根源。这种文化危机遍存于国家内部和全球范围内,并日益演变为一种地缘政治的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构想,认为团结一致的社会主义是根除后现代文化危机的唯一途径。他对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向往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护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坚持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化观念 社会主义 共同文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理路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久红 李昊远 《阅江学刊》 2022年第6期15-23,167,共10页
在对象性依存关系及其交互作用中建构彼此的自我认知与实现共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相结合的基本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呈现出“互... 在对象性依存关系及其交互作用中建构彼此的自我认知与实现共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相结合的基本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呈现出“互释融通”“互补融合”“互观融创”的历史理路。“共产主义”“小康社会”“实事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融合性概念接续凝聚思想聚点,得到理论界的认同与呼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终走向就是二者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华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继而推进这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共同创造性展开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性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唯物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共同体文化的革命性重构——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的哲学诠释
5
作者 魏海华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48-59,共12页
文化是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点,也是雷蒙德·威廉斯文化观、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词。威廉斯以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方法论,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文化、教育展开了研究并进行了实践,为伯明翰文化学派开辟了“元”文化理论构... 文化是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点,也是雷蒙德·威廉斯文化观、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词。威廉斯以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方法论,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文化、教育展开了研究并进行了实践,为伯明翰文化学派开辟了“元”文化理论构建的马克思主义范式。在他看来,文化是一种总体性的生活方式,是由社会大众生活所凝结的价值观念、感觉结构,既具有书籍、器具等物质性特点,也具有语言艺术等表意性的精神特点,有融聚物质性与精神性于一体的本质特征。基于此,威廉斯提出了其社会主义共同体文化建设的构想,倡导要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感觉结构等方面出发,以文化革命的方式夺回本属于多数人的社会教育平等权利、大众文化传播权利以及文化主导权,赋予文化以日常化、大众化、平权化的特点,打破精英文化桎梏,重构社会主义共同体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生活方式 感觉结构 共同文化
原文传递
“历史周期律”难题的时代解答——论习近平的历史观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久红 陈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历史观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主题。习近平对历史问题的论述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同时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独特实践,别开生面地在历史动力论、历史辩证法、历史价值论等方面创新发展了唯物史... 历史观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主题。习近平对历史问题的论述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同时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独特实践,别开生面地在历史动力论、历史辩证法、历史价值论等方面创新发展了唯物史观。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特别体现在其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探索上。通过创造性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习近平提出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关键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周期律 历史思维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分配正义的微观基础与行动逻辑:埃尔斯特的局部正义观
7
作者 朱菊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46,共6页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基于对美国、德国、法国、挪威和巴西五个国家局部正义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分配正义的实质,其实是持有各种差异性动机的个人通过某种形式的聚合而形成关于资源分配的集体行动。他通过引入方法论个人主义,着...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基于对美国、德国、法国、挪威和巴西五个国家局部正义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分配正义的实质,其实是持有各种差异性动机的个人通过某种形式的聚合而形成关于资源分配的集体行动。他通过引入方法论个人主义,着力探讨个人在社会稀缺物品分配中的理性动机和行为选择,分析不同动机行为者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偏好聚合机制和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斯特 社会机构 局部正义 方法论个人主义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8
作者 朱菊生 《唯实》 2020年第7期21-23,共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是排在首位的优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是排在首位的优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和完善 国家治理体系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统领地位 国家治理现代化 集中统一领导 显著优势
下载PDF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娅 王光森 《唯实》 2022年第12期32-34,共3页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是《习近平谈治理理政》第四卷关注的重要话题。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政治逻辑,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是《习近平谈治理理政》第四卷关注的重要话题。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政治逻辑,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围绕“什么是党的团结统一”“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如何坚持党的团结统一”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全面领导 关键在党 战略全局 政治逻辑 党的团结统一 大变局 意义与实践
下载PDF
中非合作不会被噪音杂音干扰
10
作者 盛凌振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3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一些攻击和诋毁中非关系的论调也不断出现,少数人肆意宣扬鼓噪所谓的“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等等,妄图离间中非友好,破...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一些攻击和诋毁中非关系的论调也不断出现,少数人肆意宣扬鼓噪所谓的“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等等,妄图离间中非友好,破坏中非合作和中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大局。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不会被任何噪音杂音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 干扰 杂音 噪音 非洲国家 新殖民主义 中非关系 合作共赢
原文传递
中非合作不会被噪音杂音干扰
11
作者 盛凌振 《新华月报》 2019年第1期86-88,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一些攻击和诋毁中非关系的论调也不断出现,少数人肆意宣扬鼓噪所谓的“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等等,妄图离间中非友好,破坏中...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一些攻击和诋毁中非关系的论调也不断出现,少数人肆意宣扬鼓噪所谓的“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等等,妄图离间中非友好,破坏中非合作和中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大局。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不会被任何噪音杂音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 干扰 杂音 噪音 非洲国家 新殖民主义 合作共赢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