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永山 欧阳伟 +5 位作者 潘群兴 范红结 张海彬 王忠灿 唐雨德 谭维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3-1019,共7页
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样品AH1与AH2中扩增出了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 350 nt,编码450 aa,七肽基序均... 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腔上囊组织样品AH1与AH2中扩增出了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 350 nt,编码450 aa,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AH1和AH2感染的20日龄雏鸡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25%(1/4)。同源性分析表明,26个血清Ⅰ型IBD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7%~99.6%和95.5%~100%,不同IBDV毒株VP2基因的七肽基序、特征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高变区的亲水性有差异。在进化树上,26个血清Ⅰ型IBDV毒株可分为数组,其中的15个中国分离IBDV毒株不在同组,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离地区或分离时间没有明显的联系。AH1和AH2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的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率分别为5.3%和5.2%,这也进一步佐证了IBDV野毒VP2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毒力变化和VP2抗原表位的漂移是导致当前IBD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序列分析 VP2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安徽近期毒株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伟 王永山 +6 位作者 张海彬 潘群兴 王晓丽 刘洁 周宇 曹冰玉 王忠灿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7-591,共5页
为真核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IBDV VP2基因插入到pFastBac1供体质粒中,转化E.coli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 为真核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IBDV VP2基因插入到pFastBac1供体质粒中,转化E.coli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 blot分析,在50ku处出现1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本实验为研制针对近期流行IBDV的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新型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真核表达 杆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