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
作者 闫俊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2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基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表现、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及...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基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表现、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带增多、盆腔积液、子宫及其附件压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干预显得非常重要,在临床治疗期间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病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慢性盆腔炎 临床经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达英-35、炔诺酮与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俊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1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并对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炔诺酮与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其中A组应用达英-35治疗,B组应用炔诺酮... 目的分析并对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炔诺酮与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其中A组应用达英-35治疗,B组应用炔诺酮治疗,C组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并观察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B组90.32%、C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薄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FSH、LH及E_(2)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英-35与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均显著,尤其是达英-35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炔诺酮 黄体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孕产妇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3
作者 纪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29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管理对孕产妇的重要性。方法选取120例孕产妇,试验前按排号随机分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每组60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方案上加强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干... 目的探讨体重管理对孕产妇的重要性。方法选取120例孕产妇,试验前按排号随机分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每组60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方案上加强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乙组孕28周、36周时及分娩前的BMI值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0%低于甲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甲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管理对孕产妇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控制其孕期体重,还可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各种并发症,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且多数孕产妇满意,可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管理 孕产妇 妊娠结局 并发症 重要性
下载PDF
某地区孕妇产后盆底功能评估的调查报告分析
4
作者 纪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32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孕妇产后盆底评估的调查报告。方法选取80例女性为调查对象,育龄期且已生育女性20例设为生育组,孕前女性20例设为未生育组,产后42 d女性40例设为产后组。三组女性均调查基础资料,并评估盆底肌功能。对比三组盆底肌分级及... 目的分析本地区孕妇产后盆底评估的调查报告。方法选取80例女性为调查对象,育龄期且已生育女性20例设为生育组,孕前女性20例设为未生育组,产后42 d女性40例设为产后组。三组女性均调查基础资料,并评估盆底肌功能。对比三组盆底肌分级及产后组和生育组剖宫产及顺产后自行恢复分级情况,分析产后组年龄、胎儿体重与盆底肌分级的关系。结果未生育组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0例、0例、6例、14例,生育组分别为3例、6例、4例、7例,产后组分别为11例、16例、9例、4例。生育组≥3级占比70.00%(14/20),明显高于生育组35.00%(7/20)及产后组10.00%(4/40)(P<0.05)。产后组中顺产者≥3级占比10.00%,与剖宫产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组中顺产者≥3级占比30.00%明显低于剖宫产60.00%(P<0.05)。产后组不同年龄段、不同胎儿体重盆底肌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后盆底功能会受到一定损伤,其中盆底肌在顺产中受损程度高于剖宫产,且顺产后盆底恢复程度较剖宫产更差,临床需对产妇产后盆底肌锻炼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提升广大女性对盆底功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产后盆底评估 调查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