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联合清感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武雯 许波良 陈晓虎 《河北中医》 2023年第2期224-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清感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后脱落8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78例采用西药治疗,中药组75例采用口服清感颗粒治疗,中药...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清感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后脱落8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78例采用西药治疗,中药组75例采用口服清感颗粒治疗,中药+贴敷组77例采用清感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治疗72 h。比较3组治疗前后体温、咽痛、头痛缓解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1、2、3、4、12 h体温呈下降趋势(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西药组、中药+贴敷组在治疗后1 h均降低(P<0.05),3组治疗后2、3、4、12 h体温均降低(P<0.05)。中药组、中药+贴敷组治疗后1、2、3、4 h体温下降≥0.5℃例数呈递增趋势(P<0.05),且中药+贴敷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48、72 h体温正常比率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贴敷组治疗后24、48、72 h体温正常比率均高于西药组(P<0.05)。3组咽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头痛改善总有效率95.83%(69/72),中药+贴敷组头痛改善总有效率94.74%(72/76),均高于西药组的89.33%(67/75)(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5/75)、中药+贴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7/77),均低于西药组的19.23%(15/78)(P<0.05)。结论中药组、中药+贴敷组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疗效确切,且可维持体温72 h正常率较高,中药+贴敷组1 h退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毒 穴位贴敷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解金洪 赵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长托宁、阿托品和血液灌注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3年5月江苏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治疗组采用长托宁、阿...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长托宁、阿托品和血液灌注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3年5月江苏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治疗组采用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注治疗.观察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长托宁、阿托品和血液灌注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阿托品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与治疗特点探讨
3
作者 丁训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30例
4
作者 丁训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21期2102-2103,共2页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治疗 急性乙醇中毒
下载PDF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毒热证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邢俊 石佳 李杰 《河北中医》 2022年第3期402-405,455,共5页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毒热证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70例脓毒症毒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瘟败毒饮治...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毒热证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70例脓毒症毒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瘟败毒饮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7 d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PLT、FIB均升高,治疗组CRP、PT、APTT、DD、WBC、N%、PCT、ESR均降低,对照组DD、WBC、N%、PCT、ESR均降低(P<0.05);治疗7 d后,2组PLT、FIB高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3 d后,PT、APTT、DD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 d后(P<0.05);治疗组治疗3、7 d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炎症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毒热证可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指标的表达,减轻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败毒饮 脓毒症 热证 炎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清感颗粒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武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期69-71,93,共4页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研究亦是多种多样。近年来,中医药本着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点,在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期为本方的现代化研究和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穴位敷帖 清感颗粒 病毒性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
7
作者 石佳 邢俊 施榧榧 《河北中医》 2022年第11期1795-1798,1803,共5页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抗感染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解毒方治疗。2组均治疗7 d。...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抗感染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解毒方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中医证候评分、相关血清因子[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7 d WBC、N%、PCT水平及治疗7 d 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 WBC、N%、PCT水平及治疗7 d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7 d SOFA、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解毒方治疗脓毒症热毒炽盛证可减轻症状,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可能与降低WBC、CRP、PCT、N%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益气 解毒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补肾清肝疏脾法对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肠道菌群改善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范艳艳 陈晟 +1 位作者 邢俊 陈劲宇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第2期17-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补肾清肝疏脾法对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对照组,n=8)和补肾清肝疏脾法组(实验组,n=8)。实验组大鼠采用蒸馏水制备的中药方剂,对照组和...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补肾清肝疏脾法对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对照组,n=8)和补肾清肝疏脾法组(实验组,n=8)。实验组大鼠采用蒸馏水制备的中药方剂,对照组和正常饲养组(空白组,n=8)使用无菌水,连续灌胃6个月,然后采集样品,进行肠道菌群、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含量、体质量、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的增加。使用补肾清肝疏脾法对大鼠进行治疗后,Western bolt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的GLP-1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ELISA结果显示,空白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PYY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而实验组大鼠其含量增加显著。实验组大鼠的血糖、血脂、HOMA-β、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在3个月、6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清肝疏脾法可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GLP-1和PYY含量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清肝疏脾 MAP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