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通市区患者初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黎黎 宋愈 +1 位作者 喻建锋 朱妍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南通市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南通市区初诊眼底的糖尿病患者200人进行相关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和治疗方式、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症状出现时间、既... 目的分析影响南通市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南通市区初诊眼底的糖尿病患者200人进行相关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和治疗方式、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症状出现时间、既往眼病史、诊疗史等方面内容。完善眼底各项检查,记录分析与初诊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确诊DR患者174例。糖尿病病程与DR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χ~2=87.466,P〈0.01)。高血压病程的长短与DR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χ~2=56.761,P〈0.01)。文化程度与DR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χ~2=50.712,P〈0.01)。症状出现与初就诊的间隔时间,与DR严重程度也具有相关性(χ~2=364.044,P=0.032)。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症状出现的时间均影响DR患者的病情程度。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加强糖尿病眼病知识宣传,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严重程度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骐 周跃 +3 位作者 黄黎黎 黄晓波 朱妍 宋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比较"1+PRN"和"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1+PRN"方案及15例接受"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内... 目的:比较"1+PRN"和"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1+PRN"方案及15例接受"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合并ME患者为期1a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其中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 AR)视力记录。结果:经治疗12mo后,"1+PRN"组的BCVA由0.58±0.21提高到0.34±0.18,CMT由561±65μm降低到252±69μm;在"3+PRN"组中,BRVO患者的BCVA由0.64±0.21提高到0.29±0.13,CMT由585±87μm降低到242±56μ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RN"组的平均总计注射次数为2.3±1.2次,低于"3+PRN"组的4.1±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RVO合并ME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治疗中,"1+PRN"和"3+PRN"方案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康柏西普 治疗方案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喻建锋 宋愈 +1 位作者 朱妍 李俊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及黄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340例340眼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泪膜破...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及黄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340例340眼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所有患者散瞳检查视网膜,评估DR程度及有无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结果:所有患者中,干眼患病率为49.41%。干眼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为11.15±7.07a,无干眼患者的病程为6.92±5.45a,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与DR各分期具有明显关系,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相对于无DR患者的干眼发生可能性分别为1.097倍、1.724倍、2.86倍和5.43倍。黄斑水肿患者较无黄斑水肿患者的干眼发生可能性增加到3.697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发干眼。随着DR的发生及进展,罹患干眼的机会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抗VEGF联合视网膜光凝在治疗PDR中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黎黎 宋愈 朱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在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方法:2014-12/2015-08同期收治的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组30...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在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方法:2014-12/2015-08同期收治的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组30例48眼,单纯激光组28例45眼。联合治疗组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1wk,复查FFA,随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单纯激光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4、8wk时的最佳矫正视力,OCT测量黄斑厚度。结果:治疗后1、4、8wk时,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激光组治疗后1wk后,视力有所下降,黄斑中心厚度增加。治疗后4、8wk时,视力逐渐改善,黄斑厚度降低。注药后1wk,FFA显示联合治疗组所有眼视网膜渗漏改善,新生血管膜不同程度退缩。未见眼内注射和眼底激光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早期即可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和激光光凝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同作用。前者拮抗已经高表达的VEGF,改善黄斑水肿和微血管功能,增强激光疗效。有效的光凝又可进一步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抑制VEGF的过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治疗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 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喻建锋 宋愈 吴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601-602,共2页
目的:比较巩膜暴露法、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术中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之间间隙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30例138眼,分为三组:A组(45例,48眼):采用巩膜暴露... 目的:比较巩膜暴露法、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术中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之间间隙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30例138眼,分为三组:A组(45例,48眼):采用巩膜暴露法行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2例,45眼):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43例,45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之间间隙。术后随访12mo。结果:三组复发率分别为27.1%,8.9%,4.4%。A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肉芽肿形成:A组3眼,B组2眼,C组未见。C组泪阜的形态及位置明显优于A组及B组。结论: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术中封闭球结膜与Tenon囊之间间隙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预防肉芽肿的形成,有助于恢复泪阜的正常形态及位置,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较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TENON囊
下载PDF
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晓波 宋愈 吴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光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光不正性视... 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光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视疲劳的患者中因屈光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光异常性视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屈光不正 视疲劳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9
7
作者 李俊杰 谢擎 孙志敏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3-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10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52眼)。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10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52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rhEGF滴眼液和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Ⅰ(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8、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后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UT、SIT、SOD水平均升高,CFS评分、泪液中IL-1β、IL-8、丙二醇、LPO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BUT、SIT、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FS评分、泪液中IL-1β、IL-8、丙二醇、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EGF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 卡波姆眼用凝胶 干眼症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对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曹亮 宋愈 +1 位作者 吴莹 黄黎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和高糖条件下人参皂甙R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和高糖条件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mmol/L和0.5mmol/L的人参皂甙Rg3,在24h,48h和72h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 目的:观察正常和高糖条件下人参皂甙R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和高糖条件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mmol/L和0.5mmol/L的人参皂甙Rg3,在24h,48h和72h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徙情况,用Matrigel检测细胞管腔形成的情况,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和高糖条件下,人参皂甙Rg3对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徙和细胞内皮管腔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且人参皂甙Rg3具有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和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人参皂甙Rg3可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人参皂甙RG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477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晓波 孙志敏 +2 位作者 吴莹 黄黎黎 宋愈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机械性眼外伤的病因、并发症及视力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4月本科住院收治的机械性眼外伤477例(49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发病平均年龄为(44.31±15.83)岁,男女比例为3.42∶1,右眼... 目的调查研究机械性眼外伤的病因、并发症及视力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4月本科住院收治的机械性眼外伤477例(49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发病平均年龄为(44.31±15.83)岁,男女比例为3.42∶1,右眼∶左眼为0.91∶1,大多发生在工作场所。机械性闭合性眼外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撞伤摔伤、拳击伤、铁棒击伤、生活物品击伤、爆炸伤等。机械性眼外伤常累及眼前后段结构(53.24%),视力损伤重(视力<0.02占44.53%)。机械性开放性眼外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钢丝铁丝戳伤、机械工具击伤、铁棒击伤、建筑材料击伤、撞伤摔伤等。机械性闭合性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瞳孔括约肌损伤、前房积血、视网膜震荡、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眼眶骨折等。机械性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眼内容物脱出、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经过规范治疗视功能明显改善(闭合性眼外伤Z=-5.700,P<0.01;开放性眼外伤Z=-5.576,P<0.01)。机械性眼外伤不同损伤程度间视力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合性眼外伤χ~2=81.526,P<0.01;开放性眼外伤χ~2=33.246,P<0.01)。机械性眼外伤不同损伤分区间视力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合性眼外伤χ~2=121.063,P<0.01;开放性眼外伤χ~2=12.992,P=0.011)。结论机械性眼外伤是严重致盲性眼病,及时治疗可挽救部分视力。国际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可判断视力预后。机械性眼外伤重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眼外伤 流行病学 分类系统 预后 防治
下载PDF
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妍 宋愈 黄黎黎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是否正相关。方法 58例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包括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盘血管炎,... 目的初步探讨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是否正相关。方法 58例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包括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盘血管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检查证实合并黄斑水肿,记录黄斑中心厚度。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时获取房水。采用VEGF Elisa试剂盒,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房水中VEGF的浓度。统计学分析房水中VEGF水平与黄斑厚度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黄斑中心厚度在1102~197μm之间,均值(498.175±197.594)μm。患者房水中的VEGF浓度在112.7004~34.9411 pg/ml之间,均值(78.971±15.743)pg/ml。统计学分析显示房水中VEGF水平与黄斑中心厚度相关性系数为~0.219,但无统计学意义(P=0.102>0.05)。结论房水中的VEGF浓度与黄斑中心厚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参与黄斑水肿及影响水肿程度,其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下载PDF
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在闭合性眼外伤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晓波 孙志敏 +2 位作者 吴莹 黄黎黎 宋愈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对闭合性眼外伤( CGI)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住院闭合性眼外伤337例(352只眼),对眼外伤的类型(根据损伤机制)、程度(根据损伤后最初视力)、区域(根据损伤的解剖位...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对闭合性眼外伤( CGI)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住院闭合性眼外伤337例(352只眼),对眼外伤的类型(根据损伤机制)、程度(根据损伤后最初视力)、区域(根据损伤的解剖位置)、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RAPD),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如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挫伤、就诊延迟时间(定义为眼外伤发生后至到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间隔)、是否有医疗或伤害保险、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 istic回归分析,以观察对预后视力的影响。结果病例随访至少6个月,预后好(视力≥0.5)151只眼,占42.90%,预后差(视力<0.5)201只眼,占57.10%。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程度( P =0.000)、损伤区域( P =0.000)、RAPD( P =0.000)、前房积血( P =0.000)、外伤性白内障( P =0.001)、继发性青光眼( P =0.004)、视神经挫伤( P =0.000)、住院时间( P =0.000)、手术次数( P =0.000)是影响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在多因素逐步Log istic回归分析之后显示:损伤程度( P =0.000,OR =2.533,95%C I =2.050-3.129)、损伤区域( P =0.013,OR =1.061,95%C I=1.012-1.111)及手术次数( P =0.029, OR =2.418,95%CI =1.096-5.336)是影响预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程度、区域及手术次数是影响CGI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有助于闭合性眼外伤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眼外伤 分类系统 预后 视力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跃 宋愈 +2 位作者 朱妍 蔡骐 张慧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61-963,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 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 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时降至17.4±5.0mmH 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玻璃体腔内注射 前房穿刺 康柏西普
下载PDF
曲安奈德辅助的可视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愈 黄黎黎 吴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82-783,共2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注射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协助辨别和清除残留玻璃体皮质的作用及效果。方法:2007-11/2008-03,30例患者行TA辅助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经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内注射TA混...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注射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协助辨别和清除残留玻璃体皮质的作用及效果。方法:2007-11/2008-03,30例患者行TA辅助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经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内注射TA混悬液约4~5mg,对后极部视网膜表面可能残存的玻璃体皮质进行标识,将粘附TA的玻璃体皮质完全切除。结果:乳白色的TA粘附在玻璃体皮质上可清楚地显示附着于视网膜表面的残留玻璃体皮质的部位及范围,使之容易辨认并易于剥除。结论:TA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辨别残留的玻璃体皮质,提高彻底清除玻璃体皮质的手术效率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黎黎 宋愈 +1 位作者 吴莹 孙志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48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50岁以上患者均同时行晶状体(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48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50岁以上患者均同时行晶状体(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术后4-6个月左右行硅油取出手术。随访10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22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9只眼视力维持原状,7只眼视力下降。视网膜复位良好,未见视网膜再次脱离。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情况出现。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时,需综合考虑高度近视眼球的多部位病理变化特点,在术中适当改变手术技巧,并联合硅油填充,可明显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方案治疗不同时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黎黎 宋愈 吴莹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方案治疗不同时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前眼压、房角情况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A组27例(27只眼)患者,术前眼压38. 7~53. 2mm Hg之间,平均(45. 43±5. 37) mm Hg,...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方案治疗不同时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前眼压、房角情况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A组27例(27只眼)患者,术前眼压38. 7~53. 2mm Hg之间,平均(45. 43±5. 37) mm Hg,2/3周以上或全周房角关闭。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观察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注射后4~7 d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3周,陆续完成全视网膜光凝。B组18例(18只眼)患者,术前眼压26. 3~30 mm Hg之间,平均(27. 54±2. 37) mm Hg,1/2周以上至2/3周房角关闭。3周左右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光凝后1周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12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引流阀植入术后1周、2周、1、3、6个月平均眼压依次为:(10. 31±1. 23) mm Hg、(14. 23±3. 12) mm Hg、(16. 34±3. 08) mm Hg、(16. 78±2. 13) mm Hg和(19. 67±4. 21) mm 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 57、t=16. 42、t=16. 38、t=15. 56、t=16. 74,P<0. 05)。B组引流阀植入术后1周、2周、1、3、6个月平均眼压依次为:(9. 25±1. 07) mm Hg、(12. 53±2. 14) mmHg、(17. 67±2. 13) mm Hg、(17. 78±1. 54) mm Hg和(18. 12±3. 31) mm 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 36、t=11. 42、t=14. 54、t=14. 38、t=15. 36,P <0. 05)。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相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引流阀植入术后6个月时,7只眼(25. 9%)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8只眼(66. 7%)视力无明显变化,2只眼(7. 4%)视力降低。B组引流阀植入术后6个月时,3只眼(16. 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只眼(83. 3%)视力无明显变化。A组引流阀植入后1周内,13只眼出现1~2度浅前房,有4只眼出现不超过瞳孔区的前房出血。B组引流阀植入后1周内,7只眼出现1~2度浅前房。结论遵循治疗原发病、降压、抗新生血管的原则,对不同病程时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灵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阀 视网膜光凝 雷珠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志敏 宋愈 吴莹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12 8例青光眼 (16 6只眼 )患者中 2 9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有 2 9只眼出现浅前房 ,其发生率为 17.4 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12 8例青光眼 (16 6只眼 )患者中 2 9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有 2 9只眼出现浅前房 ,其发生率为 17.4 7%。按 Speath分类 ,浅 度 19只眼 ,浅 度 8只眼 ,浅 度 2只眼。其中滤过过强 10只眼 ,结膜瓣渗漏 3只眼 ,脉络膜脱离 4只眼 ,恶性青光眼 3只眼 ,其它 9只眼。结论 滤过过强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术 持续性浅前房 原因 结膜瓣渗漏 脉络膜脱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眼部检查中的应用
17
作者 黄晓波 宋愈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89-90,共2页
Terson综合征不是在眼科首诊的常见疾病,但是伴随玻璃体出血的Terson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却很高,所以早期诊断Terson综合征对判断预后极为重要,而超声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影像学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眼部检查... Terson综合征不是在眼科首诊的常见疾病,但是伴随玻璃体出血的Terson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却很高,所以早期诊断Terson综合征对判断预后极为重要,而超声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影像学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眼部检查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SON综合征 超声 玻璃体积血
下载PDF
两种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表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磊 宋愈 +1 位作者 黄黎黎 曹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30眼,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30眼,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wk,1、3mo的非接触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结果:(1)NIKf-BUT: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前相比均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与B组相比,术后1wk、1mo和3mo时,A组的NIKf-BUT(2.78±1.44、3.72±0.94、5.95±0.81s)明显短于B组(4.54±1.68、5.14±1.01、8.34±1.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1、-5.636、-9.29,均P<0.05);(2)SⅠt:两组患者术后1wk、1mo和术前1d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与B组相比,术后1 wk和1 mo时,A组的SⅠt(8.57±2.47、8.10±2.41mm)少于B组(10.07±2.07、9.53±2.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 4 9、-2.636,均P<0.05)。(3)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与B组相比,术后1wk和1mo时,A组的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3.50±1.17、2.27±0.91分)高于B组(2.50±1.33、1.33±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2、4.036,均P<0.0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表的影响较小梁切除术大,更需减少术中眼表损伤,防控术后泪膜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表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挫伤32例4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视觉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晨 宋愈 +1 位作者 徐迎光 范红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42-343,共2页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联合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igram,ERG)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42眼眼挫伤患者进行FFA,ERG和VEP检查...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联合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igram,ERG)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42眼眼挫伤患者进行FFA,ERG和VEP检查。结果:FFA检查,视网膜震荡伤16眼(38.0%),视网膜挫伤9眼(21.4%),视神经损伤22眼(52.3%)黄斑裂孔2眼(4.7%),脉络膜破裂7眼(9.7%)。视觉电生理检查:32眼(76.1%)挫伤引起闪光ERG的a,b波波幅下降,视力<0.1者26眼(61.9%)闪光VEP的P波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趋势明显。结论:FFA联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眼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改变能进行客观、可靠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三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小莉 王林农 刘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 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芋级核和郁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摘出术 常规爆破模式 扭动爆破模式 扭动持续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