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传承与表达——基于江苏省苏州一中的校本实践研究
1
作者 唐敏 杨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第34期34-37,共4页
叶圣陶教育思想包孕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实践价值。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积极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并揭示叶圣陶教育思想内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力量,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果。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思想 校本实践 研究与实践
下载PDF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拓荒者——怀念董菊初先生
2
作者 杨斌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第4期114-117,共4页
董菊初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拓荒性贡献,最重要同时也是启发最大的,有两点:最具见识之处在于"教育哲学"一章,把叶圣陶语文教育哲学概括为"一纲五论",为深入剖析叶圣陶语文... 董菊初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拓荒性贡献,最重要同时也是启发最大的,有两点:最具见识之处在于"教育哲学"一章,把叶圣陶语文教育哲学概括为"一纲五论",为深入剖析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奠立了坚实的理论框架;最具论战性之处是对叶圣陶"工具说"的溯源穷流和意蕴揭櫫,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四次提出"语文工具"问题,都是为了纠正当时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语文训练这些偏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菊初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 工具说
下载PDF
叶圣陶教育思想“命名”再论
3
作者 杨斌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命名”关系着叶圣陶教育思想整个体系的建构,关系着其逻辑框架和各个思想支点的确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一番较长时间的思考求索,加之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命名为“为人生”。之前已有过相关阐述,再... “命名”关系着叶圣陶教育思想整个体系的建构,关系着其逻辑框架和各个思想支点的确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一番较长时间的思考求索,加之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命名为“为人生”。之前已有过相关阐述,再从其他角度进行讨论作为补充:用“为人生”为叶圣陶教育思想命名,是构建叶圣陶教育思想话语的逻辑必然,是把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多重身份的叶圣陶还原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教育思想 为人生 逻辑必然 完整的人
下载PDF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构建--兼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借鉴与发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苏民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55-65,共11页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面临着适应时代、继承传统、基于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新时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和人的发展要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面临着适应时代、继承传统、基于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新时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和人的发展要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优秀教育思想,基于学校和教师自觉主动、系统设计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公平质量为改革愿景,以立德树人为本质内涵,以实现"不教"为目的境界,以教师革新为关键支撑,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理论创新发展,引领有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努力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科学规律、充满教育智慧的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有效教学研究 理论构建 叶圣陶教育思想 借鉴发展
下载PDF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深度探析
5
作者 管贤强 任苏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3-67,共5页
本文结合叶圣陶的人生经历,在综合分析他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门论述、编写的阅读教学教材及其阅读教学普及书籍和往来书信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论述了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其阅读教学思想包括生成动力、实践逻辑、精神内涵三个... 本文结合叶圣陶的人生经历,在综合分析他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门论述、编写的阅读教学教材及其阅读教学普及书籍和往来书信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论述了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其阅读教学思想包括生成动力、实践逻辑、精神内涵三个部分。生成动力是对语文阅读教学发展问题的思虑,实践逻辑是在问题化解中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的阅读教学思想,精神内涵是在阅读教学思想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创新传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阅读教学思想 生成动力 实践逻辑 创新继承
下载PDF
李泽厚教育哲学的思想源头及意涵
6
作者 杨斌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李泽厚是美学家,也是哲学家。李泽厚教育哲学和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同根同源。李泽厚教育哲学大概可分为三个支点:以美启真,创造性培养之路;从婴儿起培养“自觉注意”,语言学、心理学应建立在人类学基础之上;教育学预言,教育学是未来... 李泽厚是美学家,也是哲学家。李泽厚教育哲学和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同根同源。李泽厚教育哲学大概可分为三个支点:以美启真,创造性培养之路;从婴儿起培养“自觉注意”,语言学、心理学应建立在人类学基础之上;教育学预言,教育学是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这三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思想整体,“根”就扎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教育哲学 思想源头 内涵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建构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
7
作者 周祖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5期50-52,共3页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当代,教学早已不再仅仅是承载传授知识的“传声器”,不再是“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单一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更应...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当代,教学早已不再仅仅是承载传授知识的“传声器”,不再是“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单一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更应是承担培养人,培养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课堂,应是以生为本、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终身而难忘的课堂,这就是今天提倡的美妙课堂。要达到这个目的,教的方法就成了专门内容,需要研究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育思想 叶圣陶 生命价值 责任和义务 存在方式 职业追求 传授知识
下载PDF
一种“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和话语--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任苏民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3期57-69,共13页
在人类文明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习惯养成”的教育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其一生的教育改革探索中,主张不断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要求,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和人生修养体悟,并把这一主张创造性地转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习惯养成”的教育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其一生的教育改革探索中,主张不断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要求,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和人生修养体悟,并把这一主张创造性地转化并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富有科学内涵的“养成良好习惯”现代教育思想。将这一教育思想作为一个历史生成而又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系统来解读就会发现,它涉及中国现代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本质和主体、目标和内容、范式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范畴、要义,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一种“养成良好习惯”的“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和话语,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提供了借鉴。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远景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并且推动着这种“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和话语创新实践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教育学 历史形成 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试论叶圣陶教育思想里的“中国教育学” 被引量:2
9
作者 任苏民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5期23-32,共10页
叶圣陶教育思想本土原创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系统的理论逻辑,使其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人贡献了一部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学”,也即“中国教育学”。这部“中国教育学”,以本土近现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实践为逻辑起点,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历史... 叶圣陶教育思想本土原创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系统的理论逻辑,使其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人贡献了一部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学”,也即“中国教育学”。这部“中国教育学”,以本土近现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实践为逻辑起点,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探索形成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具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意蕴的中国教育改革观;这部“中国教育学”,适应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批判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精辟揭示了作为其本质内涵的中国现代教育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这部“中国教育学”,将其本质内涵贯彻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总结和提炼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创新发展了作为其重要构成的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学” 哲学基础 本质内涵 重要构成
下载PDF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苏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9,共6页
历史地从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深入考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就会发现:这一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叶圣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探索中深刻萌发;在"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叶圣陶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 历史地从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深入考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就会发现:这一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叶圣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探索中深刻萌发;在"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叶圣陶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中坚实奠基;在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对传统教育包括凯洛夫模式的反思批判和对教育教学改革及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经验的总结概括中明确确立;在新时期叶圣陶面对当代世界变革发展和人的变化发展提出的教育改革观点与主张中创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和叶圣陶一生的教育实践,其科学内涵和文化意蕴不断丰富、深厚,其阐述概括和气象境界愈加精辟、高远,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独创风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思想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苏民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德育思想,深度挖掘其时代内涵,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德育思想以"做人"为根本,阐明了中国现代德育的意义和目的;以"人生"为主题,构建... 在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德育思想,深度挖掘其时代内涵,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德育思想以"做人"为根本,阐明了中国现代德育的意义和目的;以"人生"为主题,构建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内容和核心;以"人本"为遵循,总结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这一德育思想,基于中国现代教育实践,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现代德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德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立德树人 叶圣陶德育思想 时代内涵
下载PDF
叶圣陶:从小学讲台走出来的伟大教育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第21期31-37,共7页
叶圣陶从小学讲台起步,从事教育教学、编辑出版工作长达70余载,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一笔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叶圣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有自洽的内在逻辑和鲜明的核心指向。叶圣陶教育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性和民族... 叶圣陶从小学讲台起步,从事教育教学、编辑出版工作长达70余载,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一笔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叶圣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有自洽的内在逻辑和鲜明的核心指向。叶圣陶教育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性和民族性特质,具有众多现代教育家的共同时代特征和独特的个人辨识度,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深远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思想内涵 逻辑体系 历史方位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苏民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叶圣陶创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新世纪国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研究和践行这一教育思想?在叶圣陶的故...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叶圣陶创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新世纪国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研究和践行这一教育思想?在叶圣陶的故乡苏州市,自2010年起开展了“‘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改革实验”,100多所学校自愿加入实验学校的行列。在苏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在苏州市教科院和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先后的组织、指导下,各校结合实际,整体设计,大胆实践与创新。随着实验的持续推进,广大校长、教师对“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有了亲切的体悟和自己的理解。为此,本期特刊发《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等一组4篇文章,从区域整体组织和学校校本实施的不同层面,力图较为全面地反映这项教改实验的过程与部分成果。我们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发能够引发省内外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探讨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思想 科学内涵 教学改革实验 实验学校 教育工作者 叶圣陶 苏州市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叶圣陶:从小学讲台走出的教育家
14
作者 杨斌 《师资建设》 2017年第11期96-99,共4页
他是著名文学家.1921年,同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以《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一批文学力作享誉文坛.他是著名编辑家.1923年,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声誉鹊起.是茅盾、巴... 他是著名文学家.1921年,同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以《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一批文学力作享誉文坛.他是著名编辑家.1923年,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声誉鹊起.是茅盾、巴金、丁玲等众多著名作家处女作的“助产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叶圣陶 “五四”新文学运动 《多收了三五斗》 讲台 小学 1921年 文学研究会
下载PDF
研究·引领·激励:“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与使命
15
作者 张剑华 张志峰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6,共2页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3)明确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2015)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也提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如...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3)明确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2015)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也提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如何做好“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从而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此,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理解和行动。2015年底,笔者进入东部地区六所学校进行深入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从校长和教师的不同视角,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教育科研 中等职业学校 教研员 教学成绩 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经验 教育视野 学科带头人
下载PDF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经典著作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10期14-19,共6页
题记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冯至《十四行集》(17)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被评论界关注得很早,研究文献也很多,但其作为一代语文教育家走进公众视线,却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的事。不得不... 题记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冯至《十四行集》(17)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被评论界关注得很早,研究文献也很多,但其作为一代语文教育家走进公众视线,却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的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疏忽和怠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薪火相传 公众视线 研究文献 筚路蓝缕 现代文学史 怠慢
下载PDF
为人生而教育
17
作者 邢奇志 《江苏教育》 2023年第16期92-94,共3页
叶圣陶教育思想,犹如灯塔,照亮我的教育人生路。立初心,筑梦想,寻使命,我始终逐光而行。一、初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我对教育的全部理解就是教书,而教书技巧则搬自各种教育书籍。我的初心很简单:站稳讲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 教育初心 教育梦想 叶圣陶教育思想 专业成长
下载PDF
生命教育不是让孩子怕死
18
作者 王开东 《师资建设》 2016年第10期26-27,共2页
和江苏省苏州中学张听校长聊天,知道民进最近开了一次会,围绕着生命教育,做了深入探讨。有位老师做了一个大的问卷调查,有一道题目是:你认为人死了,会怎么样?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人死了,就是没了;有人认为,人死... 和江苏省苏州中学张听校长聊天,知道民进最近开了一次会,围绕着生命教育,做了深入探讨。有位老师做了一个大的问卷调查,有一道题目是:你认为人死了,会怎么样?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人死了,就是没了;有人认为,人死了,还会复活;还有人认为,人死了,可以重新投胎……这个老师极为震惊,觉得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太肤浅了,太无知了!孩子们根本不理解生命,生命教育还怎么进行呢?她想以此来说明,生命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孩子 苏州中学 问卷调查 江苏省 老师 校长 学生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叶圣陶制定的三个语文课程标准
19
作者 杨斌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45期10-13,共4页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叶圣陶曾经主持制定了三个课程标准,分别是《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1923年,和顾颉刚合作,以下简称《国语纲要》)、...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叶圣陶曾经主持制定了三个课程标准,分别是《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1923年,和顾颉刚合作,以下简称《国语纲要》)、《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40年,以下简称《国文标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1949年,以下简称《语文标准》)。研究这三个文件对语文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任务以及方法、路径的解读和揭示,对于理解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教学策略 汉语“解谜”
下载PDF
落实立德树人:叶圣陶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叶圣陶德育思想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苏民 《中国德育》 2018年第13期47-56,共10页
深入研究叶圣陶德育思想,很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的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得到了根本性发展,或者说是根本性提升,就是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旗帜上明确写上了“立德树人”四个大字。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 深入研究叶圣陶德育思想,很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的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得到了根本性发展,或者说是根本性提升,就是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旗帜上明确写上了“立德树人”四个大字。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教育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思想 立德树人 叶圣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素质教育 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 根本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