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匹配负波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季慧 郁金裕 +3 位作者 钟飞 李宝娜 范烨 孟黎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 探究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采用主观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 目的 探究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9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采用主观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MAIS)与客观电生理失匹配负波检测相结合,进行康复效果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主观评估得分与客观评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客观评估结果是否为主观评估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MMN的潜伏期与IT-MAIS/MAIS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MMN潜伏期与干预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0.05),MMN潜伏期与较好耳平均助听听阈有显著正相关(P=0.022<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MN潜伏期为康复效果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R^(2)=0.635)。结论 MMN可以有效、客观地评估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匹配反应 低龄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下载PDF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的应用
2
作者 季慧 姜耀锋 +3 位作者 钟飞 李宝娜 范烨 孟黎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究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采用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 目的探究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采用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cale,SIR)和客观电生理检测[(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测试中的慢皮层反应P1-N1-P2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相结合,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听觉年龄的增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主观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量表分值呈现逐步升高趋势,CAP结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2.387,P<0.001),SIR结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5.780,P<0.001)。主观量表评估与客观电生理评估存在相关性,CAP结果与CAEP的P1波的阈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0,P=0.01),CAP结果与MMN的潜伏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09,P=0.029),SIR结果与CAEP的P1波的阈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335,P=0.021)。同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康复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听觉皮层诱发电位的P1波反应阈值及MMN潜伏期为康复效果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听觉皮层诱发电位可以有效地客观评估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皮层诱发电位 低龄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下载PDF
低龄幼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学依据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烨 高珺岩 +5 位作者 钱晓云 管莹 曹永晖 赵宁 黄杰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研究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多频稳态(ASSR)结果预估行为听阈的准确性,评估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在术后非手术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基础。方法:选择手术时年龄<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听力检查项目中ASSR的结果,测试频... 目的:研究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多频稳态(ASSR)结果预估行为听阈的准确性,评估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在术后非手术耳继续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基础。方法:选择手术时年龄<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听力检查项目中ASSR的结果,测试频率为0.5、1.0、2.0及4.0kHz,至患儿年龄超过3岁时进行游戏测听获得非手术耳的行为听阈,测试频率同为0.5、1.0、2.0及4.0kHz,共纳入179例配合度较好、结果数据可靠的患儿,对所有患儿的非手术耳术前ASSR反应阈与年长后所得的相应频率行为听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载波频率上ASSR反应阈与对应频率行为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均优于前者;0.5、1.0、2.0、4.0kHz ASSR反应阈对应的行为测听预测率分别为49.7%、70.9%、59.2%和60.9%;各频率均存在ASSR未引出但有行为听阈的情况,分别占各频率ASSR未引出总数的比率为83.3%、75.5%、64.9%和45.1%,以0.5kHz为最高。结论:鉴于极重度聋的低龄幼儿术前ASSR反应阈与年长后所得行为听阈存在偏差,低频较为显著,尤其是ASSR未引出时仍可能存在可测听阈,因此建议低龄极重度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侧耳仍然继续佩戴助听器,待能够完成行为测听后再行判断是否继续使用助听器,以免错失双耳双模式助听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稳态 行为测听 耳蜗植入术 助听器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助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烨 高珺岩 +4 位作者 钱晓云 戴勤勤 姜耀锋 管莹 高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患儿进入正常学校后听觉语言能力以及在校生活情况,评估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综合助益。方法:参考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语言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编制问卷表,问题涉及一般情况、听觉语言能力...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患儿进入正常学校后听觉语言能力以及在校生活情况,评估手术对患儿及其家庭的长远综合助益。方法:参考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语言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编制问卷表,问题涉及一般情况、听觉语言能力、在校情况、家庭情况4个方面,选择使用人工耳蜗至少2年并已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问卷随访,共收到50份有效问卷。以一般情况中性别、手术时年龄、父母学历、居住地、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家长平时陪伴患儿时间为变量分组,比较各组在听觉语言能力和在校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15项家庭情况指标在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各变量因素在听觉语言能力的组间比较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情况的比较中,以陪伴时间分组时,交友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因素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项家庭情况的比较中,除经济负担、父母社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表现为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各变量因素不同的情况下,经术后2年左右的康复,患儿均能够获得较好的听觉语言能力,可以适应在校生活、完成学业,但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此外,父母精神压力随着患儿的康复及入学显著缓解,家庭生活正常化、家庭氛围良好,人工耳蜗不仅使患儿摆脱残疾,对其家庭也有非常明显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远期效果 家庭
原文传递
改善自闭症儿童与家庭亲子关系的策略
5
作者 朱大影 《好家长》 2018年第8期73-73,共1页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经常是导致成年人束手无策的主要导火索。自闭症儿童在家庭中长期的问题行为,必然导致亲子关系弱化,因此,研究改善自闭症儿童与家庭亲子关系的策略,有助于指导自闭症儿童家庭构建和谐的家庭。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执行 行为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