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戴志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2期571-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影响进行扫描检查。比较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患者与损伤患者X线... 目的:探讨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影响进行扫描检查。比较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患者与损伤患者X线检查和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展开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75例患者中26例PLC完全断裂,49例PLC完整或部分损伤。X线与CT检测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整和损伤患者X线片上测量上下终板角、椎体高度下降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影像检查上棘突间距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和CT影像均能判断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X线检查SIEA>20°,CT检查ISDF>2mm可作为判断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完全断裂的初筛条件,为患者诊断和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片 CT影像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和MRI表现(附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2
作者 贺新华 丁玉芹 +5 位作者 黄健峰 缪熙音 罗荣奎 曹颖丽 周建军 曾蒙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病理和MRI表现,提高对MA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例MA患者均为女性,均表现为单侧肾脏实质性肿块,T1WI肿瘤实质...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病理和MRI表现,提高对MA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例MA患者均为女性,均表现为单侧肾脏实质性肿块,T1WI肿瘤实质部分信号与肾皮质相仿,T2WI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DWI均为明显高信号,1例瘤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假包膜,信号不均匀,另1例瘤内可见中心瘢痕,除瘢痕外肿瘤信号较均匀,增强后1例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另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病理学特点:肿瘤细胞非常丰富,排列紧密,常可形成肾小球样或花蕾状结构,常见砂粒体形成。免疫组化常见WT-1、CD57阳性,EMA和AMACR阴性。结论:MA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和T2WI低或等信号,DWI明显高信号,瘤内常见出血、坏死,部分伴有囊变和钙化,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有或无假包膜,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持续性或渐进性强化。因其MRI表现形式多样,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创伤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MSCT成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春峰 曹和涛 +3 位作者 蔡挺挺 陶军华 贺新华 陆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107,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膈疝(TDH)膈肌破口MSCT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TDH影像资料,其中顿伤性膈疝21例(均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6例(2例手术证实)。27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倾斜法、投影法及线段法观... 目的:研究创伤性膈疝(TDH)膈肌破口MSCT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TDH影像资料,其中顿伤性膈疝21例(均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6例(2例手术证实)。27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倾斜法、投影法及线段法观察膈肌破口显示情况、形态特征并作比较。结果:27例膈肌破口倾斜法显示21例(77.8%),投影法和线段法冠矢状位显示相同,分别为24例(88.9%)、20例(74.1%),平均77.2%。27例中共26例次破口形态显示不清,其中右侧11例次36.7%(11/30),左侧15例次(14.3%,15/105),t=6.51,P<0.05。破口形态主要有类圆形和椭圆形/梭形两类,其中显示为类圆形倾斜法16例(59.3%),投影法20例次(45.5%),线段法26例次(59.1%);显示为椭圆形/梭形倾斜法11例(40.7%)、投影法24例次(54.5%)和线段法18例次(40.9%)。结论:MSCT MPR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绝大多数TDH膈肌破口形态,倾斜法和线段法显示情形相似,较投影法更客观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创伤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间隙单发实体肿瘤形态特征MSCT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贺新华 曹和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Carotidspace,CS)单发实体肿瘤形态特征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活检及临床(找到原发灶)证实的CS神经性肿瘤19例,淋巴结肿瘤28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在肿瘤最大横断面上测量横径和矢状径,并沿两径作多平...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Carotidspace,CS)单发实体肿瘤形态特征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活检及临床(找到原发灶)证实的CS神经性肿瘤19例,淋巴结肿瘤28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在肿瘤最大横断面上测量横径和矢状径,并沿两径作多平面重建(MPR),在冠矢状面上测量横径、矢状径和纵径。观察3个平面上肿瘤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并求两径比值。结果:横轴位上神经性肿瘤和淋巴结性肿瘤以类圆形为主,前者使颈血管外侧移位为主,后者使颈血管内侧移位为主。两径比均值依次为:1.22±0.38,1.18±0.25,t=2.31,P>0.05。在冠矢状位上,15例神经性肿瘤均呈椭圆形或梭形,21例淋巴结肿瘤均呈类圆形。4例神经性肿瘤一极(3例)/两极(1例)显示"神经尾征"。冠状位上肿瘤两径比均值依次为:2.25±0.98,1.48±0.39,t=5.27,P<0.05。矢状位上依次分别为:2.57±1.06,1.69±0.45,t=6.22;P<0.05。结论:横轴位利于显示CS肿瘤毗邻关系,MPR利于显示CS肿瘤形态特征,两者结合进一步有利于CS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常规磁共振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5
作者 杨志勇 高兵 严循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252-0254,共3页
探讨常规磁共振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6例并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行常规MRI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结果:本组共56例原发... 探讨常规磁共振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6例并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行常规MRI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结果:本组共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术后病理显示高分化肝癌11例,中分化肝癌27例,低分化肝癌18例;共31例患者肿瘤周围存在微血管侵犯,占55.4%,25例患者肿瘤不存在周围微血管侵犯;有微血管侵犯组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无微血管侵犯组(P=0.000)。常规MRI检查的Kappa值为0.464(<0.75),常规MRI联合DWI检查的Kappa值为0.819(>0.75)。结论:常规磁共振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HCC术前评估微血管侵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杨志勇 高兵 严循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241-0244,共4页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微血管浸润(MVI)的重要MRI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MRI图像影像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本组共56...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微血管浸润(MVI)的重要MRI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MRI图像影像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本组共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病理显示高分化肝癌11例,中分化肝癌27例,低分化肝癌18例。其中共31例患者存在微血管浸润病灶,占55.4%。有6种影像学特征与HCC的微血管浸润显著相关,即子灶的形成(P=0.027)、肿瘤最大径≥5cm(P=0.008)、肿瘤边缘(P=0.001)、T1WI病灶边缘低信号(P=0.000)、动脉期强化(P=0.000)、瘤周动脉强化(P=0.029)。有微血管浸润组病灶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无微血管浸润组,与HCC的微血管浸润显著相关。结论:子灶的形成、肿瘤最大径≥5cm、肿瘤边缘、T1WI病灶边缘低信号、动脉期强化、瘤周动脉强化及平均ADC值与HCC的微血管浸润显著相关,对HCC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价值 显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肺部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戴志京 孙蓉 钱小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肺部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3-2018.03年间收治的62例肺部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其均行16层螺旋CT及磁共振DWI扫描,所有患者均具备完善的病例资料...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肺部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3-2018.03年间收治的62例肺部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其均行16层螺旋CT及磁共振DWI扫描,所有患者均具备完善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研究MSCT联合DWI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结果MSCT提示结节边缘毛刺比例多于MRI,内部结构不均匀比例低于M R I,支气管病变比例多于MRI,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ungCare三维重建能对结节毛刺征、分叶征及空泡征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P<0.05);恶性肺结节DWI扫描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MSCT空间分辨率较高,在提示病灶边缘特征中的效果优于MRI,而MRI对病灶内部的观察效果更优,且ADC值在提示病变良恶性中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肺部结节 良恶性
下载PDF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毛齐心 曹和涛 贺新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3例CT、MRI发现的脑裂畸形影的像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6天-56岁,平均25.3岁。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CT+MRI检查3例。结果本组13例均为单侧单条脑裂畸形,其中分...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3例CT、MRI发现的脑裂畸形影的像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6天-56岁,平均25.3岁。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CT+MRI检查3例。结果本组13例均为单侧单条脑裂畸形,其中分裂型脑裂畸形5条(29.4%),融合型脑裂畸形8条(70.6%)。CT、MRI特点为大脑内出现横贯性裂隙即软脑膜-室管膜缝(piamater-ependyma缝,p-e缝),其壁由灰质构成,内侧端与侧脑室外侧壁相连,局部呈憩室样缺损;外侧端与软脑膜相连,局部蛛网膜下腔喇叭样或囊肿样增宽。结论 CT、MRI能清晰显示脑裂畸形的形态特征及其伴发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裂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前纵隔肿瘤73例CT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严循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证实的常见前纵隔肿瘤(37例胸腺瘤,17例生殖细胞肿瘤,19例淋巴瘤)的患者CT表现,包括肿瘤有无脂肪密度、囊变、钙化、强化、纵隔侵犯和淋巴结肿大。结果 58....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证实的常见前纵隔肿瘤(37例胸腺瘤,17例生殖细胞肿瘤,19例淋巴瘤)的患者CT表现,包括肿瘤有无脂肪密度、囊变、钙化、强化、纵隔侵犯和淋巴结肿大。结果 58.8%(10/17)的生殖细胞瘤发现脂肪密度,出现率显著高于其他前纵隔肿瘤(P<0.001)。73.7%(14/19)淋巴瘤发现纵隔肿大淋巴结,显著高于其他前纵隔肿瘤(P<0.001)。其他CT征像在这些前纵隔肿瘤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CT扫描发现脂肪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异性征像,脂肪密度的出现高度提示生殖细胞肿瘤,而前纵隔肿瘤伴有淋巴结肿大高度提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殖细胞肿瘤 淋巴瘤 胸腺瘤
下载PDF
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雪蓉 王泽文 +6 位作者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8-246,共9页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结果评估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CTA半定量计算得出钙化积分,依此将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及无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患者均完成了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共298条项目)调查,排除了FFQ中主要食品项目缺失(主食等9个大项中用以计算营养素的项目缺失超过10%,或影响总能量摄入的主食项目缺失),及能量摄入极端值者(成年男性能量摄入>4200 kcal/d或<800 kcal/d,成年女性能量摄入>3500 kcal/d或<500 kcal/d)。通过半定量FFQ中的近200种食物计算患者过去12个月的食物日均摄入量,并查询近200种食物所包含的11种维生素种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其含量,将食物日均摄入量换算为维生素的日均摄入量,并排除与总能量摄入量相关的维生素摄入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冠心病、膳食补充剂、规律运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和临床资料(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总能量、维生素日均摄入量等)。以出现动脉钙化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结果中P<0.1的参数及既往研究报道的与动脉钙化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颈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1)研究共纳入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颈动脉钙化者368例(61.2%)。与无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较大[69(63,74)岁比59(53,68)岁,Z=-9.48,P<0.01],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较低[106(96,116)ml/min比113(104,124)ml/min,Z=-5.90,P<0.01],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39.7%(146/368)比25.3%(59/233),χ^(2)=13.1,P<0.01],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16.0%(59/368)比10.3%(24/233),χ^(2)=3.94,P=0.047],维生素B3摄入量较少[15.1(11.3,20.0)mg/d比16.5(12.0,22.6)mg/d,Z=-2.04,P=0.042],维生素C摄入量较少[73.5(43.6,107.7)mg/d比86.4(53.4,131.8)mg/d,Z=-2.88,P=0.004],规律运动习惯比例较高[91.3%(336/368)比83.3%(194/233),χ^(2)=8.86,P=0.003]。钙化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为主,且其比例较无钙化组高[46.7%(172/368)比34.8%(81/233)],两组TOAST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15)。余人口学资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存在颈动脉钙化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9.6%(OR=1.096,95%CI:1.074~1.118,P<0.01);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879倍(OR=1.879,95%CI:1.267~2.788,P=0.002);维生素C摄入量每增加1 mg/d,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风险降低0.5%(OR=0.995,95%CI:0.993~0.998,P=0.002)。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适当增加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会延缓动脉钙化的发生,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动脉钙化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摄食行为 膳食 缺血性卒中 血管钙化 抗坏血酸 维生素C
下载PDF
肝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作者 曹树东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937-938,共2页
关键词 肝脓肿 CT 诊断 鉴别诊断 肝区疼痛 黄疸 白细胞增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 被引量:21
12
作者 曹和涛 戎艳 +4 位作者 李敏达 陶军华 张振岳 贺新华 刘婷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 MPR方法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的价值。方法21例手术证实TDR,15例排除TDR的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前MSCT图像,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对MSCT横断面和MPR图像行盲法回顾分析,以发现横膈异... 目的探讨MSCT MPR方法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的价值。方法21例手术证实TDR,15例排除TDR的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前MSCT图像,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对MSCT横断面和MPR图像行盲法回顾分析,以发现横膈异常升高、膈肌中断缺损及“颈圈征”作为TDR诊断依据。对照手术结果计算MSCT横断面及MPR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MSCT横断面和MPR对膈肌中断缺损、“颈圈征”的辨认率差异及其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MSCT横断面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1%(15/21)、80%(12/15)、83%(15/18)、67%(12/18)和75%(27/36);MPR分别为86%(18/21)、93%(14/15)、95%(18/19)、82%(14/17)和89%(32/36)。21例TDR中,MSCT显示膈肌中断、缺损横断面12处(9例),采用MPR重组方法除显示上述12处外,还进一步显示8处(6例),共20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MSCT横断面显示“颈圈征”6例,MPR方法显示14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SCT横断面上观察膈肌中断缺损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9/21)和80%(12/15),MPR分别为71%(15/21)和93%(14/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5和0.500)。MSCT横断面上观察“颈圈征”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6/21)和100%(15/15),MPR分别为67%(14/21)和100%(15/1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SCT诊断TDR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MPR是横断面诊断TDR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TDR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MSCT多平面重组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和涛 黄春峰 +1 位作者 陶军华 贺新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探讨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utiple planar-reconstraction,MPR)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3例非裂孔性膈疝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Bochdalek疝18例,Morgagni疝8例(4例经手术证实),创伤性膈... 目的探讨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utiple planar-reconstraction,MPR)成像方法及其形态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3例非裂孔性膈疝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Bochdalek疝18例,Morgagni疝8例(4例经手术证实),创伤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TDH)21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iatrogenic diaphragmatic hernia,IDH)6例(2例经手术证实)。53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采用MPR倾斜横断位直接显示和冠状或矢状位重组测量横断位定点描绘(简称测量法)间接显示两种方法,观察膈肌破口大小、形态特征及显示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各类非裂孔性膈疝破口形态主要有类圆形和椭圆形/梭形两类。MPR倾斜横断位及测量法分别显示Bochdalek疝12例(66.7%)和14例(77.8%),Morgagni疝4例(50%)和5例(62.5%),TDH17例(80.9%)和18例(85.7%),IDH6例(100%)和6例(100%);总显示率分别为73.6%和81.1%(χ2=1.08,P>0.05)。非创伤类膈疝破口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梭形,创伤类膈疝(IDH属于创伤类膈疝)主要为类圆形(P<0.05)。TDH破口长短径显著大于其他各类膈疝(P<0.05)。10例两种方法均未能显示较完整膈疝破口形态。结论 MPR倾斜横断位和测量法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绝大多数各类非裂孔性膈疝膈肌破口形态特征,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手术提供比较直观的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疝 非裂孔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