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应用洛伐他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文胜 申仕海 +1 位作者 陈炳文 崔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245-245,247,共2页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 :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服用洛伐他汀 )和对照组 35例 (常规治疗 ,未服用洛伐他汀 ) ,观察治疗 4周后的总有效率和随访 1~ 6个月再发心绞痛、非致死心肌...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 :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服用洛伐他汀 )和对照组 35例 (常规治疗 ,未服用洛伐他汀 ) ,观察治疗 4周后的总有效率和随访 1~ 6个月再发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 4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1.4 3%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两组随访 1~ 6个月 ,治疗组总的心脏事件 9例 (2 5 % ) ,对照组总的心脏事件 17例 (48.5 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早期使用洛伐他汀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早期治疗 洛伐他汀 疗效观察 预后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夏文胜 曾国兵 +4 位作者 陆红进 夏继辉 陈惠平 鲁晶 申仕海 《内科》 2008年第4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中出现房颤29例,未发生房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中出现房颤29例,未发生房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9.7%、86.2%、75.9%,特异性分别为77.4%、83.9%、90.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83.3%、88.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ax和Pd明显增加时易发生房颤,提示Pmax和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房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血管成形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文胜 申仕海 +2 位作者 曾国兵 樊冰 童步高 《广州医药》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P波离散度 (Pdisp)的变化。方法 :测定 31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disp。结果 :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P波离散度 (Pdisp)的变化。方法 :测定 31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disp。结果 :直接PTCA前、PTCA后 2h及PTCA后 1周的Pdisp分别为 (44 3±18 1)ms、 (35 2± 16 3)ms、 (33 4± 15 7)ms ,PTCA前Pdisp与PTCA后 2h及 1周Pdisp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PTCA后 2h与PTCA后 1周Pdisp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1例AMI中PTCA前有 5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其中Pdisp为 (5 5 4± 11 3)ms ,其余 2 6例无房性心律失常 ,其Pdisp为 (40 2± 15 5 )ms ,两者Pdisp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PTCA后 2h两者Pdisp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行直接PTCA能降低Pdisp ,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AMI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蒋素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101-102,共2页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致排血功能减弱,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症,其患病率、病死率高,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也是其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等将成为心力...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致排血功能减弱,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症,其患病率、病死率高,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也是其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等将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也成为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满意的优质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护理管理的追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优质护理
下载PDF
心肌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申仕海 徐开保 徐标 《铁道医学》 2001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 ( 6 8例 )和心肌梗死血压正常 ( 4 1例 )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 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者多支 (双支、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 ( 6 8例 )和心肌梗死血压正常 ( 4 1例 )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 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者多支 (双支、3支 )血管病变多于心肌梗死血压正常者 (P <0 .0 5 ) ,重度狭窄、完全堵塞病变数亦较血压正常者多 (P <0 .0 5 ) ,而病变血管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病变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
下载PDF
冠心宁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惠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0期134-134,共1页
目的:观察冠心宁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心肌营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调脂药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d-1静脉滴注,疗程... 目的:观察冠心宁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心肌营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调脂药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d-1静脉滴注,疗程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宁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心宁 疗效 单硝异山梨酯
下载PDF
77例冠心病PCI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7
作者 夏继辉 申仕海 夏文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196-196,200,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7例冠心病患者及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77例冠心病患者PC...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7例冠心病患者及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77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另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惠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目的:总结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103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不同结合心电图进行各自特点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三支或多支病变,22例例左主干病变,35例不具... 目的:总结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103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不同结合心电图进行各自特点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三支或多支病变,22例例左主干病变,35例不具有缺血意义的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对此组进行乙酰胆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共3148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分别为10及21例。结论:静息性心绞痛患者病理基础不同,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 冠脉痉挛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伯群 张建盛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左室射血分数 临床研究 降低死亡率 临床常见 疾病进展 发病机理 Α1受体 扩张血管 运动耐量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综合征 心血管 后负荷 治疗后
下载PDF
心室颤动病人复苏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申仕海 《医学文选》 200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室颤动 (室颤 )病人即刻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43例经心电监测或心电图证实的室颤病人的复苏结果及基本病因、心功能、开始直流电除颤时间对复苏结果的影响。心功能评价采用 NYHA 4级分类法。结果  43例中... 目的 探讨心室颤动 (室颤 )病人即刻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43例经心电监测或心电图证实的室颤病人的复苏结果及基本病因、心功能、开始直流电除颤时间对复苏结果的影响。心功能评价采用 NYHA 4级分类法。结果  43例中复苏成功 2 3例 ,复苏成功率 5 3.5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室颤病人的复苏成功率 ( 85 .7% )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室颤 ( 4 7.2 % ) ,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心功能正常者复苏成功率 ( 92 .9% )高于心功能不全者 ( 34.5 % ) ( P <0 .0 5 ) ,发生室颤后 3min内启动除颤者复苏成功率 ( 62 .5 % )高于 3min后启动除颤者 ( 2 7.3% ) ( P <0 .0 5 )。结论  AMI引起的室颤病人抢救成功率高 ,除颤实施及时与否和患者心功能状态影响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影响因素 心脏复苏 直流电除颤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继辉 申仕海 夏文胜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5-225,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校正QT离散度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PCI术后的变化
12
作者 夏继辉 申仕海 夏文胜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冠脉病变程度 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机体炎性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PROTEIN 冠心病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