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参与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杭卫军 《中国农村教育》 2012年第12期42-44,共3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设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设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的机会、说话的权利、参与的热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采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情景化,学习方法自主化,课堂交流民主化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方法,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参与式 学生自主学习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 课堂教学 认知规律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问题参与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杭卫军 《中国农村教育》 2012年第6期38-39,共2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设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创设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的机会、说话的权利、参与的热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情景化,学习方法自主化,课堂交流民主化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参与式 学生自主学习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 课堂教学 认知规律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寓自学能力培养于数学教学中
3
作者 任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10期8-9,共2页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使得数学课堂高效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能充分焕发出生命力风采.本人在多年数学教...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使得数学课堂高效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能充分焕发出生命力风采.本人在多年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教学实践 学生
下载PDF
解初中数学题若干策略,培养解题能力
4
作者 任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第11期2-3,共2页
数学问题的叙述中,没有被明显地列出的条件,一般称为隐含条件,它巧妙地隐蔽在题目内容里,是题中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不易被人们所觉察到.因而这些条件在解题时往往会被忽视,给解题带来了困难或失误.如果重视挖掘隐含条件,充... 数学问题的叙述中,没有被明显地列出的条件,一般称为隐含条件,它巧妙地隐蔽在题目内容里,是题中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不易被人们所觉察到.因而这些条件在解题时往往会被忽视,给解题带来了困难或失误.如果重视挖掘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它们,对解题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能力 数学题 初中 培养 隐含条件 数学问题 已知条件
下载PDF
寓学习指导策略于数学教学中
5
作者 任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8年第12期1-2,共2页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培养造就新型的四有新人,要有效地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研究与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培养造就新型的四有新人,要有效地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研究与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一点肤浅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指导策略 学生学习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 指导方向 数学建模 培养学生 后进生
全文增补中
生成数学学习效率的思考与策略
6
作者 任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11期12-13,共2页
生命课堂要求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为传输知识而教,而是为人的发展而教.而生命课堂观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融于一体.为确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 生命课堂要求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为传输知识而教,而是为人的发展而教.而生命课堂观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融于一体.为确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习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从生命科学教育的高度: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效率,谈几点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 数学 生命教育 生命科学教育 三维目标 人的发展 情感态度
下载PDF
让史育渗透充满生活灵动
7
作者 林孝团 王丽英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第11期63-63,共1页
对学生十分认真热情地进行史育渗透教育,既增加学生的“科学史观”,又增加物理教育的历史观;既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又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奉上的精神.众多的物理学史中蕴缄着无数杰出的... 对学生十分认真热情地进行史育渗透教育,既增加学生的“科学史观”,又增加物理教育的历史观;既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又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奉上的精神.众多的物理学史中蕴缄着无数杰出的科学家——人,研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激发生命火花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学史的会员,笔者多年来一直重视学习、普及、渗透物理教学,读一点肤浅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教育 生活 物理学史 科学史观 物理教育 思维方法 人类文明 教育资源
下载PDF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之管见
8
作者 王丽英 林孝团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第10期53-54,共2页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地位.中学生消极心理现象,是指...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地位.中学生消极心理现象,是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兴趣、信心、主动性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产生的惧怕学习和讨厌学习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本人从几个方面来粗浅地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过程 农村学生 极性 心理现象 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
下载PDF
让化学教学的有效从“头”开始
9
作者 邵勤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12期52-54,共3页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学课的有效的导入,必须遵循"不仅要考虑化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理念.让学生领略到化学是美妙、亲切、有趣、生动、富有激情、富有挑战的,在教...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学课的有效的导入,必须遵循"不仅要考虑化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理念.让学生领略到化学是美妙、亲切、有趣、生动、富有激情、富有挑战的,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领下,热爱上化学,让有效教学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有价值的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心理规律 生活经验 有效教学 化学课 学生
下载PDF
所谓质量——一个执行者对“聚焦课堂,提升质量”的琐思
10
作者 王耀春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1年第12期45-46,共2页
一、慎思之:所谓质量,聚焦课堂 广义而言.教学质量是指教学工作的优劣程度。具体地说,教学质量指的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结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f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它涉及... 一、慎思之:所谓质量,聚焦课堂 广义而言.教学质量是指教学工作的优劣程度。具体地说,教学质量指的是对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结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f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它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课堂 聚焦 执行者 教学工作 教学结果 学习活动 先前知识
下载PDF
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
11
作者 张华英 蒋利刚 《网络科技时代》 2007年第8期39-39,共1页
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生 教学设计 主体性发展 素质教育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