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吕小飞 胡振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 B组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 B组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12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合Maryland评分比较2组优良率;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及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优于B组( P <0.05)。A组术后第3、12个月 Maryland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 P <0.05)。术后3个月, A组优良率达到 86.5%, B组为71.2%;术后12个月, 2组优良均为100.0%。术后第12个月时,跟骨侧轴位X线片检查提示, 2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显著低于B组的26.9%( P <0.05)。结论 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可暴露后关节面及前外侧骨骨片,具有切口长度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型入路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降低肩峰撞击征发生 被引量:12
2
作者 鲁亚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81-2085,共5页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最佳修复方法目前仍存争议。尽管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被用于修复肱骨近端骨折,但是所有内固定方法均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如螺钉切割琥珀螺钉退出、骨不连及肩峰撞击征等。考虑到传统内固定的缺点,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肱...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最佳修复方法目前仍存争议。尽管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被用于修复肱骨近端骨折,但是所有内固定方法均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如螺钉切割琥珀螺钉退出、骨不连及肩峰撞击征等。考虑到传统内固定的缺点,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用于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目的:评估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自制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1例,四部分骨折5例。按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肩疼痛度。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内固定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3±2.7)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45-98分,平均(81.5±14.6)分。肩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0-7分,平均(0.9±0.9)分。60例患者中共有11例(18%)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5%)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关节软骨骨面、1例(2%)出现螺钉轻度退出、5例(8%)发生肱骨头内翻成角畸形(其中2例合并有螺钉穿出软骨面)、2例(3%)发生肱骨头坏死、1例(2%)发生肩峰撞击征,1例(2%)发生切口浅表感染。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提示自制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内固定后肩峰撞击征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