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作者 黄彩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年第29期11-11,共1页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推行创造性教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推行创造性教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寻:求创新精神,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写作教学:从笼统概念化走向分层可操作——以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0,共4页
写作教学长期受限,与写作本身的默会化特质有关,但更与课标对写作教学目标的笼统概念化设定和过程化写作教材的缺失有着莫大关联。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概念化 笼统 记叙文 可操作 叙事 写作教材 过程化
下载PDF
孤独的灵魂——《囚绿记》的生命化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囚绿记》(下称“《囚》文”)这篇抒情散文是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陆蠡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抗战爆发后的“孤岛”上海。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因着视角的不同和运用的文学解释学理论的不同,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常见的有:
关键词 《囚绿记》 解读 生命化 灵魂 孤独 散文作家 抒情散文 文学解释
下载PDF
基于默会认识论的文本解读——以《沁园春·雪》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 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文本的写作思维的附带觉知才可能生成”。换句话讲,要想解读好文本,就不能一味地在文本意义——焦点觉知上滑行,而应该在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写作思维——附带觉知的纬度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默会认识论 沁园春 文本意义 写作思维 表达结构 文本语言 写作思路
下载PDF
“非构思”写作教学的路向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41,共4页
写作是个综合性、体系性的工程,当代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从"模仿""思维""过程""趣味"等某个层面展开,效果有限。在系统论和"非构思知行递变"理论视野下,从心灵背景、文章图... 写作是个综合性、体系性的工程,当代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从"模仿""思维""过程""趣味"等某个层面展开,效果有限。在系统论和"非构思知行递变"理论视野下,从心灵背景、文章图式、思维模型三个互为表里的"知行"层面,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多层面的突破,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心灵背景 文章图式 思维模型
下载PDF
密度测量面面观 被引量:1
6
作者 侯中柱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7年第1期67-68,共2页
物体密度测量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实验之一,其实测量物体的密度分为常规方法测量和特殊方法测量,无论是哪种测量密度的方法都是需要从题意中找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其对应的体积,利用ρ=m /v进行计算.
关键词 常规方法 特殊方法 液体密度 固体密度
下载PDF
巧妙设计 多重渲染——例谈“非构思”写作教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 《江苏教育》 2019年第91期75-79,共5页
“非构思”写作教学着力于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凝固性的“构”,而专注于在立意思维、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中生长,因而有助于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以“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一文的写作教学为例,谈如何运用“非构思”理论,巧妙设计情节,... “非构思”写作教学着力于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凝固性的“构”,而专注于在立意思维、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中生长,因而有助于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以“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一文的写作教学为例,谈如何运用“非构思”理论,巧妙设计情节,进行多重渲染,“以描丰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主题立意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 渲染 生长
下载PDF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恒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第21期98-98,共1页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新的变化,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用,此种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下载PDF
基于选文类型的课程自觉与重构——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9
作者 王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8-40,共3页
囿于历史和语文教材编撰的局限性,当下语文教材对文本类型的模糊性定位,从不同程度上紊乱了课程理路,制约了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发展。一线教师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有敏锐的课程自觉意识... 囿于历史和语文教材编撰的局限性,当下语文教材对文本类型的模糊性定位,从不同程度上紊乱了课程理路,制约了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发展。一线教师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有敏锐的课程自觉意识,必须对教材中的文本类型的定位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学情,进行或"定篇"、或"例文"、或"样本"、或"用件"式的课程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自觉与重构 定篇 例文 样本 用件
下载PDF
简化头绪 显性可教——“学写故事”教学谈
10
作者 王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专题“学写故事”中需要教学的内容很多[1]: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2.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悬念、波折,结尾要出人意料,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关键词 设置悬念 统编教材 学写 趣味性 写作专题 简化头绪 教学谈 出人意料
下载PDF
劝勉 讽谏 致君——《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11
作者 王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7,共3页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2.从“劝勉”“讽谏”“致君”三个层面探寻本文的写作意图。3.感悟并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教学过程一、导入《岳阳楼记》自问世九百多年来,一...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2.从“劝勉”“讽谏”“致君”三个层面探寻本文的写作意图。3.感悟并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教学过程一、导入《岳阳楼记》自问世九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仅仅因为这篇文章文辞优美吗?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板书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讽谏 教学目标 写作意图 政治抱负 教学过程 字词
下载PDF
《一双手》的两个视点
12
作者 王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5,共2页
《一双手》是当代作家姜孟之根据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改写的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对“天下第一奇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朴实而感人的劳动者形象。这一点没有什么疑义,需要商榷的是文章在描写这一双“... 《一双手》是当代作家姜孟之根据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改写的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对“天下第一奇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朴实而感人的劳动者形象。这一点没有什么疑义,需要商榷的是文章在描写这一双“奇手”过程中的数次失当。下面,笔者便从两个视点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 报告文学 当代作家 无私奉献 劳动者 散文 描写 传说
下载PDF
语文教育的迷失与变异——基于数学教学视野的异位观照
13
作者 王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年第5期65-67,共3页
语文教育的迷失与变异是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多年来,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都在苦苦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突破,然而,现实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因为语文教育太过复杂,以致当前语文教育研究水平还难以解决... 语文教育的迷失与变异是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多年来,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都在苦苦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突破,然而,现实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因为语文教育太过复杂,以致当前语文教育研究水平还难以解决?还是问题本不复杂,只是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研究 数学教学 变异 迷失 观照 理论与实践 语文教师 教育专家
下载PDF
从贵族走向平民——谈“语文味”的返璞归真
14
作者 王清 《湖南教育(中旬)(B)》 2013年第6期46-47,共2页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指程少堂先生所说的真正的"语文味",的确是太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味 返璞归真 平民 贵族 2009年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半月刊
下载PDF
王清:共学 共读 共写
15
作者 王清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师生语文生命的互相激活、共生共长的成长过程。因此,追寻“共学、共读、共写”的理念。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共学。由于教师往往已经远离学生时代,对于语文学习规律虽有理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师生语文生命的互相激活、共生共长的成长过程。因此,追寻“共学、共读、共写”的理念。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共学。由于教师往往已经远离学生时代,对于语文学习规律虽有理性上的认知,却鲜有切身的感受与体验,导致教学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此。采用“共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文章的内容美,共同欣赏文章的形式美,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教学 学生时代 语言文字 成长过程 教学风格 内容美 形式美
下载PDF
亏得是肉长的——《一双手》的生命化解读
16
作者 王清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5期11-12,共2页
《一双手》(下简称《一》文)是当代作家姜孟之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后经作者修改成一篇精美的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一》文曾被译成英文和法文介绍到国外,在国内也先后被选人人教版、苏教版... 《一双手》(下简称《一》文)是当代作家姜孟之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后经作者修改成一篇精美的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一》文曾被译成英文和法文介绍到国外,在国内也先后被选人人教版、苏教版等初中语文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化 解读 《人民日报》 初中语文教材 报告文学 当代作家 “大地”
下载PDF
转变教学观念搞好数学教学
17
作者 黄彩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年第31期77-77,共1页
老课程中,数学坚持“以科学为本”的理念,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成才功能,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相对忽略了教育更重要的成人功能。而新课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有成才和成人的双重功用,重视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 老课程中,数学坚持“以科学为本”的理念,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成才功能,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相对忽略了教育更重要的成人功能。而新课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有成才和成人的双重功用,重视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影响,教育要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注重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形成,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志趣。为此,要教好初中数学,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几种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观念 人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人的生存 基本素养 初中数学 新课程
下载PDF
引导下的多读才会更有效——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8
作者 翟军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2年第12期44-44,共1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关系的两大要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因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误解,在阅读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关系的两大要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因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误解,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引导”,于是,课堂就走入了“满堂问”的极端,或者有的教师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引导者 构建策略 语文阅读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初中 多读
下载PDF
主题:在对比中明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文本细读
19
作者 王清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一一不同的生命质态、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但他们最后一起携手走向了未来,走向了光明,获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一一不同的生命质态、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但他们最后一起携手走向了未来,走向了光明,获得了幸福。作者这样创设人物构划故事,不仅是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的需要,也不仅是为了使童话故事更加精彩,更是为了在对比中明晰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文本细读 对比 人物刻画 生命个体 童话故事 初中语文 情节发展
下载PDF
柳絮飘飞的日子——一个乡村教师的教育生命之旅
20
作者 王清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从小便对柳树怀有一种很为特殊的情感。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便是现在,我还是说不大好,也许有喜欢,也许有崇敬,也或许还有某种精神的向往吧。不过,那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我只知道整天跟着小伙伴们在柳树下尽情地玩耍。... 从小便对柳树怀有一种很为特殊的情感。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便是现在,我还是说不大好,也许有喜欢,也许有崇敬,也或许还有某种精神的向往吧。不过,那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我只知道整天跟着小伙伴们在柳树下尽情地玩耍。有时,我们比赛谁能爬上最高最细的树尖;有时,我们抓住柳枝看谁荡得最高最远;有时,我们又在树下垂钓看谁钓到的鱼最多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命 乡村教师 情感 柳树 小便 向往 玩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