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勇明 陶振东 巢玉柳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3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行X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X片漏诊4例,主要表现为髁间棘的小片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3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行X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X片漏诊4例,主要表现为髁间棘的小片撕脱骨折及轻度塌陷,CT可准确诊断出胫骨平台骨折。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反映骨折立体化信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正达 张东 +1 位作者 卞敏凯 张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 比较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 目的 比较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哌沙班抗凝方案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2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00%vs. 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2);治疗2周后,2组PT、APTT与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PAR、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vs. 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637)。结论 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相当,但在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SF-36评分方面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 阿哌沙班 低分子肝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小雷 钱炳根 +2 位作者 王文俊 徐尧 张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结果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类型按AO分型,A1型术后优良率100%,未出现髋内翻;A2型术后优良率92.3%,髋内翻发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结果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类型按AO分型,A1型术后优良率100%,未出现髋内翻;A2型术后优良率92.3%,髋内翻发生率11.5%;A3型术后优良率40%,髋内翻发生率60%。骨质疏松按Singh分级,6级术后优良率100%,未发生髋内翻;5级术后优良率94.7%,髋内翻发生率5.3%;4级术后优良率60%,髋内翻发生率60%;3级1例骨折未愈合,手术失败。结论严格掌握DHS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技巧,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文俊 陈小雷 金永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矫正脊柱畸形,再经前路胸、腹膜外行病灶清除,减压并植骨。结果本组11例,随访3月-18月,平均14月,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6-8周日常活动基本自理,...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矫正脊柱畸形,再经前路胸、腹膜外行病灶清除,减压并植骨。结果本组11例,随访3月-18月,平均14月,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6-8周日常活动基本自理,术后6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理想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减压 固定
下载PDF
皮下脂肪厚度对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亮 王文俊 +2 位作者 巢玉柳 赵爱民 卞敏凯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0期3107-3109,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厚度对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包括手术节段数、体重指数、糖尿病)及腰4水平椎板到皮肤的距...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厚度对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包括手术节段数、体重指数、糖尿病)及腰4水平椎板到皮肤的距离、皮下脂肪厚度及两者的比值,分析其与术后SS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82例患者中发生SSI 14例,发生率4.96%。糖尿病(P=0.024)、肥胖(P=0.002)、手术节段数(P=0.005)与腰椎术后发生SSI显著相关,同时皮下脂肪层厚度(P=0.0 03)、皮下脂肪厚度与椎板到皮肤距离的比值(P=0.013)亦是腰椎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比值的增加,其感染风险增大。结论国人皮下脂肪层厚度及其与椎板到皮肤距离的比值是腰椎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当注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脂肪分布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后路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俊 陈小雷 金永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39-1039,共1页
关键词 骨折 胸腰椎 爆裂性 椎管内占位 减压 固定 骨科手术
下载PDF
GSS-Ⅱ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小雷 王文俊 +3 位作者 钱炳根 金永 张亮 丁家宝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GSS-Ⅱ型椎弓根螺钉治疗T11-L2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1骨折1例,可:骨折8例,L1骨折9例,L2骨折3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GSS-Ⅱ型椎弓根螺钉治疗T11-L2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1骨折1例,可:骨折8例,L1骨折9例,L2骨折3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Qlarles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由术前的3.9分增至4.8分,椎体高度、Cobb角角度及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随访2~30个月,结果按charles等的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GSS-Ⅱ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后凸角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7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雷 王文俊 +3 位作者 钱炳根 金永 张亮 丁家宝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7例.结果:本组17例中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6~30月,平均18月.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优良12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7例.结果:本组17例中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6~30月,平均18月.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优良12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优良2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能满足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的手术需要;解剖复位髋臼骨折能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带跗外侧动脉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被引量:1
9
作者 卞敏凯 王爱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跗外侧血管的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临床治疗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5~50岁。足拇趾创面3例,足第2趾创面6例,... 目的探讨应用带跗外侧血管的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临床治疗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5~50岁。足拇趾创面3例,足第2趾创面6例,第3趾创面2例;其中外伤9例,肿瘤2例,皮肤缺损面积2 cm×3 cm^7 cm×8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便、转移范围广,是修复足远端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 皮瓣 足远端创面 组织修复
下载PDF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
10
作者 陈小雷 钱炳根 +2 位作者 王文俊 徐尧 张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治疗 髋内翻畸形 手术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长期卧床 高龄患者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72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巢玉柳 钱炳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21期2128-2129,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踝关节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100例局封加点穴按摩治疗棘上及棘间韧带劳损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炳根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2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棘韧带劳损 封闭治疗 按摩手法 穴位
下载PDF
足背皮瓣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巢玉柳 王平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9期876-877,共2页
临床上常用复杂外伤病例,笔者1998年开始应用足背皮瓣修复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1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足背皮瓣 四肢创伤 修复
下载PDF
外侧微创小切口与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宪彧 双鸥 +2 位作者 李健 操志海 何剑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0期39-41,44,共4页
目的 比较外侧微创小切口与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7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39例(43足,外侧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和常规治疗组33例(35足,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目的 比较外侧微创小切口与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7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39例(43足,外侧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和常规治疗组33例(35足,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4.1±9.8) min和(63.2± 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术后4足出现皮缘浅表坏死;2足出现皮肤部分坏死,3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微创治疗组未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AOFAS踝-后足评分:常规治疗组60分~3足,70分~9足,80分~15足,90~100分8足;微创治疗组60分~3足,70分~11足,80分~18足,90~100分11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经外侧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时间较短、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科华 蒋巍 杨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收治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n=25)和非手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手术组肩关节的治疗优良率与非手术组... 目的:探讨治疗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收治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n=25)和非手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手术组肩关节的治疗优良率与非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治疗中,要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法,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肩胛颈骨折 治疗
下载PDF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巢玉柳 蒋纯志 卞敏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8期721-7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损伤特点和评价应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骨盆前方和(或)后方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和内固定位置满意。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均...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损伤特点和评价应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骨盆前方和(或)后方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和内固定位置满意。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腰骶及双下肢运动和感觉均满意,无会阴部感觉障碍。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应用骨盆前方和(或)后方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