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文龙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3年第12期1-1,共1页
-
文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到我们的个性。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而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语言的教学,教师语言的艺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规范准确,灵动优美,意蕴丰富的。
-
关键词
课堂语言
语文教师
风化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教学
语言修养
脑力劳动
马卡连柯
-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守住语文的度
- 2
-
-
作者
陈琪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3年第11期1-1,共1页
-
文摘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品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非常不利,但同时,笔者认为评判语文课堂教学延伸是否有价值的首要标准还是应该看其是否具有学科特点。如果矫枉过正,语文没有了语文课程的特点,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等等,那么就是本末倒置,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就指出:“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言教学。”
-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整体素质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训练
人文素质
语文课程
应试教育
思想品质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繁华背后无尽落寞——泛人文化课堂的危害反思
- 3
-
-
作者
陈琪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
文摘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对语文性质的认识上,"工具论"一直占上风,"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虽然表述各异,但是都认为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听说读写方面培养技能。形成习惯,使技能训练成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基于"三老"的工具论,语文课便被解读为一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技能课。因此,为学生打下语言文字的基础便成为了"工具论"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工具论"的实施往往会变本加厉,体现为狭隘的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
关键词
人文化
语言文字训练
反思
危害
课堂
技能训练
新中国成立
工具论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新诗教育的尴尬及其对策
- 4
-
-
作者
陈琪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
2015年第3期35-35,共1页
-
文摘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由于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意境神韵,又注重现代西方诗歌的自由奔放,明白通畅;既强调各人主观情感的表达,又呈现出一些普世意义;既有蕴含着深邃的“理趣”,又有饱含着形象和情感血肉的“情趣”,因而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
-
关键词
新诗教育
尴尬
古典诗歌
主观情感
诗歌体裁
语言手段
含蓄蕴藉
西方诗歌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巧用对比教学诗词
- 5
-
-
作者
张文龙
-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4年第7期74-74,共1页
-
文摘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难题。诗词语言凝练,句式巧妙,意在言外,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阅读和理解之间的绊脚石。笔者认为,与其试图搬开这些绊脚石,不如挖掘这些绊脚石中蕴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诗词语言进行替换,增减,对句式进行还原,然后再与诗词原文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关注诗歌文本,理解诗词的言外之意,从而真正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一、近义词对比"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
关键词
诗词教学
对比教学
巧用
高中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意在言外
教学资源
诗歌文本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