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系列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超高产育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世来 陈荣振 +3 位作者 冯国华 王奎荣 王来花 刘东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1期67-70,75,共5页
通过对改革开放 2 0年育成的 7个徐州系列小麦品种进行系谱分析 ,探讨了其中的有关规律 ,初步摸索出超高产育种方法 :育种目标始终以高产为核心。正确处理产量性状间的关系是前提。选配好亲本是关键。选准骨干亲本 ,进行冬春杂交 ,阶梯... 通过对改革开放 2 0年育成的 7个徐州系列小麦品种进行系谱分析 ,探讨了其中的有关规律 ,初步摸索出超高产育种方法 :育种目标始终以高产为核心。正确处理产量性状间的关系是前提。选配好亲本是关键。选准骨干亲本 ,进行冬春杂交 ,阶梯式杂交 ,亲本之一要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大穗多粒或抗病、中矮秆、成穗数较多 ,优缺点能互补。品种资源是基础。试验质量是根本。精细选择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系谱 超高产育种 亲本选配 阶梯式杂交
下载PDF
优质、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徐州26号
2
作者 刘世来 陈荣振 +2 位作者 冯国华 王来花 刘东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优质 早熟 丰产 小麦 新品种 徐州26号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的变迁与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世来 陈荣振 +2 位作者 冯国华 王奎荣 王来花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5期25-27,共3页
淮北地区小麦品种产量潜 力和生产水平都随着年代的推移不断提高。小麦品种产量 潜力的变迁,有两次飞速发展期,即 50 年代和 70 年代;两次 徘徊过程,即 60 年代和 80 年代。小麦生产水平 的变迁,50、60 年代属缓 慢增... 淮北地区小麦品种产量潜 力和生产水平都随着年代的推移不断提高。小麦品种产量 潜力的变迁,有两次飞速发展期,即 50 年代和 70 年代;两次 徘徊过程,即 60 年代和 80 年代。小麦生产水平 的变迁,50、60 年代属缓 慢增长期,70、80 年代属突飞猛进期,90 年代增 长趋缓。品种产量与生产水平的关系 由 1949 年的 1.81 倍上升到 60 年代的 3.67 倍,至 90 年代下降到 1.4 倍。为了使小麦生产持续 稳定增长,急需培育高产更高产的超高产小麦 新品种。本文还分析了超高产育种的可行 性,提出了性状指标 和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变迁 超高产 淮北地区 品种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爱根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禾谷丝核菌 群体质量体系 氮肥运筹 农业防治
下载PDF
从改革开放20年育成徐州系列小麦品种系谱论超高产育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世来 陈荣振 《小麦研究》 1999年第4期4-9,20,共7页
本文对改革开放20年育成的7个徐州系列小麦品种进行系谱分析,探讨其中的有关规律,试论超高产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始终以高产为核心。正确处理产量性状间的关系是前提。选配好亲本是关键,选准骨干亲本;进行冬春杂交,阶梯式杂交,亲... 本文对改革开放20年育成的7个徐州系列小麦品种进行系谱分析,探讨其中的有关规律,试论超高产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始终以高产为核心。正确处理产量性状间的关系是前提。选配好亲本是关键,选准骨干亲本;进行冬春杂交,阶梯式杂交,亲丰之一要有较好的丰产性,大穗多粒或抗病、中矮杆、成穗数较多,易于优缺点互补。品种资源是基础。试验质量是根本。精细选择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育种 品种资源 系谱分析 产量性状 亲本选配 田间试验质量
原文传递
高油夏大豆徐豆11号
6
作者 孙石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夏大豆 高油 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审定委员会 2002年 有性杂交 大豆品种 黄淮地区 江苏省 含油率 新品种 含油量 育成
下载PDF
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被引量:14
7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2 位作者 陈怀谷 孙爱根 邵伯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浮剂按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南宜兴和淮北徐州,2%戊唑醇湿拌剂和6%戊唑醇悬浮剂按10kg麦种拌药0.3~0.4g有效成分,对小麦的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对根系和冬前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表现为冬前效果显著,病株率防效60%~1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冬前发病高峰。戊唑醇处理区拔节期的病情指数仍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亦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纹霉净,侵茎高峰明显推迟,最终的枯白穗防效突出,0.3~0.4g ai/10kg种子拌种的枯白穗防效达到85%以上。由于控病和对小麦生长调控的双重作用,保穗、保产效果明显,最终产量较对照增加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戊唑醇 种子处理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