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徐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娟 葛小伍 张兆成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现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视力不良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2015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城区初中、高中学生7 209人,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双侧裸眼视力。结果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8.2%,女...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现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视力不良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2015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城区初中、高中学生7 209人,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双侧裸眼视力。结果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8.2%,女生(90.4%)高于男生(85.9%),高中生(91.8%)高于初中生(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逐渐增高,各年龄组均以重度视力不良占比最大,年龄与视力不良程度之间存在线性趋势关系(P<0.05)。结论徐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尽早采取必要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视力不良 检出率
下载PDF
江苏省徐州市11~13岁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青云 侯方丽 +2 位作者 孙莹 张兆成 陶芳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徐州市区初中男生超重率为23.5%,肥...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徐州市区初中男生超重率为23.5%,肥胖率为22.5%;女生超重率为18.1%,肥胖率为11.9%.男生睡眠不足(<8 h/d)为28.1%,女生睡眠不足为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时间<7 h/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08 ~ 2.74),而女生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关系不显著.调整了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家庭收入、体力活动、看视频时间及超重/肥胖变量后,男生睡眠时间<7 h/d者零食类食物摄入频次增加,OR=1.69(95%CI:1.10~2.73).结论 睡眠减少为初中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青少年睡眠减少可导致零食类食物摄入增加.提示男生零食类食物摄入过多在睡眠减少和超重/肥胖关系中的联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睡眠时间 饮食模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与肥胖及心理健康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兆成 陆青云 +2 位作者 翁婷婷 侯方丽 陶芳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及肥胖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力活动、肥胖、心理健康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徐州市区10所中学共5 730名中学生有效问卷和人体测量数据,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相...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及肥胖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力活动、肥胖、心理健康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徐州市区10所中学共5 730名中学生有效问卷和人体测量数据,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相关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区中学生肥胖发生率为12.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5%,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7.7%,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大强度体力活动及体力活动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3.6%、32.2%和63.2%;调整人口统计学和视频时间、肥胖变量后,体力活动缺乏增加抑郁症状(OR=1.18,95%CI=1.02~1.37)和焦虑症状(OR=1.15,95%CI=1.01~1.30)的发生风险;初中学生中体力活动缺乏增加肥胖和抑郁症状发生的联系(OR=1.50,95%CI=1.11~2.04)。结论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缺乏、肥胖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相关,初中学生体力活动不足增加了肥胖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肥胖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多因素分析 调节作用 青少年
原文传递
青少午慢性心理社会应激与体质指数变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青云 侯方丽 +1 位作者 张兆成 陶芳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评价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对BMI变化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区10所中学对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青春期发育等级、父母肥胖程度和心理社会应激程度等信息,采用青少年... 目的评价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对BMI变化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区10所中学对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青春期发育等级、父母肥胖程度和心理社会应激程度等信息,采用青少年多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MLERQ)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暴露测定,该量表包括家庭生活事件、学校生活事件、同伴关系、两性关系及健康成长5个维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应激对随访BMI变化的影响,使用交互分析检验基线BMI和应激对BMI改变的交互作用。结果基线调查共获得5473(男性2841,女性2632)名中学生完整数据。2013年9月获取第二轮体格检查数据,队列研究共获得4316(男性2171,女性2145)名学生完整数据,失访1157人。随访研究表明基线超重/肥胖的女l生青少年基线应激总分和随访BMI—Z分增加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在控制了年龄、青春发育等级、父母亲肥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协变量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无论在体重正常或超重朋巴胖组,基线应激总分和随访BMI—Z分变化相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可导致青春期超重/肥胖女性BMI增加。提示女性超重朋巴胖青少年为慢性心理社会应激致体重增加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应激 生活事件 体质指数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