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试剂盒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冬青 刘成永 +7 位作者 王骥 王春颖 张克球 刘加彬 黄海滨 候远沛 成松 王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提取3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DNA,采用质粒安全ATP依赖性DNA酶(plasmid-safe ATP-dependent DNase,PSAD)消化,去除非cccDNA后,加入引物及Bst DNA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结合并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0例HBV感染患者中,有17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检测率56.67%。其中肝癌5例、肝硬化4例、重型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3例。提示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可能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与血清HBV cccDNA阳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 LAMP法能检测到石蜡包埋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对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及研究乙型肝炎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梁艳丽 梅存金 程辉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激素,每日地塞米松5—7mg静脉输入,1周后开始减量,逐渐改为强的松30mg,每日清晨口服,待胆红素消退大于2/3以上时,强的松减量维持,直至胆红...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激素,每日地塞米松5—7mg静脉输入,1周后开始减量,逐渐改为强的松30mg,每日清晨口服,待胆红素消退大于2/3以上时,强的松减量维持,直至胆红素下降到正常2倍左右渐停,同时加用奥美拉唑静滴或口服,5%碳酸氢钠漱口,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感染。凡有乙肝病毒复制,HBV—DNA〉10^4copy/ml者,均加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激素用于早期重型肝炎,可快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肝功能,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重型肝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梁艳丽 梅存金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0.5 mg,每晚口服,治疗19例,并与对照组18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0.5 mg,每晚口服,治疗19例,并与对照组18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4
作者 梁艳丽 梅存金 +1 位作者 刘成永 程辉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471-472,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10 mg,每日一次作为治疗组42例,仅采用护肝、支持等综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治疗6个月后观...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10 mg,每日一次作为治疗组42例,仅采用护肝、支持等综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肝功能、HBV DNA、Ch ild-Pugh评分等,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值:TB IL为35.2±15.1,ALB为34.6±7.1,ALT为49.2±20.6,AST为56.2±23.6,PTA为46.2±9.8,Ch ile-Pugh评分为5.9±1.7;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值:TB IL为59.2±22.5,ALB为31.2±5.9,ALT为88.4±31.6,AST为84.7±27.9,PTA为38.1±8.1,Ch ild-Pugh评分为8.2±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为52.38%(22/24),对照组为16.67%(6/26),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1.9%(5/42),对照组为8.33%(3/36),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考虑与观察时间过短有关。治疗组有1例发生HBeAg/HBeAb的血清学转换。而对照组患者无血清学转换。结论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冬青 王骥 +1 位作者 赵娴 陈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9期34-37,共4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徐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并研究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传染病医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炎科就诊的3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HBV感染且有抗病毒药物应用史且治...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徐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并研究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传染病医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炎科就诊的3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HBV感染且有抗病毒药物应用史且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样本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的检测,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其应用价值及意义并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34例患者检出HBV DNA阳性为32例,阴性2例,阳性患者中HBV-C型患者26例,HBV-B型患者3例,HBV-B合并HBV-C患者3例;LAM+Ldt耐药4例,为2例C型、1例B型、1例B、C合并型;LAM+Ldt+ADV3例,均为HBV-C型患者;LAM+Ldt+ETV耐药患者5例,均为HBV-C型;总计12例耐药患者中含有rt L180M和rt M204I/V突变有8例,rt A181V/T突变有3例,1例为rt M204I/V+rt T184A/I/L/S/F/G突变,4例除rt L180M和rt M204I/V突变还出现rt S203G/I,还有1例rt L180M和rt S202G/I突变。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耐药基因突变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创新型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艳 庄玉 张颖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究创新型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 目的探究创新型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疾病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45.35±3.37)分、抑郁评分(40.49±3.38)分,均低于对照组(56.44±4.25)分、(54.37±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管理评分分别为(25.53±2.46)分、(26.58±2.44)分、(18.54±1.67)分、(17.63±1.5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7)。干预后,研究组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能力、情感职能、焦虑、总评分分别为(15.26±1.43)分、(26.48±2.29)分、(27.68±2.36)分、(17.41±1.63)分、(47.59±3.44)分、(28.35±2.36)分、(163.53±9.6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型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创新型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胡凯 盛欧 《大医生》 2017年第8期9-9,13,共2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61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61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加用抗病毒治疗。结果经过抗病毒治疗,实验组ALT、HBV-DNA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HBe 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在相关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抗病毒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娇 周瑶 +3 位作者 卜高峰 张贝 侯艳丽 杨洋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索分析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炎科收治的150例全部诊断为肝癌且均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索分析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炎科收治的150例全部诊断为肝癌且均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一般资料具有匹配性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肝癌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综合手段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变化等。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5.38±3.15)分、(5.63±0.6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7、12.133,P<0.001)。观察组自我效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环境及其他、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明显缓解负面心理、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赋能理论多维护理模式 肝癌介入治疗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血清内NLR、PLR及RDW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5期17-19,共3页
目的考察血清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慢性重型乙肝患者40例(重... 目的考察血清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慢性重型乙肝患者40例(重型组)及慢性乙肝患者50例(普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重型组和普通组患者的NLR、RDW、AST及ALT均显著提高,PL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普通组,重型组患者的NLR、RDW、AST及ALT均显著提高,PL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NLR、PLR及RDW是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NLR、RDW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呈显著正相关(r=0.633、0.376),PLR与病情进展呈显著负相关(r=-0.252)。结论血清内NLR、PLR及RDW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