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珊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637-1639,共3页
护理风险是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一般是难以预测和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现象的出现,因此,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科学的护理... 护理风险是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一般是难以预测和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现象的出现,因此,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科学的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全因素分析 临床治疗过程 不安全事件 自护能力 科室护士 护理风险管理 警示标识 护理干预 护理内涵
下载PDF
健康儿童窦性心率震荡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傅鸣郁 安新江 +3 位作者 牛玲 朱磊 田静 何秀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44-3446,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儿童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体检发现室性早搏的健康儿童106例,分析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分别与年龄、性别、基础心率、室早频度的相关性。结果:TO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儿童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体检发现室性早搏的健康儿童106例,分析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分别与年龄、性别、基础心率、室早频度的相关性。结果:TO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中,TO值在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TS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岁组中,男性TS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3岁组和3~7岁组中,TS值在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TO值随着心率的下降而下降,两者有相关性(r=0.494,P〈0.00)。TS值随着心率的下降而升高,两者有相关性(r=-0.569,P〈0.00)。室早频度与TO、TS均无明显相关性(r=0.104,P=0.290;r=0.122,P=0.212)。结论:健康儿童窦性心率震荡受年龄和基础心率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率的下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增强。儿童窦性心率震荡参考指标应区别于成人,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窦性心率震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和护理(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婉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775-777,共3页
肺炎系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多发生于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多见于冬春季或气温骤变时。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 肺炎系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多发生于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多见于冬春季或气温骤变时。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变化快,因此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中毒性脑病等,且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再度出现,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重症肺炎是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过程中,笔者从病情评估和诊断、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畅通、合理氧疗、呼吸循环衰竭的急救和重要脏器的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性反应,防止发生窒息,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重症肺炎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一例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洋 黄珊珊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因病毒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局灶性或者弥漫性的心肌间质炎性渗出的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的疾病,是儿童时期好发的心脏... 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因病毒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局灶性或者弥漫性的心肌间质炎性渗出的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的疾病,是儿童时期好发的心脏病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MYOCARDITIS 心功能障碍 炎性渗出 心肌纤维 心肌间质 柯萨奇病毒 血管活性药物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婉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患双方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祖静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777-779,共3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以心肌炎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1].大多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以心肌炎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1].大多预后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时常易被患儿及家长所忽视,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2].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休息不彻底、治疗不及时又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造成心肌永久性损害,严重的引起终身残疾或影响患儿生存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肌病 病毒性 小儿 患儿
下载PDF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婉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心力衰竭患者诊治经验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儿入院后经镇静,限制水盐摄入,吸氧或NPPV,抗炎,平喘祛痰,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张血管,对症治... 目的:探讨小儿心力衰竭患者诊治经验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儿入院后经镇静,限制水盐摄入,吸氧或NPPV,抗炎,平喘祛痰,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张血管,对症治疗等综合性抢救和治疗措施,并加强整体护理,其中76例成功救治,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7.44%。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联合治疗是小儿心力衰竭救治的关键,及时仔细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心力衰竭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牛玲 安新江 +1 位作者 田静 王燕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肌酶 磷酸肌酸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李慧 安新江 田静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的VEGF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的VEGF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冠状动脉扩张患儿。治疗组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1 g/kg.d),连用2 d],治疗后相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结果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P<0.01),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1)。结论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川崎病炎症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VEGF增高可以作为诊断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可为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冠脉损害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