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讲方式”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晓楼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34期50-51,共2页
在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要求各县、区、直属学校、民办学校全面推进实施"学讲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行政手段和命令发起了一场自... 在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要求各县、区、直属学校、民办学校全面推进实施"学讲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行政手段和命令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参与赛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对"学讲方式"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 直属学校 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 学习小组 课堂生态 小组讨论 课堂目标
下载PDF
《雪》教学设计
2
作者 吴海洋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77-78,共2页
[示例教材] 《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文解读] 《雪》是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中颇为纯净明朗的一篇。此文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又寄意深远。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及审美情趣... [示例教材] 《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文解读] 《雪》是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中颇为纯净明朗的一篇。此文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又寄意深远。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及审美情趣,都利于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初步鉴赏优美散文诗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散文诗集 八年级下册 《语文》 义务教育 课文解读
下载PDF
漫谈语文好课的标准
3
作者 吴海洋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5期80-82,共3页
一次听完本校一节语文课,评课时不仅无人说这节课的缺点,甚至还有的去锦上添花般地捧评!到笔者发言时,首先客观地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是准备很充分,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好。教师的教态适宜,节奏调控较准,板书美观。
关键词 语文课 标准 教学效果 课时 教态 教师 板书
下载PDF
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4
作者 周升 《新作文(教研)》 2021年第5期0292-0293,共2页
初中阶段,很多为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是脱离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制订了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目的就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重,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能会因为其他方面... 初中阶段,很多为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是脱离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制订了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目的就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重,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能会因为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本文从如何将语文作文更加贴近生活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生活化 作文教学
下载PDF
作文指导的“境象”运用
5
作者 池云珠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第1期71-72,共2页
作文是学生对一定景象和情境的描述,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感知与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提炼与升华。运用好境像,能使得学生带着好奇与新鲜主动融入探索中,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感悟。多从学生自身认知感悟积累的实际出发,多给学生从链接生活、... 作文是学生对一定景象和情境的描述,是基于自身日常生活感知与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提炼与升华。运用好境像,能使得学生带着好奇与新鲜主动融入探索中,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感悟。多从学生自身认知感悟积累的实际出发,多给学生从链接生活、体验感知和点评借鉴中筛选有效表达素材,能使得学生在深有感触的基础上找到更多表达的思维灵感,获得丰富灵感与表达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指导 境象 日常生活 知识积累 实际出发 学生 感知 感悟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构建方法分析
6
作者 姚建 《新智慧》 2019年第24期46-46,共1页
新课改的实施,旨在优化课堂,摈弃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常态课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依然低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本文就从这个实际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有效课堂 方法
原文传递
优化细节,提高物理实验的功效
7
作者 宋晓楼 《湖南中学物理》 2015年第2期64-65 12,12,共3页
物理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的教学细节组成的,只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有效,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可以说有效的教学细节成就着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细节 物理实验 功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