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晓荣 徐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73-2273,2275,共2页
分析了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途径
下载PDF
0.15%农克螨防治棉红蜘蛛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刘琴 +3 位作者 张艳梅 祁建航 朱锦磊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06,共1页
0 .15 %农克螨 3 0 0~ 60 0ml/hm2 对棉红蜘蛛的防效在 90 %以上 ,持效期长达 2 0d ,可替代三氯杀螨醇控制螨虫危害 ,是防治棉红蜘蛛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棉红蜘蛛 0.15%农克螨 防效
下载PDF
8%高氯氟啶脲乳油防治甜菜夜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 高军 +2 位作者 李学俊 朱锦磊 俞水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09-1809,共1页
用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及其不同剂量的复配剂防治大田花椰菜上的甜菜夜蛾,结果表明:8%高氯氟啶脲乳油750ml/hm2对甜菜夜蛾1、3、7d的防效依次为83.7%、96.1%、97.9%,明显高于高效氯氰菊酯,与氟啶脲相当。田间推荐使用剂量600~750ml/hm2。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氟啶脲 甜菜夜蛾 复配 防效
下载PDF
48%氟·扑乳油的筛选与田间药效
4
作者 刘苏闽 王奎萍 +1 位作者 刘怀阿 王洪珍 《杂草科学》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盆钵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4 8%氟·扑EC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 ,对杂草总防效达89.11% ;田间试验结果也证明其对各类杂草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实际应用时 ,于旱田作物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15 0~ 2 0 0ml/ 6 6 7m2 对禾本科... 盆钵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4 8%氟·扑EC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 ,对杂草总防效达89.11% ;田间试验结果也证明其对各类杂草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实际应用时 ,于旱田作物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15 0~ 2 0 0ml/ 6 6 7m2 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防效在 90 %左右 ,一次用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混配 禾本科杂草 阔叶杂草 防效
下载PDF
生物农药锐星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勇 刘琴 +1 位作者 张艳梅 王洪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96-696,共1页
生物农药锐星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田间防效达 85 .6% ,是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锐星 稻纵卷叶螟
下载PDF
越冬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郭勋斌 顾克礼 袁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0-1181,共2页
轻型稻田中的杂草稻越冬出苗率高,单株成穗数、总实粒数多,但千粒重显著低,易落粒,比常规水稻减产12%以上。可通过前茬小麦秋播时深翻,增加杂草稻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降低其出苗率。
关键词 杂草稻 发生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15%阿维毒乳油对水稻害虫的毒力与药效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怀阿 朱锦磊 +1 位作者 张春梅 俞水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1-784,共4页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5个配方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组配方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LD50为1.8720μg/g,共毒系数295.2,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5%阿维·毒乳油750~900mL/hm2对二化螟螟害率防效为93.79%~97.09%,...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5个配方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组配方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LD50为1.8720μg/g,共毒系数295.2,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5%阿维·毒乳油750~900mL/hm2对二化螟螟害率防效为93.79%~97.09%,杀虫效果95.30%~96.10%;900mL/hm2对稻飞虱3d,7d防效分别为90.56%,95.87%,对稻纵卷叶螟束叶率防效93.02%,杀虫效果88.95%,表明该复配剂对水稻害虫具有优良的综合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毒死蜱 混配 增效作用 防效
下载PDF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顾克礼 张菊芳 +4 位作者 郭勋斌 郎崇兵 费厚城 吴万明 袁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500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360.6...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500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360.65kg/hm^2;稻麦共生21d小麦让茬时叶面积指数(LAI)0.10,孕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为7.71,总叶片16~17叶;小麦让茬至6月底白根率达100.0%,拔节期降为25.0%,孕穗前回升至36.9%;徐稻3号套播全生育期158d;基本苗8.10×10^5,让茬后有15d左右的缓苗期。分蘖启动日为麦收后15d左右,有效分蘖终止于倒7叶期,苗蘖最高峰为1hm^26.06×10^6,成穗率58.9%,总颖花量1hm^2 4.75×10^8;平均株高96.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茬麦田套稻 高产机理
下载PDF
园林植物钻蛀类害虫嗜食性特点及其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包旭初 马健囡 +2 位作者 冯文祥 孙桂平 徐亚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49-2751,共3页
绿化植物中的钻蛀类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的特点。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扬州绿化植物钻蛀类害虫的嗜食性特点,据此特点,制定出科学防控钻蛀类害虫的有效办法,即利用植物间的合理布局,巧妙搭配而达到趋利避害的防控目的。
关键词 园林植物 钻蛀类害虫 嗜食性特点
下载PDF
园林钻蛀害虫嗜食性特点的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旭初 冯文祥 +1 位作者 孙桂平 马健囡 《农技服务》 2009年第6期60-61,共2页
通过对扬州市绿化植物钻蛀性害虫嗜食性特点的调查,以期对该地主要钻蛀类害虫的种类及其嗜食性特点的数种表现等有深切的认识。这对今后钻蛀害虫的防控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钻蛀类害虫 嗜食性特点 园林
下载PDF
30%毒死蜱三唑磷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束永安 祁建杭 +2 位作者 葛恒来 张春梅 刘怀阿 《农技服务》 2008年第9期72-73,共2页
以毒死蜱与三唑磷按有效成分的不同比例混配成A、B、C、D、E等5组配方,毒力测定结果为优选配比(30%毒.唑EC)的共毒系数149.26,表现增效作用。田间试验杀虫效果,两试点1800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2.90%、93.14%及88.96%。生产... 以毒死蜱与三唑磷按有效成分的不同比例混配成A、B、C、D、E等5组配方,毒力测定结果为优选配比(30%毒.唑EC)的共毒系数149.26,表现增效作用。田间试验杀虫效果,两试点1800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2.90%、93.14%及88.96%。生产实际应用以1500~1800ml/hm2于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高峰期前喷雾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三唑磷 稻纵卷叶螟 混配 防效
下载PDF
50%万源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12
作者 祁建杭 顾红平 +2 位作者 葛恒来 刘怀阿 张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762-10763,共2页
田间除草试验,用50%万源WP 750 g/hm2,药后15 d,扬州市农科院对稗草等5种杂草的防效均在98%以上,江苏兴化市周庄镇对稗草防效99.0%、阔叶草93.8%,总草防效96.7%。结果表明其对田间多类杂草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建议生产上应用750 g/hm2... 田间除草试验,用50%万源WP 750 g/hm2,药后15 d,扬州市农科院对稗草等5种杂草的防效均在98%以上,江苏兴化市周庄镇对稗草防效99.0%、阔叶草93.8%,总草防效96.7%。结果表明其对田间多类杂草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建议生产上应用750 g/hm2拌化肥或拌土撒施,可达到单双兼治、全程控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混配 禾本科杂草 阔叶杂草 防效
下载PDF
生物农药PuGV增强Bt制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13
作者 任贵平 刘琴 +3 位作者 殷向东 朱锦磊 祁建杭 徐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958-959,共2页
粘虫颗粒体病毒 (PuGV)对苏云金杆菌 (Bt)具有增效作用 ,Bt中加入 0 .17%的PuGV ,共毒系数达 13 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0 0 0倍病毒增强Bt制剂对小菜蛾的防效达 88.88% ,显著高于Bt制剂。
关键词 病毒增强Bt 苏云金杆菌 小菜蛾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持续高纯高产制种技术探讨
14
作者 包旭初 吴有峻 马健囡 《农技服务》 2010年第2期173-175,182,共4页
目前两系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制种母本受到低于23.5℃(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低温影响,即会出现不育特性向可育方向波动,给两系制种持续高纯度、高产量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使用化学杀雄方法,对两系母本的育性波动进行挽救性处理,可确保制种... 目前两系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制种母本受到低于23.5℃(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低温影响,即会出现不育特性向可育方向波动,给两系制种持续高纯度、高产量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使用化学杀雄方法,对两系母本的育性波动进行挽救性处理,可确保制种生产实现"双高"。在不育性能尚未有效把握以前,化学杀雄方法是抵御制种风险唯一可选的可靠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制种 育性波动 化学杀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