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甙与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陶娟 《河北中医》 2005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 白芍总甙 联合治疗 全身免疫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单纯西药治疗 健康危害 对照观察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2
作者 陶娟 徐雯 +2 位作者 程立 吴斌龙 蒋雪峰 《陕西中医》 2009年第4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正清风痛宁 西药治疗 甲氨蝶呤治疗
下载PDF
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分析
3
作者 徐雯 陶娟 +1 位作者 吴斌龙 蒋雪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633-7634,共2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法:利用血管外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RA活动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减退,ESR、CRP、RF、BPC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直线相关,ESR... 目的: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法:利用血管外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RA活动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减退,ESR、CRP、RF、BPC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直线相关,ESR、RF与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相关。结论:活动性R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退,ESR、CRP、RF、BPC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病理生理学 内皮 血管/病理生理学 人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周腊梅 陶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6期150-151,共2页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何惠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5期120-120,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组累及全身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易侵犯肾脏、肺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给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极大的困难。SLE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器官损害 护理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任义乐 冯学兵 +14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陶娟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王美美 陈志伟 孙凌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73-976,共4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2年江苏省15所医院共2 078例SLE患者首次住院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采用秩和U检验、x2检验,应用Cox回归...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2年江苏省15所医院共2 078例SLE患者首次住院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采用秩和U检验、x2检验,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狼疮肾炎组883例(42.5%),其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非狼疮肾炎组[(30±11)岁比(32±12)岁,P<0.01].(2)狼疮肾炎组心肺受累、神经精神受累、胃肠受累、血液受累、眼部受累、入院时SLEDAI评分>9分及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31.5%、7.9%、13.9%、69.0%、1.5%、77.4%及29.8%比18.8%、5.1%、6.8%、63.1%、0.3%、43.1%及8.1%,均P<0.01).(3)狼疮肾炎组首次住院后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7.2%、15.0%比3.1%、6.3%,均P<0.01).(4)狼疮肾炎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受累(HR 2.46)、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HR2.34)、血肌酐升高(HR2.21)及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HR2.09),保护因素是糖皮质激素治疗(HR0.18).结论 狼疮肾炎是年轻早期SLE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易同时并发其他重要器官受累,病情活动度高、治疗困难,尤其在神经精神受累、血肌酐升高或转氨酶升高时预后更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狼疮肾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雨凡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陶娟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王美美 陈志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15所医院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①入选病例共1958例,男... 目的 分析江苏省15所医院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①入选病例共1958例,男女比例1:15.0。②首发症状明确者1798例,最多见的是皮肤黏膜损害(769例,占42.8%)和关节炎(697例,占38.8%)。其中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颊部红斑(706例)。在首发症状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关节炎比例显著增高。③所有病例在首次住院时均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黏膜受累(82.3%)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74.0%出现血细胞3系中至少1系减低;肌肉骨骼受累以关节炎(1156例,占56.5%)明显多于肌炎(51例);发现蛋白尿1046例,血尿385例,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肾炎为主。结论 ①SLE住院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15.0。②皮肤黏膜损害和关节炎是SLE的最常见首发表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关节炎。③初次住院病例受累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皮肤黏膜、血液、关节和肾脏,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回顾性研究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邹耀红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1-615,共5页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进行测定并进行临床意义探讨。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40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补体与SLE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间的关系。统计学...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进行测定并进行临床意义探讨。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40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补体与SLE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LogisticRegression分析。结果1405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补体c3降低组1042例,补体c3正常组363例,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降低组入院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浆膜炎、胃肠道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血清肌酐、尿蛋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RegreSSion分析显示CRP(OR:0.396,0.254-0.617,P=0.000)、抗核抗体(OR:2.907,1.267.6.670,P=-0.012)、尿蛋白(OR:1.702,1.043-2.779,P=0.033)及入院SLEDAI评分(OR=0.930,0.886-0.975,P=0.003)是与补体c3降低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补体c3作为SEE常用的临床检测指标,与SE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也是肾累及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回顾性研究 补体3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性发热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邹耀红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OR=1.005,95%CI1.002~1.009,P=0.002)、ALT(OR=1.003,95%CI1.001~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1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1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10.382-0.813,P=-0.002)与SLE患者发热相关。结论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发热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育龄期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32-835,共4页
目的 对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度、死亡等指标.统计学处理... 目的 对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度、死亡等指标.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839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 722例,通过对照研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32±12)岁]、住院年龄[(36±12)岁]晚于女性[(30±10)岁和(33±10)岁](χ^2=-2.151,χ^2=-2.177,P<0.05),男性患者更易出现浆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清ALT及血清肌酐异常(P<0.05),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炎、贫血、抗dsDNA抗体阳性(P<0.05);男性患者病死率13.68%(16/117)高于女性患者7.38%(127/1 722)(χ^2=6.064,P<0.05),死亡原因分析表明,感染是男女SLE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次女性因肾脏累及、肾功能不全死亡,而男性因神经系统累及死亡.结论 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男性更易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而女性更易出现关节累及、贫血.男性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性别 育龄期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学增 张育 +13 位作者 孙凌云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及疾病预后相关性。方法 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首次住院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观察血液系统损害情况,并分析了血液系统损害与SLE疾病活动情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及疾病预后相关性。方法 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首次住院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观察血液系统损害情况,并分析了血液系统损害与SLE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及SLE患者病死率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 1958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女性患者1836例,男性患者122例。所有SLE患者中,1549例(79.1%)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占62.3%,白细胞减少占45.5%,血小板减少占29.4%;轻、中、重度活动组患者血液学损害率均高于基本无活动组(P=0.01和P〈0.01);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在红细胞沉降率、补体C3、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有166例患者在随访中死亡,其中因重症感染死亡占38.6%,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占22.9%,因神经系统损害死亡占15.1%,心血管疾病占10.2%,其他死因占13.3%。死亡病例中存在血液系统损害占91.6%,无血液系统损害占8.4%,血液系统损害率在死亡患者中明显增高(P〈0.01)。结论 血液系统是SLE最常受累的系统之一,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与狼疮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免疫性指标异常的患者容易继发血液系统的损害;重症感染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预后 血液系统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