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ET-1,NO浓度变化与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朝晖 宋钢 +1 位作者 夏国道 李宁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病人30例。入院后24h及3、5、7d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动态检测及脑脊液ET-1、NO浓度测定。结果13例...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病人30例。入院后24h及3、5、7d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动态检测及脑脊液ET-1、NO浓度测定。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伤后痉挛组与非痉挛组病人脑脊液中ET-1浓度均高于正常组,NO浓度均低于正常组。痉挛组病人ET-1及NO浓度变化过程同痉挛组的TCD表现相符,ET-1、NO浓度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是颅脑外伤后基本病理过程之一;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ET升高,NO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在骨缺损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海峰 刘宇 +4 位作者 王建兵 顾三军 殷渠东 沈友银 杨月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在骨缺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诱导膜技术第一阶段手术行彻底扩创和骨固定后,根据骨缺损的大小,在体外制作相应大小的多个柱状结构骨水泥填充物,凝固、冷却后置入骨缺损部位,骨感染... 目的探讨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在骨缺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诱导膜技术第一阶段手术行彻底扩创和骨固定后,根据骨缺损的大小,在体外制作相应大小的多个柱状结构骨水泥填充物,凝固、冷却后置入骨缺损部位,骨感染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第2阶段手术切开诱导膜取出填充物后植骨。按上述方法治疗16例骨缺损长度2.0~9.0 cm(平均6.1 cm)患者,其中骨感染11例。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分级分别按Paley方法评价。结果除1例骨感染第一阶段需要2次扩创控制感染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扩创控制感染;第2阶段植骨术后患者获13~50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缺损均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5.0个月(平均4.5个月),无感染或感染复发,均恢复负重功能,骨缺损愈合分级均为优,末次随访,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体外成形多柱状骨水泥填充物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缺损,由于填充物的表面积较大,便于行髓腔灌洗,抗生素释放率较高,故控制骨感染的效果较好;同时,填充物容易取出,不会破坏诱导膜,所以成骨修复骨缺损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诱导膜技术 骨水泥 体外成形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毓强 赵科 +1 位作者 闫庆军 张良舟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手指近节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取近节指背设计皮瓣比创面大约20%,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 目的分析手指近节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取近节指背设计皮瓣比创面大约20%,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线,自皮瓣近侧切口,寻找位于手指侧方中线偏掌侧的固有血管。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手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此皮瓣不牺牲手指指动脉,手术简便,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末节缺损 指动脉背侧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在指端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科 郑焕荣 +1 位作者 熊飞跃 唐文艳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根据指背动脉网构筑的解剖特点设计以近节及中节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6... 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根据指背动脉网构筑的解剖特点设计以近节及中节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6例。结果42例皮瓣顺利成活,4例出现静脉危象,2例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愈合。随访3~12个月,皮瓣柔软,外形佳,感觉运动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 指端损伤 岛状皮瓣
下载PDF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科 殷志杰 吴毓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跟、足背、前足创面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15例术后随访6~20个月,皮瓣修复区外形良好、无溃疡。结...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跟、足背、前足创面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15例术后随访6~20个月,皮瓣修复区外形良好、无溃疡。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用其修复足跟、足背、前足创面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国生 华亮 +2 位作者 薛源 王青兰 汤龙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5岁,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依据CT扫...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和内固定选择的评价。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5岁,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依据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参照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5例Ⅱ型骨折改为Ⅴ型;4例Ⅲ型骨折改为Ⅱ型,3例Ⅲ型骨折改为Ⅴ型,5例Ⅳ型骨折改为Ⅴ型。共有17例骨折更改分型,更改率为21.8%。其中9例更改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占78例骨折的11.5%。结论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能够准确的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全面准确的展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骨块易位的方向和平台塌陷的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骨折的胫骨平台进行全面的观察,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种类、位置和方向,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三维重建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国生 华亮 +2 位作者 薛源 汤龙海 王青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程度好,均在2mm内,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解决了传统手法复位后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时缺乏支撑的缺点,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治疗 不稳定性桡 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网络数据来源的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倪佩 杜国生 +3 位作者 吕昌伟 裴国献 雷伟 马真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 以网络开放数据库为基础,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筛选2005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华骨科网(htpp://www.orthochina.org)骨科创伤版数据库中1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均由通过"骨科医生"身... 目的 以网络开放数据库为基础,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筛选2005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华骨科网(htpp://www.orthochina.org)骨科创伤版数据库中1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均由通过"骨科医生"身份验证的专业骨科医生提交,提取1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利用网络开放数据库的特点,综合分析此18例患者的医院分布、漏诊时间和漏诊原因,总结及汇总论坛讨论意见,分析骨科医生对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认识,汇总治疗策略.结果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占股骨颈骨折的14.1%(18/128).38.9%(7/18)的患者漏诊股骨颈骨折,1例为术巾漏诊,6例为术后漏诊.18例患者中,来自基层一级医疗机构者3例,地区二级医院12例,三级甲等医院3例.7例漏诊患者中,基层一级医疗机构3例,地区二级医院1例,三级甲等医院3例.早期确诊的11例患者多采用钢板加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疗效可靠.1例术中漏诊患者术中补救后复位固定满意.6例术后漏诊患者中,3例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同定,骨折复位较好;3例未对股骨颈骨折固定,预后较差.医生查体不完全、尤摄髋CT和术中透视及复查X线没有包括同侧髋关节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网络数据库客观反映目前临床诊疗中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性和风险,漏诊患者中顺行髓内钉的翻修最为困难,早期诊治及避免漏诊十分必要,应强调规范化查体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数据收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失误病例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及102例失误病例总结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国生 张红菊 +3 位作者 马真胜 王青兰 禹涛 任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建立失误病例网络数据库,共享失误病例,吸取教训,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失误的发生。方法建立网络失误病例数据库,由所有中华骨科网骨科医生用户自行上传所遇到的临床失误病例。统计此数据库自2006年8月25日到2... 目的建立失误病例网络数据库,共享失误病例,吸取教训,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失误的发生。方法建立网络失误病例数据库,由所有中华骨科网骨科医生用户自行上传所遇到的临床失误病例。统计此数据库自2006年8月25日到2007年12月31日运行1年余所收集的失误病例。结果典型病例102份,其中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失误的病例:内固定导致失误87例、外固定导致失误5例、保守治疗导致失误7例、关节置换失误3例。按照医方、患方和不确定因素三大方面总结:涉及到医方治疗过程中的失误67例,无确定因素导致的失误31例,患者方面因素导致的治疗失误4例。失误病例资料来源:一级医疗机构失误病例6例、二级医疗机构失误病例76例、三级医疗机构失误病例20例。结论失误病例网络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收集积累不同医疗单位所发生的失误病例,供临床骨科医生学习和避免类似失误的发生。临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新型内固定材料的使用,关节及脊柱手术的开展等)应该经过良好的培训及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外科手术 治疗失误 数据库 计算机通讯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