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脉涵养:探寻育人方式变革——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晴怡 《江苏教育》 2021年第37期63-65,共3页
201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正式立项,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该课程基地着力建设江南文脉主题馆、无锡一中历史博物馆,开辟线上学习平台;融合人文类学科资源,构建包括国... 201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正式立项,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该课程基地着力建设江南文脉主题馆、无锡一中历史博物馆,开辟线上学习平台;融合人文类学科资源,构建包括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文化自信课程体系,重点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自信·江南文脉”校本课程。这些举措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践行的积极性,对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脉 文化自信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探索融合育人新路径,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
2
作者 朱晴怡 《江苏教育》 2024年第6期11-13,16,共4页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以工程教育的开展为契机,发挥技术学科的优势,基于融合理念设计内容,打破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间的壁垒,丰富了融合育人的路径,为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了鲜...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以工程教育的开展为契机,发挥技术学科的优势,基于融合理念设计内容,打破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间的壁垒,丰富了融合育人的路径,为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校本实践 融合育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普通高中融合式“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3
作者 朱晴怡 《江苏教育》 2024年第15期67-69,共3页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深入开展“普通高中融合式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项目研究。通过明晰育人目标,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全学科协同,构建课程思政融通课程体系;项目课题融汇,打造课程思政研究平台;多元师资融合,提升课程思政...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深入开展“普通高中融合式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项目研究。通过明晰育人目标,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全学科协同,构建课程思政融通课程体系;项目课题融汇,打造课程思政研究平台;多元师资融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坚持物型育人,打造浸润式学习环境等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课程思政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课程思政 融合育人
下载PDF
为未来而学:普通高中智慧学习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晴怡 陈曦 《江苏教育》 2021年第17期49-52,共4页
智慧学习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其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习者创建具有学习过程实时记录、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学习服务定制推送以及学习诊断评价等功能的学习时空环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学习范式发展的必然方向。学校从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其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习者创建具有学习过程实时记录、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学习服务定制推送以及学习诊断评价等功能的学习时空环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学习范式发展的必然方向。学校从学习环境、智慧课程、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开展智慧学习实践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高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 学习环境 学习方式 智慧课程
下载PDF
构筑育人同心圆
5
作者 朱晴怡 《江苏教育》 2020年第34期43-44,共2页
要回答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通过抓好思政课堂主阵地、构筑课程思政大环境、探寻立德树人新途径等方式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以思政课程为圆心... 要回答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就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通过抓好思政课堂主阵地、构筑课程思政大环境、探寻立德树人新途径等方式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以思政课程为圆心,以课程思政为半径,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育人同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育人 思政教育
下载PDF
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的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策略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春 《新课程研究》 2021年第3期86-87,117,共3页
为促进课程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潜能、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在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提升素养的评价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文章提出,教、学、评是一个整体,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需遵循目标与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对象需关... 为促进课程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潜能、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在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提升素养的评价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文章提出,教、学、评是一个整体,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需遵循目标与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对象需关注学生与方案的融合性,评价策略需关注实施与过程的发展性原则。另外,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只是主体不同,但都在课堂这个场域中通过与课程的相互作用持续地处于评价过程中,并在教、学、评一致性中实现评价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素养 提升素养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