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边快速检测全血NT-proBNP在急诊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红兴 倪海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检测抗凝静脉全血N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58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组82例,肺源性组76例,另选取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入...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检测抗凝静脉全血N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58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组82例,肺源性组76例,另选取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入院0.5h内完成床边急诊测定全血NT-proBNP浓度,48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全血NT-proBNP浓度心源性组:(2026.412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源性组:(191.828.12)pg/ml,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②心源性分组,充血性心衰(CHF)按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n=15)、Ⅲ级(n=42)、Ⅳ级(n=25),全血NT-proBNP浓度均值分别为1513、2598、4357pg/ml,NT-proBNP的浓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比。③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全血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P<0.05)、r=-0.615(P<0.01)、r=-0.529(P<0.01),NT-pro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结论:呼吸困难急诊中,床边检测全血NT-proBNP浓度阴性的患者可快速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全血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全血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有明显的关联,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全血NT-proBNP越高,全血NT-proBNP测定可作为判断左心功能不全的参考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利钠肽原 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转移性肺癌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章庚 徐同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和肺动脉灌注 (PAI)相结合的双重动脉灌注 (DAI)化疗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4 0例转移性肺癌为研究对象 ,其中采用DAI化疗的 2 0例作观察组 ,单纯BAI化疗的 2 0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对比观...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和肺动脉灌注 (PAI)相结合的双重动脉灌注 (DAI)化疗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4 0例转移性肺癌为研究对象 ,其中采用DAI化疗的 2 0例作观察组 ,单纯BAI化疗的 2 0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 4 5 % ,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6 5 % ;对照组分别为 2 0 %、30 %。结论 DAI化疗 ,效果优于单纯BAI化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 肺动脉灌注 双重动脉灌注 转移性肺癌
下载PDF
国产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研究
3
作者 杨章庚 徐同株 +1 位作者 刘丽华 谢其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置入国产带膜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采用国产不锈钢带膜支架 ,在X线监视下用插送器经口置入食管病变部位。治疗食管病变所致食管狭窄 2 6例 ,其中 7例合并食管气管瘘 /纵隔瘘 ;非食管病变所... 目的 :探讨置入国产带膜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采用国产不锈钢带膜支架 ,在X线监视下用插送器经口置入食管病变部位。治疗食管病变所致食管狭窄 2 6例 ,其中 7例合并食管气管瘘 /纵隔瘘 ;非食管病变所致气管食管瘘 2例。结果 :2 8例均为一次置入成功 ,未出现技术问题及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后食管狭窄部位开通 ,食管瘘口封闭 ,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国产带膜食管支架适用于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和食管瘘 ,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食管瘘 支架置入术 治疗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泽明 余进进 陆冰颖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VPA和紫杉醇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VPA和紫杉醇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VP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使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VPA联合紫杉醇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M期,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 VPA可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化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丙戊酸钠 紫杉醇
下载PDF
胃胆管支撑引流术在治疗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慧 吴二斌 +3 位作者 陈青 郭子健 周鹏 唐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通过对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 9例胆管损伤患者均恢... 目的通过对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行胃胆管支撑引流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 9例胆管损伤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我科通过胃胆管支撑引流术在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胆管 医源性胆管损伤 护理
下载PDF
2-脱氧-D-葡萄糖对人卵巢癌SKOV-3增殖的影响
6
作者 陆冰颖 余进进 李泽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卵巢癌SKOV-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将不同浓度2-DG(2.5 mmol/L、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检... 目的探讨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卵巢癌SKOV-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将不同浓度2-DG(2.5 mmol/L、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结果不同浓度2-DG对SKOV-3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果还显示2-DG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结果显示2-DG可诱导人卵巢癌坏死或凋亡。结论体外试验中,2-DG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人卵巢癌SKOV-3 凋亡 坏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昝涛 董继英 +4 位作者 李华 翁瑞 杨湄 谢芸 李青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雄性Wista...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束,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1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科皮瓣 新生血管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