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孟云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8期210-210,共1页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没有因护理失误或过失造成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神经内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为高风险专科之一,易引...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没有因护理失误或过失造成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神经内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为高风险专科之一,易引起法律问题,因此,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管理者 护理工作 医疗护理纠纷 专科特点 法律问题 护理服务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PCI治疗的AMI患者血浆GDF-15及血清PAF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建旭 曾金美 马智会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等治疗)与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治疗前后血浆GDF-15及血清PAF水平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7d血清PAF[(10.2±1.7)μg/L比(8.3±1.4)μg/L]、血浆GDF-15[(2.6±0.8)μg/L比(1.5±0.6)μg/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52.8±6.6)%比(57.5±7.3)%]显著升高,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5.4±7.1)mm比(40.2±6.9)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7.0±7.2)mm比(52.4±7.6)mm]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14.5%比1.8%)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更显著降低PCI术后AMI患者血浆GDF-15、血清PAF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孝东 王光胜 +3 位作者 曹勇军 刘春风 王元伟 胡礼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WBC聚集体(PL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PLA、血小板聚集率(PAR)、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WBC聚集体(PL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PLA、血小板聚集率(PAR)、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20例)和参芎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组(B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NSS)评分和PLA、PAR、hs—CRP、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患者PLA、PAR、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SS评分与PLA、hs—CRP、TNF-α、TC、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A组和B组治疗后PLA、PAR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SN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PLA、PAR(ADP)、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A组治疗后无明显下降,在B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LA、PAR、hs—CRP、TNF—α升高,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自细胞聚集体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阿司匹林 参芎注射液
下载PDF
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兵 吴开霞 +1 位作者 李勇 周长高 《广州医药》 2010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与不使用该方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3月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46例,按照是否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 目的比较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与不使用该方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3月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46例,按照是否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23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23例,比较两组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治疗组69.6%(16/23),对照组47.8%(11/23);有效:治疗组21.7%(5/23),对照组26.1%(6/23);无效:治疗组8.7%(2/23),对照组26.1%(6/23)。总有效率:治疗组91.3%(21/23),对照组73.9%(1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绞痛型冠心病合并小血管病变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逐瘀化痰汤临床疗效满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小血管病变 自制逐瘀化痰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12例
5
作者 冯步山 胡明娴 郑培德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6年第3期121-122,共2页
近两年来,我们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呼吸衰竭,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方法简便,无创伤,无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们应用BiPAP呼吸机抢救12例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 对从1992年6月到1994年4月收治的1... 近两年来,我们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呼吸衰竭,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方法简便,无创伤,无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们应用BiPAP呼吸机抢救12例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 对从1992年6月到1994年4月收治的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根据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制定的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9—82岁,平均58岁。其中3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E OSAS),1例合并肺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BIPAP 治疗
下载PDF
一种帽式输液携带支架的研制及应用
6
作者 陈琼 葛艳 +2 位作者 王孟云 彭影 许家宏 《现代护理》 2006年第7期667-667,共1页
关键词 长期输液 研制 支架 离床活动 输液过程 药物输液 紧张状态 背部肌肉 长时间 恢复期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84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魏晶芝 李会林 朱江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669-670,共2页
分析416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此病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心血管病并存。症状与心电图无特异性,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超声检查为其确诊主要依据。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老年人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依那普利治疗肾病综合征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振华 张玲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78-278,共1页
笔者应用依那普利(enalapril)治疗肾病综合征1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患者均为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肾病综合征(符合1982年 WHO 关于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诊断标准)。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药物疗法 依那普利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光胜 王元伟 +3 位作者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分别抽静脉血3mI检测血清中IL-6、TNF-α、hs-CRP含量各1次,门诊健康体检者仅测定1次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及hs-CRP浓度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及hs-CRP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IL-6、TNF-α浓度治疗后3d、7d和14d逐步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7d和14d血清hs-CRP浓度含量测定明显降低(P〈0.05和P〈0.01);常规治疗第14天血清hs-CRP浓度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对于中重度病情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比轻度病情患者影响更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含量明显增加,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的水平,且对病情重者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IL-6 TNF-Α hs—CRP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与Hcy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高明 胡礼仪 +2 位作者 杨莉 王光胜 李志沭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与Hcy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Hey水平[(153.24±69.76)ng/L,(30.34±9.46)μmol/L]显著高于与正常对照组[(85.16±28.15)ng/L,(11.54±3.2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它们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B型脑钠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新春 周长高 +2 位作者 周兵 凌受毅 李勇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新春 周长高 +3 位作者 周兵 李勇 凌受毅 王少丹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分析5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及时通气成功组的SpO2、MAP、窦性心律恢复及心肺复苏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延时通气成功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